07祷告:从责任到喜乐
29、禁食能得奖赏吗?
当然能。因为主耶稣说:「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7-18)。但是,禁食祷告所追求的奖赏,不是恩典,而是赐恩典的神,追求与神合一、被圣灵充满。旧约和新约都充满了禁食的榜样(士二十26;斯四16;徒十三1-3;十四23)。神的百姓通过禁食来表达痛苦悲哀(撒下一12)、痛悔谦卑(赛五十七15;珥二12),或者在神面前刻苦己心、降卑自己(诗三十五13;六十九10)。初期教会定期禁食,《十二使徒遗训》第八章第1节说:「你们不可与假冒伪善的人同时禁食,他们在礼拜一和礼拜四禁食,你们便要在礼拜三和礼拜五禁食。」第七章第4节说:「洗礼之前,施洗者与受洗者和其他做得到的人都要禁食。你要嘱咐受洗的人,在受洗前应禁食一至两天。」
禁食祷告是一种属灵的操练,通过放弃使人昏昏欲睡的食物和娱乐,腾空自己灵魂的胃、唤醒自己对神的饥渴,有助于恒切和迫切地祷告。当我们将自己的心腾空,神就会用祂的完全来填满。禁食并非「苦待己身」(西二23)的苦修主义,而是「攻克己身」(林前九27)。禁食本身并非追求的目标,而是达到目标的途径,正如C. S. 路易斯所说的:「因为当人用意志来代替食欲,并且到此为止,这种做法只会使人用魔性的自我代替兽性的自我」(《痛苦的奥秘》)。「万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西一16),食物和饥饿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禁食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为了食物感恩是为了基督的荣耀,为了生命的粮而放弃食物也是为了基督的荣耀;食物有让人被恩典辖制的危险,禁食也有让人被骄傲辖制的危险。除非我们经常考验自己对神的爱慕,否则很容易自欺欺人。正如奥古斯丁所说的:「大部分时候,若不藉着试探——不只是言词上的探询,更是藉着某种实在经历的验证——来测试思想的能力,人类的思想无法达到自知」(《上帝之城》卷16第32节)。亚伯拉罕牺牲儿子、我们牺牲食物,都是为了让我们看出自己究竟是爱恩典还是爱神、是渴慕食物还是渴慕神。禁食可以反应我们内心的取舍,向我们揭示自己被什么辖制,正如约翰·派博所说的:「禁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内心,就如亚伯拉罕显出了他的内心一样」(《渴慕神》)。从某种意义上说,禁食是帮助意志将心灵的房间整理妥当,为了上好的饥渴而克制次好的饥渴,渴望拥有赐恩典者而放弃恩典,训练自己抵制一切替代神的事物。
神乐意见到人「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珥二13),但却拒绝没有实际的禁食(赛五十八4-5)。主耶稣重视禁食(太九14-17),但却批评假冒为善的禁食(太六16-18)。今天,有人为了减肥而禁食(诗一百零九24),有人为了讨价还价而禁食(太十七21;代下二十3),有人把健康安排妥当以后再禁食,有人为了禁食而禁食。有些人的禁食,挨饿的是身体、而不是肉体;有些人的禁食,追求的是属灵的感觉、而不是神自己。这些禁食只是渴慕神的替代品,并非渴慕神;只是为了贿赂神,并非刻苦己心;只是为了人的利益,并非为了神的荣耀,所以不可「称为禁食、为耶和华所悦纳的日子」(赛五十八5)。
30、有几种公祷?
两种:能穿透天花板的、和不能穿透天花板的公祷。由于公祷是在众人面前,所以很容易陷入例行公事、假冒为善的陷阱,根本无法离开房间、上达宝座。有些人的公祷只是崇拜程序之间的过渡,神和人都不能从中得着什么。有些人的公祷在难处中恳切激烈,平顺时则热情消退。有些人的公祷聚焦的并不是神,而是周围的观众。有些人的公祷不是表现自己,就是借机教训别人。有些人的公祷告冗长絮叨,让人厌倦走神。有些人的公祷自我陶醉,让人迷恋、欣赏。有些人的公祷就像在土地庙里求告土地爷,关注的都是本村的需要,而不是神的国度。而能够穿透天花板的祷告,就像耶路撒冷门徒的公祷:「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神的道」(徒四31)。
旧约和新约都充满了公祷的榜样。无论是基督徒个人(林前六19)、还是教会(林后六16),都是神的殿、也就是祷告的殿,所以公祷和私祷都是合宜的,主耶稣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太六5),指的是私祷、而不是公祷。主耶稣重视公祷,应许「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主祷文的代词都是复数(太六9-13)。新约教会在祷告会中开始(徒一14),又在祷告中蒙神保守(徒二十36),神的旨意和恩典常在公祷中赐下(徒四24-31)。司布真说:「一个教会的光景,可以通过祷告会非常准确地衡量。如果神在教会中,她一定会祷告;如果神不在那里,第一个标志就是祷告的懒惰。如果一个教会要成为神的旨意中应该成为的样子,就必须在祷告的神圣艺术中受训练;如果一个教会不祷告,它已经死了。一个祷告的教会,是一个大有能力的教会;当祷告会在信徒的心中占据更高的地位之前,这个教会的光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公祷的原则与私祷相同,只不过是用「大我」代替「小我」、更多地为福音和国度祷告。私祷是个人与神相交,侧重祈求私人事务;公祷则是在基督的身体里与神相交,侧重「彼此认罪,互相代求」(雅五16)。查尔斯·普莱士说:「只要公祷与私祷不同,两者的差异就是伪善和作假的程度。公祷必须和私祷一样真诚,才有意义。」E. M. 邦兹说:「除非公祷建立在私祷的基础上,或者紧随其后有私祷,否则毫无价值。」慕迪说:「私下祷告多的人,会在公共场合做简短的祷告。」D. A. 卡森说:「公祷多于私祷的人,表明他对人的赞美比对神的认可更感兴趣。他关心的不是敬虔,而是敬虔的名声。」疏忽内室祷告,是教会的公祷虚有其表、祷告会缺乏能力的根源;因为一个人在内室祷告的光景如何,公祷的光景也会如何——一个恒切私祷的人,也会希望和别人一起祷告;当别人与你、为你、为主的工作恒切祷告时,他们也会想要更多的私祷。一个只会公祷、不会私祷的基督徒,只是在人前表演;一个只有私祷、缺乏公祷的基督徒,在内室祷告得还不透。一个内室祷告不透的同工,就没有办法同心合一;一个祷告会软弱的教会,既缺乏能力、也不能警醒。伦纳德·拉文希尔指出:「今天教会的灰姑娘就是祷告会。这位主的婢女不被喜爱、不受欢迎,因为她没有挂着智慧的珍珠、没有闪耀着哲学的丝绸,也不喜欢心理学的头饰。她穿着朴素的真诚和谦逊,所以不怕跪!」
31、祷告必须以「奉耶稣的名」结尾吗?
这并非圣经的教导。相反,我们应当在祷告之前思想什么是「奉耶稣的名」。主耶稣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十四13-14),这并不是让我们把「奉耶稣的名」当作一个口诀或公式,好像只要在结尾盖上印章,神就会满足我们的要求。在圣经所记录的祷告中,没有一个是以「奉耶稣的名」结尾的。实际上,我们奉耶稣的名祈求,意味着在祷告之前提醒自己:
我们的祷告不能根据自己的品行或功劳,但因着主耶稣的救赎之恩,我们「藉挽回得名分 adoption through propitiation」(J. I. 巴刻称之为福音的总纲),得着了儿女的地位、与主联合,就可以凭祂的权柄、向祂的父神祈求。这样,我们就应当存着谦卑信靠的心来祷告(罗八15-16)。
我们的祷告都是有瑕疵的、不洁净的,但因着主耶稣的中保之恩,「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八27),使我们内心所切望的事变成有果效的祷告。主耶稣也亲自为我们代求(罗八34;来七25),洁净我们的祷告。这样,我们就可以存着毫不疑惑的信心来祷告(雅一6)。
我们的祷告都难免自我中心、暗藏诡诈,但因着主耶稣的光照之恩,就可以按祂的心意,也就是照着神的旨意求(约壹五14),「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好「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十四13)。这样,我们就可以存着坦然无惧的盼望来祷告(约壹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