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祷告:从责任到喜乐
18、祷告可以明白神的旨意吗?
未必。神的旨意包括两种:「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隐秘的事是神命定的旨意(Decretive Will),明显的事是神命令的旨意(Preceptive Will)。我们无法知道神命定我们一年以后会住在哪里,但却知道神命令我们爱邻如己;无法知道两年后会与谁结婚,但却知道应该寻找爱主的配偶;无法知道三年后生意是否会成功,但却知道应该公道经营、诚实信靠神。
命定的旨意有关神主权护理的奥秘(太十29;二十六39;徒四27-28;彼前三17;弗一11;箴十六33),与人的回应无关,必定成就(赛十四24;四十六10;诗三十三11;但四34),但并没有提前启示。只有事后回顾的时候才能知道: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祂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赛五十五8-9)。
命令的旨意允许人选择是否遵行(约壹二17),要求人做出正确的回应,如十诫、「成为圣洁,远避淫行」(帖前四3)、「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帖前五16-18)、「彼此相爱」(约十三34)、「行善」(彼前二15)、为义受苦(彼前四17-19)、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等等,都清楚地发表在圣经里。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徒二十27)。
对于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坏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那不是神命令的旨意,因为祂满有恩典怜悯,命令我们爱人如己;但我们也可以说,那也是神命定的旨意,或者允许的旨意(Permissive Will),因为祂拥有至高的主权,却没有出手阻止。
我们所当祷告的,是求神指教我们遵行祂命令的旨意(诗一百四十三10),不曲解、不打折:「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五17),「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神的旨意」(西一9)。但实际上,我们所求的往往不是神命令的旨意,而是有关自己前途的命定旨意:「和谁谈恋爱,搬到哪里,去哪里上学,换哪个工作,如何脱离难处等等」。我们的内心并不是关心神的荣耀,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寻求神的带领,而是不放心神的护理。有些人以为,如果得到以下一项或多项印证,就能明白神对我们个人的旨意;实际并无简单公式,因为在圣经和历史里,这些都能找到相反的例子:
圣灵的感动:但是,「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不熟悉圣经的人,尤其不要轻率地把自己的主观情绪说成「圣灵的感动」,免得落在感情用事、不愿反省和难以回转的陷阱里。圣灵的感动并非人的冲动或激动,往往是渐进式的,不但会越来越清楚,而且经得起圣经、祷告和时间的检验,目的是把人带向神,而不是带向自己或世界。
内心的平安:但是,「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十七9),我们很容易自欺欺人地相信「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六14)。因此,需要用圣经和祷告,检验这种平安是在基督耶稣里。
环境的印证:但是,怎么知道逆境不是十字架的道路、顺境不会使人体贴肉体呢?环境给大卫提供机会从阳台上看见拔示巴,结果一帆风顺地陷入罪中。环境也给保罗及西拉敞开了监狱的大门,但他们却甘愿为了福音的缘故而留下。因此,环境的条件只是参考。
肢体的意见:但是,怎么知道属灵的长辈不会像先知拿单那样误会神允许大卫建殿呢?如果保罗听了众人所领受圣灵的指示,还能继续前往耶路撒冷吗?因此,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
实际上,祷告可以明白命令的旨意,但却无法确定命定的旨意。我们应该察验(罗十二2)和遵行(太七21)命令的旨意,而不是好奇和窥探命定的旨意。但许多人却像扫罗一样本末倒置,热衷隐秘的事(撒上二十八7)、违背明显的事(撒上二十 八18);不但陷入罪中,而且辖制了真理已经给我们的自由(约八32)。神不想让我们提前知道命定的旨意,因为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是会让我们难以承受,就是会让我们失去信靠顺服,并不能让我们更加平安喜乐、成功顺利,留在神的手中更加安全。如果我们知道神命定的旨意是让我们像约伯那样受苦、像约瑟那样被卖为奴十三年、像何西阿那样娶一个淫妇、或者像保罗那样在耶路撒冷被囚、受死,我们真的能放心信靠吗?真的能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吗?
神对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所以「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三5)。但是,祂对我们个人的指引,并非提前剧透,而是让我们像「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来十一8);又像雅各和约瑟那样,生命每成熟一点,就多明白一点神的道路;并且往往要到事后,才能像约瑟那样明白:「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创五十20)。所以圣经要求我们专心仰赖神每一天的指引:「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雅四14-15),「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
好消息是:在神命定的计划里,给我们的自由意志留下了相当大的自由度和容错度。如果我们活在神的旨意里,遵行祂命令的旨意、顺服祂命定的旨意,「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太六33),那么选择什么都不会得罪神,「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圣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属灵常识和智慧,智慧书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理性和常识、做出智慧的选择;「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一5)。即使智慧暂时不够,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一百一十一10),神能叫「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也能使用和纠正我们不明智的选择。对于神来说,人选择的动机、比选择的结果更加重要。你应当记得,是神在护理万有、掌管你的生命;你若「以耶和华为乐,祂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三十七4)。所以,内心的渴望就是神引导我们的最好方式,一旦我们开始跟随渴望行动,它就会在一路上越来越清晰:「至于我,耶和华在路上引领我」(创二十四27);就像保罗一开始打算回访小亚细亚的教会(徒十五36),最后却被圣灵带到了欧洲(徒十六6-10)。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提前预知神命定的旨意,而是每天遵行神命令的旨意,神会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前行,因为「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必指示他当选择的道路」(诗二十五12)。所以奥古斯丁说:「祷告起来要像一切都取决于神,工作起来要像一切都取决于你。」祷告寻求神的旨意,是为了预备自己察验并遵行命令的旨意、顺服并承受命定的旨意,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无论选择到哪里事奉、哪里居住,都可以荣神益人;如果你是一个体贴肉体的人,无论选择到哪里工作、和谁结婚,都会害人害己。另外,正如章伯斯所警告的:「请注意不要使用祷告的伎俩,来掩盖你心知肚明应该去做的事情。」
19、祷告可以改变神的旨意吗?
绝无可能。神的本质、旨意和知识都是不改变的(玛三6;雅一17)。将来已经在神里面(出三14;启一8),祂在创世之前,就已经命定一切事情的目标和计划,不会因着人的自由抉择而改变,因为人的任何抉择都已经在祂的预见之中。但是,神的旨意不可改变,不但不是不必祷告的理由,反而是鼓励祷告的动机、确据和保障。我们应该奇怪的,不是既然祷告不能改变神的旨意,为什么我们还要祷告;而是既然神的旨意是要我们恒切祷告,为什么我们还不肯祷告?既然神命令我们祷告,祷告就一定有益处;既然神的旨意不可改变,就不会因着人的失败而无法施恩于我们。相反,无论人的光景如何,神都会激动我们向祂祷告,圣灵都会引导我们做出合神心意的祷告,以保证父神的怜悯和恩典可以充分地临到我们;而那些始终不肯恒切祷告的人,证明神并未预定他们得着那些恩典。祷告是不断地提醒自己,神有恩典等着我们预备好了去领取;祷告是不住地向神承认,我们在一切事上都必须诚实倚靠祂。因此,当我们得着帮助、事情得着改变的时候,就能满心欢喜地把一切荣耀都归于祂。
20、祷告可以改变事情吗?
当然可以。祷告是神护理大工的必要环节,能做只有神能做的事。虽然祷告不能改变神永恒的旨意,但神也将祂百姓的祷告设立为实现永恒旨意的方式(路十一2),正如祂设立传道成为实现救赎的方式(罗十17),所以使徒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六4)。因此,不是神因着人祷告而改变旨意,而是神命定在人恒切祷告之后,祂再改变事情,神的预定和人的责任并不矛盾。正如加尔文所说的:「神乐意让我们承认祂出于自己的慷慨所赐给我们的一切,是借着我们的祷告而来的」(《基督教要义》卷三第20章),又如帕斯卡所说的:「神设立祷告,是为了赋予祂的受造物因果关系的尊严」。祷告的确可以改变事情,「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四2)。但是,改变事情并非改变神的旨意,而是成就神的旨意:「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祂所存坦然无惧的心」(约壹五14)。与永恒相比,短暂的今生只是一瞬间;神最大的旨意不是改变短暂的环境,乃是借着环境改变我们永恒的灵魂,把我们变得更适合祂为我们预备的环境,从而变得更像基督、更多地得着基督,「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西二10)。
21、祷告的有效性可以验证吗?
不可以。祷告的有效性不能通过实验验证,为了实验而祷告,本身就是无效的试探神。祷告的有效性也不能通过经验验证,即使所有的祈求都实现了,仍可解释为自然原因,因为神通常透过自然行事。只有信心才能让我们相信:当我们祷告时,巧合就会发生,而当我们不祷告时,巧合就不会发生。祷告若能验证,就成了机械因果律,只要操作精准到位、就能立竿见影;就成了掌控自然的机器、操纵偶像的巫术,只会使人自鸣得意、骄傲自大,不再诚实倚靠神。祷告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焦点放在祷告是否应验上。神邀请并命令我们祷告,并不是让我们推动祂做计划之外的事情,而是将祂计划之内的祝福安全地赐给我们。神早已定意要赐下这些好东西,但也定意借着恒切祷告来预备我们,以致我们收到这些礼物的时候,会更加珍惜、感恩,对这位赐予者的信靠也焕然一新。「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
22、祷告取决于信心大小吗?
不一定。有时,尽管我们缺乏信心,神仍会应允我们的祷告;正如耶路撒冷教会为彼得切切祷告,但却不敢相信彼得会被释放(徒十二5、15)。主耶稣曾经在移山的祷告中教导:「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太二十一22);但祂也在主祷文中教导:「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并且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二十二42)。移山的信心,指的是与神同工的人确信神的旨意。这种信心是客观的,并非极度的渴望加上丰富的想象、主观产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的是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而不是移山的祷告。更重要的不是确信所求之事必会成就,而是确信神必垂听自己的祷告,并且确信万事都是神对祷告的回应(罗八28),确信祂已经考虑了一切祷告者的需要和益处。实际上,祷告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所求之事的实现,而在于经历神的同在;对于人的灵命来说,亲眼见神,比知道答案更加重要(伯四十二5)。
23、人与神的关系取决于祷告的方法吗?
祷告的方法不能决定、但会反应我们与神的关系。我们与神的关系,取决于耶稣基督的救恩。祷告的模式、内容、时间,并不能决定我们与神的关系,而是反应了我们与神的关系。圣经中的祷告有站着(可十一25)、坐着(代上十七16)、跪着(王上八54)、俯伏(可十四32)、躺着(诗六十三5)、睁眼(约十一41)、举手(出九29)。姿势并不能决定祷告的效果,但我们既然活在肉身,对神的态度必然会通过身体的姿势表达出来,否则「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可十四38)。祷告是神训练我们的学校,所以一开始是责任、是命令(帖前五18),要有一定之规。正如神命令我们爱神爱人(太二十二37-39),命令并不能产生爱,但我们照着主耶稣的命令彼此相爱的时候(约十三34),真正的爱就能从更新的心意里自然涌现。同样,祷告的方法、责任并不能产生喜乐,但真正的喜乐却能从被祷告更新的关系里涌流出来。当我们「不住地祷告」(帖前五17),直到经历与神同在以后,祷告才能不拘泥于方法、不再只是责任,而是随时随地与神相交的欣然之乐。
24、可以根据感觉判断祷告的效果吗?
感觉并不可靠。在祷告中,我们有时会享受到一些丰盛的时刻,比如自然而发的心灵倾吐、不期而遇的心意更新、得蒙怜悯的甜蜜感觉。但这些感觉大都稍纵即逝,我们不必过度追求。反而是那些缺乏感觉、苦苦挣扎、干渴无力的祷告,在神的眼中才是最好的:「主啊,我的心愿都在祢面前;我的叹息不向祢隐瞒」(诗三十八9),因为那些叹息都是出于心、而不是感觉,都是出于灵、而不是肉体。感觉通常并不是来自心,只是来自天气的好坏、现场的氛围、或者健康的状况;并不属于我们的灵,只是属于刚读完的书、刚收到的惊喜、或者刚脱离的难处。倚赖于现代敬拜(Modern Worship, Contemporary Worship)的祷告会,往往借助乐队酝酿自我陶醉的感觉,倚靠气氛营造似是而非的感动,使许多人把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当作圣灵的感动;祷告时感觉被大爱充满,祷告后却仍然对人苛刻、对罪麻木。实际上,出于心灵和诚实的祷告都是朴素的,不必刻意营造某种气氛、寻求某种感觉,神常常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用微小的声音向我们的灵说话;若是刻意准备迎见祂,反而容易怅然若失(王上十九11-13)。祷告所追求的不是感觉,而是更多地认识神、得着基督(腓三8;路十一13):让自己更多地在祂里面,祂也更多地在我们里面(约十五4、7);让祂更多地在我们里面活(加二20),使我们更多地活出基督(腓一1)。祷告的效果,在于我们能否越来越敬畏和信靠神、以神为乐;是否对别人的软弱越来越体谅、怜悯、对自己的罪越来越敏感、恨恶。万军之神如此说:「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五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