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章

(二)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论

D 基督教他人观灵修

1、静默

基督徒在静默里可以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建立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的他人观。静默是面向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伐。在静默里,有两种情况。第一,遇到四缘一般性他人与人际关系的挑战或无法活在真正他人观的挣扎。这种挑战或挣扎让自己产生风浪指数3以上的风浪,并且在这些风浪的挑战或挣扎中,出现他人所造成的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第二,遇到以上第一情况,但没有风浪指数3以上的风浪,也没有出现他人造成的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

在第一情况里,基督徒要立刻进入静默的暂停言行与叫醒耶稣。在暂停言行中,禁止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或无法持有真正他人观的不当言行,杜绝因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发出任何情绪性言行。当这些言行被禁止与杜绝后,就进入叫醒耶稣阶段来面对处理风浪。

在叫醒耶稣时,先求救耶稣对自己所持有四缘一般性他人观,或无法持有真正他人观的困惑与痛苦呼叫说:「耶稣,我习惯地按照地缘省籍来看待他人,评价他人,这真苦恼,也很痛苦。耶稣,求祢除去这种他人观」;「我想把他人看作为另外的自己,但没办法,我真是苦啊」。当风浪感到缓和后,进入唤醒自己与等候耶稣的步骤里,经历风浪的再度缓和或平息。

基督徒在叫醒耶稣里面对处理风浪,而风浪指数比原先减低1-2时,就按照向内灵修来修复自我扭曲或医治自我伤害,来调整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扭曲与伤害是调整他人观的阻碍。若没有先行的修复与医治,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调整只能是治标的调整,无法达到治本的调整。基督徒在修复与医治中,能看待造成自我扭曲或伤害的他人是可理解、共鸣接纳、可怜、可体恤、饶恕与可爱的对象,就进入静默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

在静默第三阶段里,基督徒深入聆听上帝向自己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发出爱的声音与劝言,并专注上帝对自己持定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密友、导师与医治者,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心意、旨意与作为。随着聆听神与专注神的深入经历,当基督徒能预备自己说出与行出真正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能弃绝与不接受一切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时,第一情况的静默就可以结束。

在第二情况里,基督徒在暂停言行中,反思自己现有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例如,自己还持有哪些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如此?自己是否活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的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为什么不能?当基督徒在反思中确知自己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状况后,就进入叫醒耶稣阶段。

在叫醒耶稣里,虽没有风浪而不必求救耶稣,但基督徒可表达对他人观的挣扎与想望,并说:「耶稣,我习惯按学历、学缘来看待他人,评价他人,我真苦恼。求耶稣除去这种他人观」;「耶稣,求祢让我看他人是我的导师」。在唤醒自己,把落在四缘一般性而无法活出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自己,并对此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认识主权交给耶稣。在唤醒自己里,让自己退在耶稣膝下,按上帝所赐真正他人观来看待他人,维持真正的人际关系。基督徒在唤醒自己时可宣布说:「耶稣,我把以学缘来看待他人,维持人际关系的问题交在祢手中」;「耶稣,我要退在祢膝下,提醒自己以导师的他人观,来看待这些与我无学缘或没有高学历的人」;「我不接受学缘的他人观与导师的他人观」。在等候耶稣里,基督徒要聆听耶稣对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斥责与否定声音,并宣布说:「耶稣斥责否定以学缘来看待他人,我也要斥责否定。我不接受学缘的他人观,要摆脱学缘的人际关系。」

在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基督徒要聆听上帝对自己持定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密友、导师与医治者,以及拒绝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呼唤与劝戒。另外,基督徒要专注上帝对基督徒持有真正他人观的心意、恳切旨意,除去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上帝作为。随着聆听神与专注神的深入,基督徒能预备自己说出与行出真正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能拒绝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时,可结束第二情况的静默。

2、独对

独对是基督徒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更新的熔炉与场地。首先,基督徒在独对里,经历满有丰盛慈爱,以怜悯欢迎款待,并作密友、导师、医治者的上帝。基督徒在这种独对经历里,首先充足地体认上帝的爱与怜悯,乃是持有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应有的生命素质与条件。

基督徒在独对的光照下,对自己现有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开始正视反思、深入理解、新的解读。基督徒在反思中正视自己依旧持有的四缘一般性与真正的他人观、人际关系及其情况:自己依旧持有哪些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自己是否能把所有人看作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无法如此看待的理由是什么等。若在独对的正视反思里,遇到四缘一般性他人观或无法持有真正他人观的风浪,而风浪指数在3以上时,务必进入静默的叫醒耶稣里,先面对处理风浪。若风浪指数比原先降低1-2时,再回归到独对的正视反思,继续正视反思。

当基督徒对自己现有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有了充足的正视反思,能明白自己他人观的现况、状态、问题后,持续在上帝的光照下,作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里,基督徒先要确定四缘一般性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不仅有局限性、偏袒性、偏向性、党派性、目的性、功利性,也有习惯性、软弱性、无法避免性、受困性等。这是一般而普遍现象,人人皆是。

另外,基督徒也会发现自己在理解他人的问题与局限。因为自己所持有的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会有偏见与误解。基督徒还要以先前正视反思内容为基础,深入理解如下的事:对哪些他人无法看作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理由是什么?当无法按真正他人观看待他人时,自身的问题与软弱是什么等?基督徒在深入理解前,他人总是可恶、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无法忍受的人,但经过深入理解,也能理解他人的无奈、挣扎、软弱与痛苦。深入理解前,没有觉悟自己的问题、软弱、责任,但经过深入理解后,自己的问题、软弱与责任也很明确。

有了正视反思与深入理解,基督徒还要对他人与人际关系进行新的解读。在新的解读里,基督徒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观能调整、更新,能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并持有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因此,在独对上帝光照下的新解读,是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观的调整与更新的场地。

上帝光照之下的新解读,是认知悟性与认知行为的知行合一新解读。新的解读让自己认罪悔改,确实迎接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新的解读也能走向对他人的理解接纳、怜悯、饶恕与爱之路。

首先,在新的解读里,基督徒因之前的正视反思与深入理解,对自己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观的问题、软弱、责任,产生悔悟性自我理解。这种悔悟性自我理解促使基督徒在神面前认罪悔改,确知自己要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积极迎接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

在上帝光照下,基督徒对他人的新解读更是发现性解读。基督徒发现他人所持有的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有习惯性、软弱性、无法避免性、受困性等的特征,是一般而普遍现象。有了这种发现性解读,对他人能产生共鸣与接纳。这并非对他人的恶事、恶行为,乃对他人自身的无奈、挣扎、软弱与痛苦的共鸣与接纳。这种共鸣与接纳只有在与神进深的独对里鸣发,是深入独对的结果。共鸣与接纳再次引导基督徒对他人发出可怜与体恤的心。对落在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局限、偏袒、偏向、党派、目的、功利,以及无奈、挣扎、软弱与痛苦中的他人产生可怜与体恤。可怜与体恤更是基督徒深度与神独对的表现。最后,基督徒在与神至密的独对里,领受上帝的饶恕与慈爱时,便能把任何他人都能视作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并发展真正的人际关系。

进行深入理解与新的解读时,在理性、经验、信仰的两点提醒与宣布,是必须而随时的。在深入理解与新的解读里,若遇到四缘一般性他人观或无法持有真正他人观的风浪,而风浪指数在3以上时,务必进入静默的叫醒耶稣里,先面对处理风浪。若风浪指数比原先降低1-2时,再归位到独对的深入理解或新的解读。在深入理解与新的解读里,若有他人是造成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的人,也必须先藉助向内灵修来修复自我扭曲或医治自我伤害,然后再到原先独对的阶段,接续进行他人观的调整。

基督徒在独对上帝的光照下,有了正视反思、深入理解、新的解读后,对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更新与变化是必须发生的。这种更新与变化的起点是正视反思,再经过深入理解,最后在新解读里完成。若在新的解读,无法达到更新与变化,新的解读还要持续,甚至还需要回到正视反思、深入理解。若在新的解读里,能甩掉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对他人持定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的认识,独对就可以结束。

无庸置疑,基督徒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并非靠一次的独对或短期的独对,就可完全更新与变化,不是「一次独对,永远更新与变化」。若在日常中,遇到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或无法持有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情况或风浪,必须藉助「五分钟」静默,并在独对里进行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更新与变化。事实上,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更新与变化需要终生持续。

3、合一的读经

合一的读经是基督徒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泉源与依据。基督徒藉合一的读经,发现三一神之间或三一神对世人是如何看待与发展真正关系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三一神彼此视对方为另外的自己来彼此等同、合一、相爱,并且以尊重、尊荣与亲密来彼此对待,发展彼此的关系。(注13)三一神彼此视对方是款待的对象,以慈爱、欢迎、怜悯来彼此款待,也款待亚当、该隐、瘫子、撒该等世人。(注14)三一神认定彼此为密友与导师来相爱、亲密、跟随、顺服,持定亲爱与谦卑的关系,并作世人的密友、导师与医治者。(注15)

在主动的读经里,基督徒观察并发现圣经内容中,三一神之间或三一神对世人如何看待与发展真正关系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并作记录。在被动的读经里,反思自己是否与三一神一样,看待世人与世人发展真正的关系。例如,自己是否像圣子与圣父一样,彼此等同合一地看待是另外的自己,并荣耀对方、爱对方呢(约17:1-26)?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圣子与圣父呢?该如何与圣子与圣父合一呢?另外,反思自己是否像上帝,以饶恕之心对待亚当一样,善待他人(创3:1-24)?我是否像耶稣以怜悯之心善待手枯干的人,在安息日治病(太12:9-21)?

在被动读经里,要寻索具体落实内容。今天,要把谁看作为爱的对象,行出爱,弃绝学缘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而与神合一呢?该如何不让学缘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来左右自己,具体地行出神的爱?另外,还反思寻索今天要把哪个得罪我的人,看作为款待的对象?具体作出怎样的善待,并发展人际关系?藉着善待得罪我的人,让自己超越关系缘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突破关系缘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捆锁,而与神合一。

4、合一的祷告

合一的祷告是按照合一读经的内容,为确知、调整与塑造自己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祷告。在第一阶段的宣布与祈愿里,基督徒渴望与三一神之间,或三一神对世人的真实看待与真正关系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基督徒宣布说:「圣子与圣父,我愿与祢们看彼此是另外自己的心意与行为合一」;「我渴望与圣子与圣父彼此荣耀对方,爱对方关系的属性与作为合一」;「耶稣,我愿意像祢一样,把手枯干的人当作为善待对象的怜悯心与作为合一,我愿摆脱学缘与关系缘的他人观,与你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观合一」。

在合一祷告第二阶段的具体论述里,对当日合一读经中发现的三一神之间,或三一神对世人的真实看待和真正关系的属性、旨意与作为,作具体论述。在具体论述祷告里,继续作宣布与祈愿,并为自己无法像三一神看待他人或持定真正人际关系,作悔改认罪祷告。在论述祷告里,对自己常出现的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以及人际关系的挣扎、困惑与难处向上帝申诉、质疑,并等候神的回应。让第二阶段的合一祷告成为充满陈述与宣布,以及祈愿、悔改认罪、申诉、质疑的与神对话的祷告。

在合一祷告的第三阶段里,为当日的反思与具体落实祷告。基督徒可祷告:「上帝啊,我愿与祢看待世人为爱的对象的属性,行出神爱的作为合一。今天,我要弃绝学缘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把同事aaa看作爱的对象,接受他的鲁莽态度。不再让学缘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左右自己」;「耶稣啊,我愿意与祢善待手枯干的人的怜悯心与作为合一。今天,我把得罪我的bbb,看作款待的对象,存怜悯心来关心他的工作难处并善待他」。

5、整日灵修

整日灵修对基督徒持有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有整日性反思、检验、监督的意义与作用。在中午灵修里,基督徒反思、检验上午时段落实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内容。是否在落实真正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中,消除自己原有的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若有落实,就感恩。若尚未落实或有未尽之事,下午继续实践跟进。将一切的反思、检验内容,记录在灵修笔记簿。

在晚上灵修,对整日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落实作反思、检验、感恩,并作记录与祷告。在周末,翻阅灵修笔记簿,反思一周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情况,发现改善、调整之处。这样,灵修笔记簿就是基督徒一周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报告书、病历书与游记。若在整日灵修里,对自己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进行持续而标靶性地反思、检验、监督、落实、改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的更新是可能的。

6、随时随处灵修

a 外观内察

基督徒藉着周围所见的景观、物体、人物等,对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作反思省察、调整、塑造与提升。以下以环保袋为例,采用置换观察模式,进行另外自己的他人观操练。

首先,观察环保袋。环保袋是布料,无论使用者放入任何物品,它都接受,没有拒绝。无论把它放在哪里或塞在哪里,它都不会抗拒。当使用者要用它,它总是顺服依从,使用者任意使用,从不会发怨言。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环保袋来默想另外自己的他人观。我是否像环保袋,接受上帝在我周围安置的他人?我是否对这些他人有拒绝或抗拒?因着四缘一般性他人观,对某些人是否依旧保留、算计,对另一些人是否排斥、敌视,甚至把他们视为竞争、打倒、取利的对象呢?我所接受、肯定、尊重、喜悦的他人是怎样的人?我是否也受四缘一般性他人观的限制呢?

第三,藉着环保袋的观察与默想,反思自己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我应当像环保袋,对任何他人不能排斥、敌视,反而要接受、迎接、喜悦,并把无法活出另外自己的软弱交给圣灵,祈求圣灵赐生命更新与爱心,把上帝安置在自己周围的他人,都当作爱的对象。在省察中,我发现自己深受地缘与关系缘的影响与限制,常算计、排斥、敌视他人。我要持定上帝的爱,善待、怜悯、接纳他人,先从我的公寓邻舍打招呼微笑,开始实践另外自己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

b 耶稣生平默想

在耶稣生平默想里,基督徒在学像耶稣中拥有真正的他人观,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耶稣与圣父、圣灵的合一等同,表现出另外自己的他人观。耶稣在世界,与世人互动,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并一生款待世人。耶稣把圣父与圣灵视为导师来跟随、顺服,作世人的密友、导师与医治者。

以耶稣复活后出现在打鱼的门徒为例(约21:1-14)。首先,观察耶稣。不知耶稣复活的门徒们依旧去提比哩亚海边打鱼。门徒们没有察觉耶稣出现在他们中间。耶稣没有秋后算帐或严厉责备他们的背叛,反而满怀怜悯心,关心他们整夜没有打到鱼的疲惫飢饿,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建议「把网撒在船的右边」(约21:5-6)。这是耶稣对门徒的迎接与爱的款待行为。结果,门徒们捕获了一百五十三条大鱼(约21:11)。之后,耶稣仍没有丝毫的责骂,对门徒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你们来吃早饭」(约21:10、12)。耶稣体恤门徒的疲倦与飢饿,礼遇他们,善待他们。自始至终,耶稣没有表现保留、算计、排斥、拒绝、敌视、打倒的一般性他人观,没有报复行为。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耶稣。若自己是耶稣,是否能像耶稣有迎接与爱的款待行动呢?是否恨不得算计、排斥、拒绝、敌视呢?会不会报仇呢?我为何无法拥有耶稣的款待他人观,我对哪些具体的对象无法像耶稣一样呢?

第三阶段是省察与感恩。省察自己没有像耶稣持有款待的他人观,无法摆脱关系缘他人观的认知、表现与行为。为此,认罪悔改。对某些人拥有耶稣款待的他人观与人际关系,而感恩并提醒自己持续扩大款待对象,让自己的周围没有无法款待的对象。

省察与感恩之后,必须寻索落实款待的他人观。我的款待行动是要对公寓邻舍打招呼微笑,对菜市场的阿姨说亲切话,对公司的清洁人员说感谢话。从今天开始行动。

c 活在神的面前

活在神面前的灵修,让基督徒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追随圣灵、活在神的律而能自律,持有与活出真正的他人观,抵御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在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里,基督徒落实圣经里另外的自己、款待他人,并以他人为密友、导师、医治者的内容与标准,确定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不符合圣经的教导。

在追随圣灵中,基督徒确定活出真正他人观是圣灵的旨意、感动与带领,而活在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是逆反圣灵的旨意、感动与带领,让圣灵担忧,是顺从肉体的他人观。在追随圣灵中,活出真正他人观,杜绝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

基督徒活在神的律而能自律时,即在圣经与圣灵的规则与规范里,看待他人是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医治者。此时,对所有他人都以神的爱去爱,迎接礼遇、谦卑善待、恭候聆听而尊敬、虚心受教,摆脱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偏袒性、偏向性、党派性、目的性、功利性。

E 他人观灵修范例

1、他人是另外的自己:合一的读经与祷告、整日灵修

晓锦是一家忙碌的贸易公司的行政职员。在公司里,她有两位无法接受的同事。一位同事常工作不专心,总是看手机影片,工作经常不谨慎而出错,导致晓锦必须检查她的工作。另一位是她的上司。上司非常懒惰,做事与工作交代总在最后关头,常让晓锦提心吊胆,影响工作心情与质量。晓锦与他们共事,总是紧张、易怒、不愉快、无奈,有时难免冲突。

晓锦渴望自己拥有另外自己的他人观。她发现合一的读经与祷告,以及整日灵修对她有帮助。有一次,晓锦用约翰福音十七章作合一的读经与祷告。在主动读经里,她看到圣子耶稣虽然把圣父视为平等而同等的神性存在,但祂却尊重圣父,称圣父为「父」、「圣父」(约17:5、11、21、24-25)。圣子与圣父,把彼此当作荣耀的对象(约17:1、4-5、22、24)、爱的对象(约17:23-24、26)、合一的对象(约17:11、21、23),更是超己利而共享的对象(约17:10)。圣子乐意顺服圣父的差派,执行圣父交托之事(约17:3-4、17、21、23、25)。

在被动读经里,晓锦反思自己是否像圣父与圣子的他人观与关系,并寻索当日具体落实事项。晓锦知道自己没有像圣子与圣父,在彼此的等同合一中,荣耀他人,爱他人,与他人合一。她也无法像耶稣对他人表现出超己利而共享的态度,也无法完全乐意顺服圣父的差派与交托之事,在生活与人际关系里,没有与神合一。晓锦为此,在神面前认罪。

在具体的反思与落实中,晓锦马上想到两位公司同事。她的同事虽不是基督徒,但也是被神所爱的人,是潜在的神的儿女、神所喜悦的人与神所拣选的人。她难以视他们为另外的自己,也对把她们当作为荣耀、爱、合一的对象感到困难,更不能表现出超己利而共享的态度。因为她无法接受同事的工作态度与上司在最后时刻把工作交给她,让她急速完成。她发现,这些「无法」的理由,都是她没有与神合一,不与神的他人观合一的证据。晓锦深深觉悟到对同事要尊重与尊荣,不得轻慢,应当表现喜悦与亲密,要欣赏与祝福对方。晓锦再次确定当把他们看作另外的自己、爱的对象,不能以四缘一般性他人观来排斥、拒绝、敌视。

合一的读经后,晓锦继续作合一的祷告。首先,她存渴望的心来宣布说:「圣子啊,我渴望像祢一样,把圣父当作为另外自己,与父神等同化、合一」;「圣父啊,我渴望能像祢,视圣子为另外自己,爱圣子、尊荣圣子的旨意与作为合一」;「神啊,让我摆脱一切一般性人际关系,对我的同事不排斥、不拒绝、不敌视,以神的爱来接纳他们」。

在第二阶段里,晓锦对耶稣与圣父如何视彼此为另外的自己,作具体的阐述。在阐述中,她在神面前悔改认罪,承认自己的恨恶、忿怒、排斥与敌视的表现。她把对两位同事无法摆脱一般性他人观的困难、挣扎、无奈与痛苦向神倾诉,并作出两点宣布与提醒。当晓锦为当日具体落实内容祷告时,为自己能看待两位同事是另外的自己,是爱的对象祷告。她祈求神阻止她再用一般性他人观来排斥、拒绝、敌视他们,停止恨恶与忿怒。求圣灵赐力量,把爱厚厚地浇灌她。祷告完毕,晓锦的脸面都是眼泪。

第二天,晓锦上班,先安静自己,为自己与那两位同事祷告。祷告后,晓锦看到他们,不像过去冷漠的招呼一声,而是微笑问好。然后告诉自己:「他们是另外的自己,是爱的对象,是亲密、尊重、亲近的对象。」当同事把完成的文件交给晓锦过目时,晓锦又发现许多错误与遗漏。起初,她仍忿怒与不悦。但她即刻心里祷告,渴望与神的爱与怜悯的属性合一,与上帝的他人观合一,然后默默修正文件。等她把修正好的文件交给同事时,她第一次没有发脾气,只小心地提醒她要谨慎工作。

当天,晓锦的上司在午餐前把当日到期的工作交给她,让她下班前完成。过去她会发怒,会告诉上司无法完成。但这一天,晓锦接了工作,在自己办公桌前祷告说:「上司是另外的自己,他是我以神的爱包容接纳的对象。」祷告后,她的不悦与怒气随即消减。

当中午灵修时,晓锦反思与检讨上午的落实。她感谢主,更祈求神赐她力量,持续视同事为另外的他人来接纳认同,继续存忍耐与爱心把上司交代的工作在下班前完成。下午她一面祷告,努力完成工作。完成后对上司和气微笑说:「赵主任,麻烦您下次提前几天把工作交给我好吗?让我做得更好,让您更体面。」没想到上司竟然说:「对不起,下次我提前交给你,谢谢你,辛苦了。」在晚上灵修,晓锦翻开笔记簿,对当日的另外他人的灵修实践作出反思、省察、感恩。她感谢整天对同事与上司没有忿怒与不愉快,看他们是以神的爱包容接纳的对象。

对两位同事保持另外自己的他人观,晓锦连续作了一个礼拜。每天的情况都不同,但她随时提醒自己把同事与上司视为另外的自己,去尊重、善待与欣赏。经过了两个礼拜,她对同事与上司感到亲密,也发现自己渐渐不依从一般性他人观来看待他人,不再被四缘一般性人际关系困惑。

2、他人是款待的对象:整日灵修与「五分钟」静默

国平与晓兰的夫妇关系时好时坏。当国平明白他人是款待的对象之后,他先以妻子为款待的对象,愿意迎接、礼遇、谦卑、爱、善待妻子。他为了具体实践,在中午与晚上灵修里,对款待妻子,作反思、检验与监督。国平虽如此实践,有时因晓兰的冷漠与算计,感到挫败与懊恼。除了整日灵修之外,他还以「五分钟」静默来面对来自妻子的风浪。

首先,国平总是提醒自己,晓兰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第一款待对象。他愿意每天作出具体的款待行动。早上起床,国平主动先打招呼。吃早餐时,国平也不像过去自己先吃,而会等候晓兰共进早餐。上班后,他也发简讯问候是否平安抵达公司,并祝愿晓兰工作愉快。他认为这些都是对妻子最起码的款待。中午灵修时,国平也会反思上午款待妻子的言语与行动,并提醒自己在下午与晚上持续作。下午也发简讯问及工作情况。之前,夫妻在公司,各自埋首工作,除了紧急事,不会联系沟通。

过去,下班回家,晚餐不是吃外卖便当,就是晓兰负责,国平总忙于看电视或手机影片。国平为了款待晓兰,也开始帮忙作晚餐,有时让晓兰休息,自己下厨。晚餐时,他不再像过去,匆匆吃完就看电视或手机而是学习放缓用餐速度,与妻子说话。饭后,与妻子散步。他认为,放弃看电视或手机,陪伴妻子散步是礼遇妻子,善待妻子的表现。

晚上灵修时,国平为了对妻子的款待行为感谢神,也思索更多款待妻子的行动,第二天继续落实。一周以来,国平发现,款待妻子不仅是灵修的实践,更改善了夫妻关系。他非常惊讶一周之内,与晓兰竟然没有吵架,他也没有向妻子发脾气。这是新婚第一个月之后从未发生的事。

某一个周六,晓兰在家打扫,不小心打破了国平珍惜的纪念品。国平看到纪念品摔碎在地上,即刻向晓兰发怒。晓兰虽连连道歉,一时之间,国平无法停止怒言。过一会儿,国平觉悟到他不该向妻子过度发怒,这不是款待的态度,便回到房间开始「五分钟」静默。

进入房间,他先让自己停止一切言语(怒言)与所欲行动(发怒气),但心中对妻子的忿怒风浪还在翻滚。他紧急地叫醒耶稣,求耶稣来平息内心风浪。当风浪稍息,就唤醒自己。他唤醒自己当把怒气全部交给耶稣,把自己对妻子忿怒的认知、理解、行为的主权交给耶稣,并告诉自己:「我没有以忿怒对待我妻子的主权。」国平继续在静默等候耶稣平息风浪,提醒自己只当看妻子是款待的对象,弃绝一切的算计。他宣布说:「敌视妻子与我神儿女的生命和身分不相配。」国平不知在叫醒耶稣里停留多久,但他渐渐发现自己不再计较晓兰的过失,风浪也平息多了。

在静默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国平再次迎接、接受、确定他的妻子是款待的对象。在静默里,他默想耶稣,特别专注耶稣对有罪女人的接纳与饶恕行为。国平打开桌上的圣经,发现耶稣对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路7:48)他确定这是上帝对他发出的声音。国平愈专注耶稣,心里愈充满饶恕妻子与款待妻子的声音。在饶恕与款待声音中,心中对妻子的忿怒、算计全消失。国平把自己交托给神,为自己对妻子的过度怒言认罪悔改,祈求耶稣赐他饶恕之心,持续款待妻子。

在静默中,国平的心充满对妻子的款待之心,非常渴望走出房间向妻子道歉,说饶恕的话来款待妻子。当国平走出房间,看到晓兰在客厅里祷告。国平急忙走到晓兰身旁,对自己的过度怒言道歉,体恤妻子打破纪念品的过失,拥抱妻子表示对妻子的款待。

之后,国平偶尔会接受妻子给他的风浪,但他常藉助「五分钟」静默来避免对妻子情绪性反应。在风浪涌起时,立刻告诉妻子:「让我静默一会儿好吗?」然后,去安静的地方作「五分钟」静默。静默后,国平仍持续视晓兰为款待的对象,继续款待妻子。有时候,国平也面对自己的软弱或心情低落的情况;此时,他难以接受晓兰是款待的对象,甚至不愿意如此看待。他就在神面前吐露自己的软弱与困境。在长时间合一的读经与祷告,并整日灵修的实践里,持续款待妻子。国平发现款待妻子,让夫妻关系更良好与幸福。

3、他人是导师与医治者:家仁以儿子国轩为例

国轩是我的第二个儿子。他生性内向,自小言不过半句,喜欢独来独往。国轩自卑感强,我们夫妻从小给他很多鼓励,但他总是缺乏自信心。他好玩,读书也不努力。当我学习他人是密友、导师与医治者时,发现国轩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我生命的导师与医治者。

首先,国轩是我的导师。他让我看到我对神的冷漠与闭塞。国轩回到家,除了草率地向家人打招呼之外,忙于玩游戏机。他从不主动跟我们聊话或谈心事。若我们亲近他或要跟他说话,他都没有反应,甚至回避。藉着国轩,上帝提醒我,我在上帝面前是否也像他?我与神的关系是否也出现与国轩一样的问题呢?每天起床只作简短祷告,向上帝潦草打个招呼,一天到晚过着与上帝隔绝的生活。上班后,只忙于工作,忘记上帝与我同在。尽管心里知道上帝的同在,还是我行我素,一切的言行与上帝无关。有时,我知道上帝想亲近我,但我跟国轩一样,没有反应,逃避上帝。上帝也很乐意听我的祷告与倾诉,但我总是心灵闭塞,不向神倾诉,也不与神交流。

第二,国轩是我的医治者。他让我发现我事奉神的亏欠与缺陷。学校老师认为国轩太停留表面,敷衍了事。虽然知道自己可以再努力,但往往自我放弃,不求进步。上帝藉着老师对国轩的评价,让我觉悟到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在教会服事,我常敷衍了事,只作表面工作或应付一下便满意了。对一些需要跟进的事奉,却不思想;对一些事工的缺口,也视若无睹。在神眼中,我的事奉与老师眼中国轩的表现没有不同。上帝藉着国轩,诊断我在事奉神的缺陷与病状。

第三,国轩有不好的饮食习惯,他喜欢腌制的食品。对一切陌生的饮料与食物,必须要经过他的鼻子闻一闻,或用小口品尝一下。若不喜悦,就坚持不饮不吃。作为父母,想尽办法来改善他的偏食,但屡屡失败。国轩的不良饮食习惯,让我发现我属灵生活的问题与缺陷,我在属灵生命上只追求我自己喜欢的事。例如,我喜欢查经、研经,也乐意参加学习班或查经班,但我不想花长时间祷告,也不喜欢参加祷告会。对于陌生的事奉,更不愿尝试。任何新的事奉,我会先观望一阵,若不喜欢便拒绝不做。我在属灵的追求与事奉上的偏食,导致我灵命的营养不良,无法成长。国轩像一位灵命的导师与医师,清楚指点我灵命的问题。

过去,国轩只是我的儿子。我总在教导他,指点他的缺陷与毛病,想改变他。但藉着他人是我的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的灵修,让我奇妙地发现,国轩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被上帝派遣作我最贴切属灵生命的导师与医治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