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6 问题行为是在针对“你”
问题行为是在针对“你”
青年:……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还是说出来吧。今天就全说出来。我心中时常感到学校教育很受局限。
哲人:局限?
青年:是的,我们教育者“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哲人:怎么回事呢?
青年:班级里既有开朗外向的学生,也有谨慎低调的学生。如果用阿德勒的话说就是,大家都怀着各自固有的生活方式(世界观),没有人完全相同,这就是个性吧?
哲人:是的。
青年:那么,他们是在哪里养成这些生活方式的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在家庭中。
哲人:的确。家庭的影响很大。
青年:并且,学生们现在依然是在家庭中度过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且是在同一屋檐下的极近距离内与家人一起“生活”。这里既有热心教育的父母,也有对教育孩子不太积极的父母,父母离婚、分居甚至是去世的家庭也有不少。当然,经济条件也不尽相同,甚至还会有虐待孩子的父母。
哲人:是的,太令人遗憾了。
青年:另一方面,我们教师与一个学生相处的时间只是毕业前的短短几年。与陪伴左右的父母相比,前提条件就存在太大的差异。
哲人:所以,你的结论是?
青年:首先,包括人格形成在内的“广义的教育”是家庭的责任。也就是说,假如有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问题儿童的话,其父母要对孩子的成长负根本责任,这怎么说也不是学校的责任。并且,我们教师能够起到的作用只是“狭义的教育”,也就是教授知识之类的教育,除此之外的事情根本无能为力。虽然不胜羞愧,但这是现实也是结论。
哲人:哦,恐怕阿德勒会立即驳回你的这个结论。
青年:为什么?怎么驳回?!
哲人:因为不得不说你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无视孩子们的人格。
青年:无视人格?
哲人:阿德勒心理学将人的一切言行都放在人际关系中进行思考。例如,假如有人陷入割腕之类的自残行为的时候,阿德勒并不认为其行为是无所针对的。伤害自己是为了针对某人,这就像是问题行为中的“复仇”一样。也就是说,一切言行都有其针对的“对象”。
青年:然后呢?
哲人:另一方面,你班里的学生们在家庭中表现如何,不在那个家庭里的我们根本不可能了解。
但是,他们恐怕不可能与在学校的时候完全一样。因为,给父母看的面孔、给老师看的面孔、给朋友看的面孔、给前辈或后辈看的面孔,这些完全相同的人根本不存在。
青年:什么?!
哲人:哪个学生戴上“给你看的面孔”的面具的时候,他就是针对“你”才反复做出问题行为。根本不是父母的问题,完全是出自你和学生之间关系的问题。
青年:与家庭教育没有任何关系吗?!
哲人:这“无法了解”而且“不能干涉”。总之,他们现在是针对你体现出“妨碍这个老师的课”或者“无视这个老师布置的作业”之类的决心。当然,也有虽然在学校里反复做出问题行为却决心“在父母面前做个好孩子”的情况。这是针对你的行为,所以首先必须由你来进行阻止。
青年:你是说我必须在我的教室里来解决?
哲人:正是如此,因为他们就是在向“你”求助。
青年:那些孩子们是在针对我才反复做出一些问题行为……
哲人:并且,他们既然在你面前还选择你能看得到的时候行动,那就是在家庭以外的其他的“世界”,也就是在教室里寻求自己的位置。你必须通过尊重来向其展示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