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史9-2
第九课(9-2)
三、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道人
1.石美玉(Mary Stone,1873~1954年)
江西省九江县人, 1 8 9 6年与女同学康成在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医学院毕业。石美玉回国后成为著名的女医生、教育家,也是布道家,1920年与美国女传教士胡遵理(Miss Jennie Hughs)在上海组织了伯特利会(Bethel Mission)。1921至25年在上海设医院及小学、中学、圣经学院,1931年成立布道团,1941年设神学院(计志文任院长,林道亮是教务长)。
注:详见《伯特利,我们的家》,伯特利教会天梯出版社,1993年。
与石美玉同一时期的杰出女性基督徒还有:陈玉玲(1886年生于浙江),焦维真( 1 8 8 8年,山东人),蔡苏娟(1890年,江苏人,暗室之后),李渊如(1899年,浙江人,灵光报主编),汪佩真(1899年,安徽人,布道家),侯秀英(1900年,山东人)等。
2.丁立美(1875~1936年)
山东省胶州人,登州美国长老会中学及广文大学毕业,并至滕县华北神学院读神学。他在1908~1923年间是青年会极杰出的奋兴布道家,对青年学生影响极深,尤其教会学校中因他讲道而决志献身宣教者不知凡几。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传记中,常提到他的影响力。简又文说他宣道时“讲辞动人,声泪俱下,感我至深”。谢扶雅说“他的祈祷,词句和声音真是美丽,‘立美’名不虚传”。丁立美曾任1910年“中国学生立志布道团”首任巡行干事,及“云南布道会”的拓荒牧师。他培养了许多学生组成的布道团。
1923年起在华北神学院任教八年,1932年在天津神学院教课。
最后两年卧病时,以祷告为事工,有三本祷告名册,五千个名字。
3.刘廷芳(1882~1947年)
浙江省永嘉县人,是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神学家、教会音乐家、牧师于一身的教会领袖。他曾任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并组织生命社,1920~24年出版《生命杂志》,1924~26年出版《真理周刊》(后合并,称为《真理与生命》月刊),并自办一份《紫晶》的基督教文艺季刊。他一生致力“使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纳入基督真理之中”。
1922年刘廷芳在上海首次“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中演讲时,以两句话结束:“我们同意见解相歧,但决心彼此相爱。”(She shall teach her members to agree to differ, but resolve to love)。这段话对今日的海内外教会仍是至理名言。
4.王载(1898~1975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1914年入海军学校,1918年信主,1921年自动从海军退伍献身传道,是国内所谓“自由传道人”“走方宣教者”的第一人。初期常露天布道,随走随传。方式是在大树林或路边,手拿摇铃,身背木箱,发单张,唱诗,说故事,作见证,讲福音。后来与倪柝声、王峙、缪绍训、陆忠信、王连俊等同工配搭,点起了福州复兴的火炬。
他在1925年主领的复兴聚会,深深影响了当时还年轻的计志文、赵世光、石美玉、周志禹、蓝加溪、胡美琳等,他们成为中国宣教火炬的传递者。1928年后王载常到中国各地及南洋布道,此后四十多年任中国第一个差会“中华国外布道团”负责人。
王载的讲道与同时代的布道家不同,他的弟弟王峙说“他(王载)讲道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但甚有趣,又极感人。”他布道奋兴会中总请决志信主的人走向台前。布道时,他擅于讲简单的信息,适合的比喻,并有极佳的歌喉把救恩传唱得加倍清晰,有“中国的慕迪”之称。他曾出版《复兴布道诗》。
1975年王峙在王载的葬礼上说:“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可说是他一生最佳的写照。
5.宋尚节(1901~1944年)
福建省莆田县人,是三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奋兴布道家。他父亲宋学连是美以美会牧师,尚节少年时期已协助教务,甚至主领晚间礼拜。
1926年宋尚节在美国Columbus的Ohio State University得化学博士学位,1927年2月10日在纽约协和神学院读书时,经历圣灵浇灌,成为他“灵性的生日”。1927年11月回国,次年开始在闽南传教,并渐到各地讲道,以“十字架、重生、宝血”等为主题。1931年起专讲“罪”的问题,满有圣灵能力。1931~33年加入伯特利布道团,1934年起独自传道,足迹达全国及海外南洋、台湾。
他为主竭尽心力,被形容为“一个两头烧的蜡烛”,虽然英年早逝,但其奋兴、布道的信息和独特的方式(大声疾呼,跳上跳下,实物教材,又讲又唱),都被神所重用。
6.倪柝声(1903~1972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1920年在女布道家余慈度的聚会中悔改认罪,立志终生奉献。1922年与同工们从家庭聚会开始,建立了日后的“基督徒聚会所”。他既长于讲道、解经、祷告,又有建立教会的领导和培训恩赐,而且文笔流畅。
《信徒造就》、《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等十余种。他的信息和教会路线,对中国教会有极大的冲击,也造成不少争议。
1952年4月倪柝声被捕,1972年6月1日去世。
注:余慈度(1873~1931年),杭州人,是中国现代教会复兴史上一位重要的女布道家。她原是苏州博习高等医学堂毕业的女医生,1895年经历灵性复兴,1897年去韩国传道,1903年10月回中国。1904-07年在江浙一带主领奋兴布道会,1908年起成为全国性的奋兴布道家。1909年5月出版中国教会最早的一本《奋兴布道诗歌选集》。1908年9月她开始了“查经祈祷处”,每周举办中、英、韩三种语言的查经班,1916年江湾查经祈祷处正式开学,训练极多女传道人。她所结属灵果子对1930年代“中国教会的复兴运动”产生继往开来的关键性影响。
7.王明道(1900~1991年)
1925年王明道在家中开始聚会,渐到各地讲道,他以耶利米先知为己任,斥责罪恶和“不信派”。1928年办《灵食季刊》。
1937年“基督徒会堂”建成,从自传开始,再自理、自养。
在教会路线上,他强调教会是“重生的团契”,必须真正重生得救,有生活改变的证据,获准认可,才为之行浸礼。他的教会中不设诗班,不称“牧师”,不募捐,不传奉献袋,不庆祝圣诞节,不轻易请外人讲道,不参与社会关怀,不赞成教会合一运动。
在政教关系上,他坚持政教分离,是出于分别为圣的教义。在日军统治的抗战期间他拒不加入华北教团。五十年代三自爱国运动成立,他也不愿加入。因此,他1955年及1958年两次被捕,历经牢狱之灾共23年。1980年王明道获释,1991年7月28日去世。他坚毅不拔的言行诠释了一个传道人的气节。
注:中国教会代表性人物的介绍,详见:查时杰,《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1983年。
四、教派合一运动
由于本色化运动及非基同盟的刺激,许多教派在华的团体联合起来,统一名称。全国信义宗成立“中华信义会”,浸礼宗成立“中华浸信联会”,圣公会成立“中国圣公会”,而监理会、美以美会、循理会、循道会、美道会等合并称为“中华卫理公会”。
五、校园事工
中国的学生工作,早在1885年已有青年会组织,1896年举行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10年山东有中华学生立志布道团。丁立美任执行秘书,口号是“在我们这一代中福音化祖国和全世界”。
抗战至1949年大陆政权改变前数年,则是中国学生工作蓬勃发展时期:
1.1938年冬,赵君影到昆明,向西南联大的学生作见証。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孔保罗夫妇也同时作学生工作,有于力工与他们配搭。
2.1944年,赵君影在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布道带起了灵性复兴。
3.学联会的工作
(1)1945年7月,在重庆南山举办全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第一届夏令灵修会,来自42个大专院校,共169人,以国立大学学生为主。
7月22日夏令会闭幕前夕,成立了“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会”),赵君影任总干事。事工迅速发展,各院校的分会有的每主日聚会多至二百人。
(2)1946年1月学联会在重庆举行第一届冬令会。之后参加的学生很快在华东各大学成立小组,并在校际之间有联合会,如:
北平基督徒学联会等。
(3)1946年6月中国内地会传教士艾得理(David Adeney)加入学联会。内地会其他传教士也受邀到大学工作。
(4)1947年7月,学联会在总会所在地的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夏令会,约三百位参加,杨绍唐、赵君影、计志文和内地会的华福兰会督担任讲员。
(5)学联会的事工,带动许多大学生灵命复兴,委身事奉,约在一百多所大学院校有福音工作,也远至内地边疆布道。这些大学生后来成为国内家庭教会的中流砥柱和海外华人教会的领袖。
(6)1951年各大学学生仍可聚会,但仅限在教堂内。后来因规定不许参加在注册教会以外的任何活动,学联会的团契转为不公开小组聚会。他们是家庭教会的先驱之一。
(7)北京的学联会因未正式加入全国学联会组织,所以到1955年还有每年一次的“学生福音祈祷大会”,直到王明道及一些基督徒学生被捕,学联会的事工才暂告一个段落。
讨论:综览从三十年代的教会复兴到四十年代抗战胜利后的校园学生事工,我们可看到什么历史规律(神在历史中的计划和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