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清教徒神学38-3

恒忍的困难

威斯敏斯特神学家们在《威斯敏斯特信条》17章的前两条论述了恒忍的确定性和根基,接着便指出恒忍所面临的困难,即信徒在今生中会遇到的危险。第三条说:“然而圣徒因撒但和世界诸般的试探,他们里面败坏的残余,以及对保守他们恒忍的蒙恩之道的忽略,都可能使他们落入大罪之中,并一时留在其中。”“然而”一词非常重要,清教徒借此承认,真基督徒仍然会犯罪,而且有时还会犯严重的罪。但是,这里的“一时”一词是为了与17章第一条中的“最终”一词进行对比而加上去的。

《威斯敏斯特信条》进而列举了信徒因为一时落入罪中所带来的各样后果:“惹动上帝的不悦,叫圣灵担忧,失去诸多的美德和慰藉,心里变得刚硬,使良心受伤,使别人受损,诽谤亵渎,自取今生的审判”(《威斯敏斯特信条》,17.3)。这里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不信者的背道上,而是放在信徒所犯的罪上,他们既不会完全,也不会最终堕落,但有时会严重绊跌。马太·亨利曾经写道:“每一次失脚都是坠落吗?不是的,因为信徒虽然失脚,却不致全身仆倒(诗37:24)。那么,他们就安全了吗?没有,他们不可自高,反要惧怕(罗11:20)。他们可以得到鼓励吗?是的,上帝必要保护我们进入祂属天的国度中(提后4:18)。”

班扬曾用一堆在墙边燃烧的火作比喻,阐明信徒既会争战,也必然会恒忍的真理。有一个人(魔鬼)往火上浇水,要熄灭它;但是火却一直在燃烧着,因为在的墙后面有另一个人(基督),祂悄悄地不断往火上浇油(恩典)。在这个比喻中,我们既看到信徒与魔鬼之间的争战,也看到上帝为了托住和保守自己的子民,所做的那叫人得胜有余的却又常常不可见的工作。“

清教徒将暂时的、部分的跌倒与“退后入沉沦”或称背道(来10:39)进行对比。请思想撒种的比喻。石头地和荆棘地的听众听了道之后,虽然当下欢喜领受,却没有结出真信心的果子来。正如华森所说:“并非所有的花朵都会结果。”理查德·费尔克劳(Richard Fairclough,1621-1682)曾经写道:“在路上跌倒是一回事,离开正路却是另一回事。”“他又说:“在恩典中退步与同恩典中断(断绝)关系有所不同,虽然信徒可能会一时之间经历前者,但上帝绝不会将后者加在信徒身上。信徒虽然可能跌倒,但他只是像软木掉在水里一样,一时会没入水中,但会重新浮起;然而假冒为善者跌倒,就像铅块掉在水里,会沉到水底,不再浮起。”

清教徒认识到,信徒可能会一时跌倒,陷入罪中,大卫和彼得就是这样的例子。想一想基督为彼得所作的代求,就会明白这一点;基督在《路加福音》22章31-32节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华森说,基督是在为彼得的信心祷告,“使其不会完全消失”。”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彼得的信心操练失败了,他的信心没有强大到胜过三次否认基督的试探的程度;但是,他的软弱也显明了基督的力量(林后12:9),即基督为我们代求的大能。托马斯·曼顿指出:“我们所遇到的压力越大,上帝帮助的完全也就越可见、越显明。保守世上的圣徒比保守天使更加费力,因为天使在魔鬼攻击的射程之外,但是,我们却正走在通向天国的道路上,几乎每一步都会遇到冲突和争战。”

上帝在《何西阿书》14章4节中的应许是真实的:“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上帝医治我们背道的病,这是何等大的祝福!不仅如此,上帝也使用我们的背道,好让我们在成圣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实际上,上帝借着我们的罪使我们得益处,因为罪使我们谦卑下来,使我们害怕再次跌倒。薛伯斯写道:“很多时候,上帝的儿女会因为跌倒而得益处,跌倒会让他们从此之后行事更加谨慎。凡行走在通往天国道路上的人,如果他是一个好人,跌倒之后他就会更加坚定地行走在上帝所命定的道路上。””科尔斯写道:“撒但从筛彼得这件事中毫无得着:彼得不过失去了一些可能残留的糠秕,撒但却失去了很多后续的好处,因为从此之后,信徒的世界比之前更加谨慎了。”

恒忍的必要性

清教徒认为,合乎圣经的圣徒恒忍的教义教导说,所有真正处于恩典中的人必然会确定无疑地恒忍到底。为了得到永远的荣耀,他们必须这样。正如奥古斯丁所说:“应许不是赐给争战的人,而是赐给得胜的人。”“华森认为:“冠冕放在比赛的末了,我们如果赢得比赛,就必能戴上冠冕。””古纳尔写道:“凡是想做基督精兵的人,就必须在与撒但的争战中恒忍到底。他不是赢得战场的人,而是坚守战场的人;他并没有发动这场圣战,但要在这场圣战中坚持到底,这样的人才配得圣徒之名。”

爱德华滋指出:“缺乏恒忍标志着人没有真正悔改归信,恰如不悔改归信标志着人没有蒙拣选。”班扬鼓励自己的读者说:“朋友们,在进入天国之前就坐下来休息是可悲的,进入安息地之前就疲乏厌倦也是如此。如果这是你的情形,那我敢确定,你没有为得着奖赏而全力奔跑。”

清教徒敏锐地将圣经中关于恒忍的教义与罗马天主教和阿米念主义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进行了区分。清教徒认为,圣经既教导了恒忍一事的确定性,也教导了人要努力恒忍的必要性。信徒应当在上帝圣言所应许给他们的恒忍的确定性中得到安慰和鼓励,同时他们也必须明白圣经所加在他们身上的职责的分量,要他们在信心的告白上恒忍,在实际生活中顺服基督,并要追求圣洁。

清教徒与上帝的圣言保持一致,他们坚持认为:基督徒既要知道基督保守他们不致失去救恩之乐,也必须积极参与到在信心上恒忍一事(《海德堡教理问答》,问31)。华森写道:“人可能会在争战时一时失利,但最终必要得胜。虽然上帝的儿女在与试探争战时可能会一时挫败,但他最终必要得胜。如果一个圣徒想要得到胜利者的冠冕,如果他想要胜过世界,那么他就必须恒忍。”爱德华滋说:“如果基督徒停止关注恒忍,那反而正是跌倒的表现。”

恒忍的工具

清教徒认为,圣徒的恒忍之所以是确定不移的,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上帝三个位格的工作、上帝圣言的永恒真理,以及恩典之约不可改变的基础上。清教徒指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圣徒的恒忍既会面临困难,又是不可或缺的。恒忍是以我们的主动参与为前提的,要殷勤地使用上帝为成就救恩大工而设立的各种手段。清教徒指出,这一教义与反律法主义毫无干系,爱德华滋对清教徒的立场做了很好的总结:“竭尽全力通过顺服而恒忍的人,会发现自己的顺服和公义是真的,然而不这样做的人,会发现自己的顺服和公义是假的。”

上帝为祂的子民所设立的、可以得享祂持续不断的恩典的管道,被称为“蒙恩之道”:“基督把祂中保的恩惠传给我们,所凭借的外部的普通工具是祂所有的蒙恩之道,特别是圣经、圣礼、祷告;祂叫这一切在选民身上生发效力,使他们得救。”(《威斯敏斯特大教理问答》,问154)借着这些工具,基督徒就可以维持活泼的、积极的信心。华森劝勉自己的读者说:“你若能守住信心,信心就必保守你,正如引航员要保全轮船,而轮船就必保护他一样。”欧文认为,掌握这一真理能促进人的信心:“圣徒恒忍的教义,以及上帝对他们的爱稳固不移,使信徒得享祂至高的荣耀,这在上帝的应许中,人应当对此加以思量,它适合人持守自己的信心,并使它增长。”薛伯斯在《得胜的信心》(Faith Triumphant)中说:“信心倚赖上帝的大能,这大能使人的灵魂平静安稳,将灵魂带到它为之受造的责任面前·.哪里有真信心,哪里就必会有对所信之事的喜爱和喜乐—–上帝建立我们宝贵的信心,是为了让我们接受宝贵的应许,将全人都放在这些应许之中。”

信心的多寡,远不如所存信心的本质重要。即使是软弱的信心,只要是真信心,也能将人带入天国中。但是,诚如欧文充分说明的那样,软弱的信心“绝不能将人满怀安慰或是喜乐地带到天国—–最小的真信心虽然能将人安全地带到天国,但绝不会是那么心旷神怡”。虽然如此,但信徒必须努力在信心中增长,“蒙恩之道”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设立的。

清教徒强调保持无亏的良心的必要性,他们指出,保罗在《使徒行传》24章16节中的话,也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我因此自己勉励,对上帝、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撒母耳·安斯利(Samuel Annesley,约1620-1696)写道:

无亏的良心最能带给人丰富、喜乐、安全感。纵使身体上的压力、世俗的匆忙、撒但的恐吓再大,它们也不能触及人的良心。无亏的良心能使那僵死的身体大声欢呼,能叫人已死的灵魂喜乐地与上帝联合,能得胜有余地将灵魂和身体一同带到法庭前。除了无亏的良心,再没有更有益的工具、更确定无疑的见证、更能使人得着永远幸福的器皿了。

清教徒说,若有人要持守无亏的良心,就必须保持高度的警醒。他们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基督对众门徒的劝诫:“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太26:41)。他们也以严肃的态度来看待保罗对那些因为受了引诱而想在信仰中后退的希伯来基督徒的劝诫:“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来3:12)。华森警告人们说:“务要当心,不要自以为是。敬畏生祷告,祷告生力量,力量生坚定。”你们应当思想班扬对那位释疑者房间里铁笼中“绝望之人”的描述。人问他为什么会陷入目前的状态,他回答说:“我放松了警惕,不再警醒,就将捆索放在了我欲望的颈项上。”释疑者呼吁基督徒说:“唯愿你记住这人的可悲之处,好作你永远的警戒。”人要警醒、祷告,因为人要在上帝面前谦卑。华森说:“树的根往下扎得越深,就会越牢固;同样道理,灵魂越是建立在谦卑的基础上,也就越坚固,堕落的危险也就越小。”

清教徒明白,背道绝不是幻觉,而是实实在在的危险。他们认为,唯一与背道相对的就是恒忍到底。他们指出,虽然恒忍的根基在于上帝的三个位格,但是实现恒忍的工具却在我们自己手中,是上帝所指定的。祂必要用自己的恩典来保守我们,使“蒙恩之道”生发效力,实现祂所定的目的。因此,他们教导说,若有人盼望自己得蒙保守,却不使用上帝所定的“蒙恩之道”,就是在侮辱上帝,轻忽祂的恩典。华森写道:“正如保罗所言,‘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徒27:31)。虽然信徒最终都会靠岸,都会抵达天国,但是‘除非你们等在船上’,亦即使用上帝所定的条例,否则‘你们必不能得救’。上帝所定的条例珍视恩典,因为这些条例是灵奶;靠着它,这恩典便受滋养、蒙保守,直到永生。”班扬在《天国的仆人》(The Heavenly Footman)一书的结尾处写道:“你们若不知道正路,就应当查考上帝的圣言;你们若想得到同伴,就应当恳求上帝的灵;你们若想得鼓励,就应当以应许为乐。但是,你们务要及早开始,务要踏上征途,务要奔跑前程,并务要坚持到底,主就必赐给你们平坦的道路。”

结论

今天,有很多基督徒并没有正确地理解圣经中恒忍的教义。因此,恒忍教义的果子——殷勤使用“蒙恩之道”、真心顺服上帝的旨意、渴慕与上帝相交、切盼上帝的荣耀和天国、爱教会、为复兴而代求——看上去很缺乏。许多人以一种过于简化的、篡改了真正恒忍教义的“轻信主义”为满足,还有些人习惯于生活在对恒久的爱和上帝的恩典无强烈感受的光景当中,在今生的各样挣扎中得不到安慰。

清教徒关于圣徒恒忍的教义,使我们对上帝的主权和人的责任有了合乎圣经的理解。一方面,如果我们传扬“一旦得救,永远得救”,却从不呼召信徒跟随基督、恒忍到底,我们就是在鼓励、纵容一种建立在自欺基础上的虚假盼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教导说信徒不可能知道他们是否会进入天堂,我们就否认了上帝的主权,就将我们的听众扔回到了靠自身努力来获取救恩的道路上。华森写道:“基督徒的主要安慰便基于恒忍的教义。若将这一教义拿走,就会损害信仰,并切断一切喜乐努力的力量源泉。”真正恒忍的教义,使教会能够行走在既敬畏主、又蒙圣灵安慰的道路上(徒9:31)。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