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奋力传扬——使徒行传

奋力传扬——使徒行传

作者:威尔斯比

第一部分:动力无限

引言

我们称路加医生的第二卷著作为“使徒行传”,但其实这是“神子民蒙圣灵加力的行传”,是一个关于权能和动力的故事。

因此,我称本书的第一个部分为动力无限。我想路加医生也会同意的,因为今天的神的子民也享有当年推动初期圣徒的那份属灵动力。我们若降服于圣灵,就能够延续那令人奋兴的教会故事。

使徒行传中,有一些不可重复的事件,也有一些过渡期的事件:可是其基本的属灵原则,不论今天还是在彼得、保罗事奉的时代,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目光要超越偶发性的事件,着眼于那些根本上重要的事,从神的话语和祷告、相爱和相交、逼迫,及为基督作见证的事情上,重新发现那些属灵的动力。

海夫纳(Vance Havner)曾经说过,我们教会崇拜的开始时间很清晰,但结束时间却很模糊;正如我们信主之初很清晰,但后来却变得很模糊。可是情况不一定要这样。我们若抓住使徒行传中记载的那些“能力的原则”,我们也可以“动力无限”,我们的教会也能够为神建功立业。

我深信,研读使徒行传会为你和你的教会带来这些益处。

学习建议大纲

使徒行传一至二十八章

主题:教会在地上的扩展

钥节:使徒行传一章8节

一、彼得的职事(徒一至十二)

以耶路撒冷为中心

主要牧养以色列人

1、彼得与犹太人(徒一至七)

2、彼得与撒马利亚人(徒八)

3、保罗归主(徒九)

4、彼得与外邦人(徒十至十一)

5、彼得被捉拿和救出(徒十二)

二、保罗的职事(徒十三至二十八)

以叙利亚的安提阿为中心

主要牧养外邦人

1、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徒十三至十四)

2、耶路撒冷会议(徒十五)

3、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徒十六1至十八22)

4、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徒十八23至二十一17)

5、保罗被捉拿和罗马之行(徒二十一18至二十八31)

、初期信徒的信仰

使徒行传一

好莱坞一个著名的电影制作人曾经说过,一出电影要成功,必须有地动山摇的开场,然后不断推向高潮。路加撰写使徒行传时,肯定没有考虑这种原则。除了耶稣基督的升天,使徒行传一章中记载的事情丝毫没有戏剧性。毕竟,一个议事会能有什么令人兴奋之处呢?

那么为什么要记载这些事件?路加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记载五旬节的故事?原因有几个。

首先,这卷书是路加所写的第二册,是路加福音的延续(见路一1-4);他要以合乎体统的称谓和引言为开始。我们不知道提阿非罗是谁,甚至不知道他是不是信徒;但路加的称谓暗示,他也许是个很重要的罗马官员(见徒二十三26、二十四3、二十六25)。提阿非罗可能是基督徒,至少也是个慕道者,他正认真研究基督教信仰。他名字的意思是“神的朋友”,盼望他人如其名。

然而更重要的是,路加要在他的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之间建立一道桥梁(路二十四50-53)。路加福音的结尾提到信徒在殿里称颂神。他要在使徒行传延续那故事,解释接着发生的事。试想象你读新约圣经时,假若读完约翰福音,翻一页就读到了罗马书,你会感到多么困惑!你会问自己:“教会是怎样发展到罗马的呢?”而这个答案,就在使徒行传里。

使徒行传也是圣灵“在”教会作工,并“借着”教会作工的一个记录。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见徒一1),而使徒行传则告诉我们,耶稣借着祂的“属灵身体”——教会继续在地上行事和教训。即使在今天,会众仍可从使徒行传里认识到教会生活、各项职事,甚至是议事会!

在这一章,我们看见信徒在处理“未完成的事务”,为五旬节作好准备。他们所讲和所行的,都显明了初期教会的信仰。他们其实相信些什么?

1、他们相信复活的基督(徒1-11)

耶稣复活以后,在地上停留了四十天,牧养祂的门徒。祂已经开了门徒的心窍,使他们明白旧约圣经中关于祂的话(路二十四44-48);但他们开始新的传道职事前,还有要学习的功课。耶稣在那四十天之内行踪不定,信徒从不知道祂什么时候会出现。这对教会来说,是很好的准备功夫,因为过不多时,祂不会再在地上亲自指导他们。我们今天的信徒永不知道主什么时候会再来,我们的处境跟他们当时实有几分相似。

在那段特别的牧养期,主耶稣教导他们认识几个很重要的功课。

耶稣已复活(徒一3上):在那四十天之前,有些信徒可能仍然怀疑耶稣是否真的从死里复活(可十六9-14),但这时应该毫无疑问了。耶稣为了坚固他们的信心,给了他们“许多的凭据”,只是路加并无解释。我们知道,当耶稣与门徒相聚时,祂邀请门徒摸祂,甚至在他们面前进食(路二十四38-43)。无论祂给了什么凭据,总之他们都信服了。

相信耶稣已复活,对教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教会得着属灵能力的基础。福音信息就包含了耶稣复活的真理(林前十五1-8;罗十9-10);假如耶稣是死的,教会就无话可说了。此外,犹太人的官方立场是:耶稣的尸体被门徒从坟墓里偷走了(太二十八11-15);信徒向以色列民作见证时,必须能够反驳这一点。

这些信徒特别蒙拣选为基督的复活作见证,他们传道时很强调这一点(徒一22、二32、三15、五30-32)。在耶路撒冷的人,大都知道拿撒勒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不知道祂已从死里复活。信徒借着他们的说话、行事及大能的作为,向世人宣告耶稣活着。耶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就是祂向以色列民所应许过的“约拿的神迹”(太十二38-41)。

神国的来临(徒一3下):这是指神在信靠祂的人的内心和生命中掌王权(见太六33;约壹三1-9;罗十四17)。你读四福音时,会发现使徒对神国的观念极其政治化,他们尤其关心自己在神国里的地位和特权。作为忠心的犹太人,他们都渴望击败敌人,建立由弥赛亚掌王权的荣耀国度。他们不明白人的心必须先经历属灵的改变(见路一67-79)。

他们“不断问及”那将要来的犹太国度,耶稣却没有斥责他们(徒一7)。毕竟,祂已经开了门徒的心窍,使他们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4),所以他们知道自己所问的是什么。可是神没有向我们透露祂的时间表,猜测是无益的。最重要的,不是猜度将来要发生的事,而是要在当下积极分享有关神“属灵”国度的信息。这是使徒行传所强调的另一点(见徒八12、十四22、二十25、二十八23、31)。

圣灵的能力(徒一4-8):施洗约翰曾宣告将来会有圣灵的洗(太三11;可一8;路三16;约一33;也见徒十一16),而到此时,预言即将应验。耶稣也曾应许过圣灵会来(约十四16-18、26、十五26-27、十六7-15)。门徒将会因此而得力,使他们能够事奉神,成全祂的旨意(路二十四49)。约翰曾提及“圣灵与火”,耶稣却没有提到火。为什么?因为“火的洗礼”关乎将来的审判,到那时,以色列民将要经历大灾难(太三11-12)。我们不可将五旬节的“舌头如火焰”称为“洗礼”(见徒二3)。

使徒行传一章8节是钥节。首先,它解释了教会的能力并非来自人,而是来自圣灵(见亚四6)。神的子民面对新的机会或障碍时,一再经历到圣灵的充满(徒二4、四8、31、九17、十三9)。神的灵在人的生命中作工,使平凡人也做了不平凡的事。圣灵的职事并非奢侈品,它绝对是必需品。

“见证”是使徒行传中的钥词,它以动词或名词的方式出现了二十九次。见证人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徒四19-20)。要是你在法庭上作证,法官对你的想法或见解不会感兴趣,他只想听你说你所知道的事。英文殉道者一词(Martyr)乃来自译成“见证”的那个希腊文,神的许多子民为了作见证而舍命。

我们今天经常听见人谈到“赢得灵魂”,这样的强调是好的。然而,神的子民中只有“部分”是蒙召作传福音的(弗四11),神却期望“所有”子民都作见证人,向失丧的人提及救主。并非每个基督徒都能够使罪人决志信主(虽然我们大都可以做得更好),可是我们都能够忠心地为主作见证。“作真见证的,救人性命。”(箴十四25)

使徒行传一章8节又为我们提供了使徒行传的整体大纲,描述到福音在地上的扩展,就是由耶路撒冷(一至七章)到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八至九章),然后到外邦人的地方,直到地极(十至二十八章)。我们基督徒无论家在何方,都应该从家里开始作见证,继而“往普天下去”。正如史密斯博士(Dr.Oswald J.Smith)所说:“那能照得最远的光,在原地显得最亮。”

将要再来(徒一9-11):主耶稣升天是祂传道职事的一个重要部分。假如祂没有回到父神那里,就不会赐下祂曾应许的圣灵(约十六5-15)。今天,救主是在天上为我们代求的大祭司,赐给我们生活和事奉所需的恩典(来四14-16);祂又是我们在父神面前的中保,赦免我们所承认的过犯(约壹一9至二2)。这位被高举、得荣耀的教会元首,正在与祂在地上的子民一同作工,帮助他们实现祂的目的(可十六19-20)。

当信徒观看耶稣被提到荣耀里的时候,有两个天使出现,温柔地斥责他们。在使徒行传所描述的职事中,天使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即使我们看不见天使,他们的角色也同样重要(见徒五19-20,八26、十3-7、十二7-10、23、二十七23)。天使是圣徒的仆役(来一14)。

那两位使者向信徒保证,耶稣基督怎样从他们当中被提去,他日也会怎样再来。这似乎不是指祂为了教会,“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来临(林前十五51-52;帖前四13-18),而是指祂公开地“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二十四30,二十六64;启一7)。尽管不同人对于神所预言的计划抱有不同的观点,但所有基督徒都一致认为耶稣会再来,而且会随时再来。这对忠心事奉的信徒来说,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路十二34-48)。

2、他们相信对方(徒12-14)

他们遵照主的吩咐,“大大地欢喜”,回耶路撒冷去(路二十四52)。他们很可能是在上次庆祝逾越节的那楼房里聚集,但他们也会在殿里敬拜(路二十四53)。

初期信徒的聚会竟然包括许多不同的人!有男有女,有使徒和“普通人”,也有耶稣在地上的家人(见太十三55;可六3)。耶稣传道时,祂的“弟兄”并不相信祂(约七5),但祂复活之后就信靠了祂(徒一14)。马利亚也在聚会当中,与其他人一起敬拜和祷告。他们相交的核心是复活了的基督,他们全都爱慕祂、尊崇祂。

这些谦卑人聚集在一起,是那么美好,但要分化他们,又是那么容易!主耶稣的家人原可以要求特别的礼遇;彼得可能会因为懦弱不认主而受到批评;也许彼得会责怪约翰,因为约翰把他带进了大祭司的院子(约十八15-16);约翰大可以提醒别人说,他曾忠心地守候在十字架下,甚至被救主拣选来照顾祂母亲。但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也没有人争论谁为大!

这里的钥词是“同心合意”,这个词语在使徒行传出现了六次(徒一14、二1、46、四24、五12、十五25;并请留意二44)。这些信徒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合一,使他们在基督里相连(加三28;诗一三三篇),今天的基督徒也需要这种合一。敬虔的英国传道者希尔(RowlandHill)说:“我不是希望那些分隔着不同基督徒团体的墙被拆毁,只希望那些墙会降低一些,让我们可以较容易过去跟对方握手!”

基督徒单单相信基督是不够的,还要相信对方。对于这一百二十个人来说(徒一15),主耶稣已经把向失丧的世人作见证这个重任交给他们了,他们没有人能够单独完成任务。他们将会经历严峻的逼迫,雅各还要为基督舍命。这不是该问“谁最大”或“谁的罪最重”的时候,而是要一同祷告,在主里同心的时刻。他们一同等候和敬拜神,为前面的一切作了更佳的准备。

3、他们相信祷告(徒一15、24-25)

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祷告在教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徒祷告,求神指引他们如何作决定(徒一15-26),也求赐勇气为基督作见证(徒四23-31)。事实上,祷告是他们的日常事工之一(徒二42-47、三1、六4)。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的时候,他在祷告(徒七55-60);彼得和约翰为撒马利亚人祷告(徒八14-17);大数的扫罗归主之后,他也祷告(徒九11);彼得使多加从死里复活之前,他先祷告(徒九36-43);哥尼流祷告,求神显明怎样才能得救(徒十1-4);彼得在房顶上祷告的时候,神就告诉他怎样去回应哥尼流的祷告(徒十9)。

彼得被收在监里,信徒在约翰马可家里为他祷告,神就救他脱离牢狱和死亡(徒十二1-11);安提阿的教会差巴拿巴和保罗出去之前,先禁食祷告(徒十三1-3;并请留意徒十四23);神在腓立比的一个祷告会上开启了吕底亚的心(徒十六13),而在腓立比的另一个祷告会则开启了监牢的门(徒十六25起)。保罗离开朋友之前,先为他们祷告(徒二十36、二十一5);在一场风暴当中,他祷告求神赐福(徒二十七35),在风暴过后,他又祷告求神医治一个病人(徒二十八8)。在使徒行传的每一章,你几乎都可以找到关于祷告的记载。这卷书非常清楚地显明,只要神的子民祷告,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这对于今天的教会来说,肯定是个很好的教训。祷告是教会的温度计和调温器,“属灵温度”的升降全在乎神的子民怎样祷告。《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的作者本仁约翰(John Bunyan)说:“祷告,是给灵魂的保护、给神的献祭,以及给撒但的折磨。”在使徒行传中,你可以看见祷告完全实现了这三项。

4、他们相信神的引导(徒16-23)

虽然主耶稣不再亲自指导他们,他们依然有主的带领,因为有神的话语和祷告。事实上,根据使徒行传的记载,神的话语和祷告成了教会事工的基础(徒六4)。

有人批评彼得不应这样走出来处理大局,但我相信他的做法合乎神的旨意。耶稣已经清楚表明彼得是信徒的领袖(太十六19;路二十二31-32;约二十一15-17)。彼得在平辈中排首位,是他们认可的领袖。圣经每次列举使徒的名字,都首先提及彼得,在使徒行传一章13节也如是。

然而,彼得和其他人应该等到神赐下圣灵之后才行动吗?我们不要忘记,主耶稣已经向他们“吹气”,将圣灵赐给他们(约二十22)。圣灵在五旬节降临,是要使他们充满能力,并为他们洗礼,使他们归入基督的身体。

我们也要牢记,主耶稣已经开了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彼得提到诗篇六十九篇25节和一O九篇8节,不是凭着己意,而是受神的灵引导。这些人肯定都相信旧约圣经是神所默示的(徒一16、也见徒三18、四25),也相信这些经文能实际应用于他们的处境。

有个电台节目的听众写信来问我:“你为什么教导旧约圣经呢?它已是古代的历史,并且已经由耶稣来成全了!”我解释说,初期教会的“圣经”就只有旧约,但他们也能够借此找到神的旨意。我们同时需要旧约和新约;事实上,新约的作者经常引用旧约来证明他们的论点。奥古斯丁(St.Augustine)说:“新约隐藏在旧约中;旧约借着新约显明出来。”

当然,我们必须用新约来诠释旧约,但不要以为神不再借着旧约来向祂子民说话。“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提后三16)“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要寻求神的心意,我们必须看整本圣经,考虑经文之间的平衡。

有些人声称:“他们不应该选出新使徒,因为保罗正是神拣选去填补那空缺的。他们选出马提亚,但其后再没有听闻他的事!”

然而,在使徒行传一章13节之后,除了彼得和约翰之外,原本那十二使徒的名字“再也没有”被提及过!保罗也不可能“填补那空缺”,因为他不符合神在21至22节所定下的使徒资格。保罗没有受过施洗约翰的洗;耶稣在地上与使徒同在的时候,保罗并没有跟他们一起出入;而且,虽然保罗见过荣耀的基督,但他并没有像那些使徒一样,作过基督复活的见证人。

保罗已清楚表明他“不在”十二使徒之列(加一15-24;林前十五8),十二使徒也明白这一点。十二使徒认为保罗是他们的一分子吗?他们确实没有这样表明!他们甚至拒绝让保罗跟耶路撒冷的信徒相交,直至巴拿巴出手襄助(徒九26-27)!十二使徒主要是牧养以色列十二支派,而保罗则被差遣到外邦人中间(加二1-10)。

不,神不是要保罗成为第十二位使徒。彼得和其他信徒按照神的旨意选出马提亚,神也确认马提亚;祂赐下圣灵给耶稣亲自选出的人,也借着圣灵加力给马提亚(徒二1-4、14)。

在五旬节,必须有十二个人向以色列十二支派作见证,也必须有这十二人坐在十二宝座上审判十二支派(路二十二28-30)。在使徒行传二至七章,信徒主要是向以色列人作见证,圣经说“先是犹太人”(见罗一16;徒三26、十三46)。福音信息一旦传到外邦(徒十至十一章),就不再强调要传给犹太人了。使徒雅各殉道之后,并没有人起来取代他的位置(徒十二章)。为什么?因为已有人向以色列作过见证,那时犹太人和外邦人得着的信息是一样的;已不再需要有十二使徒向以色列十二支派作见证。

彼得记述了犹大买地和他的死亡,这似乎与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至10节的记载有矛盾;但事实上,这里的资料属于补充性质。犹大没有亲自买下那块田,但因为钱是来自他,从这个角度看,他就是买家。那三十块钱被视为“血价”,所以那块田被称为“血田”(太二十七8)。那块田并非因犹大的血而得名,因为犹太人不会用自杀所玷污之地,作为神圣的墓地。犹大自缢而死,那绳子似乎断了,他的尸身(可能已经发胀)掉下时裂开了。

那些信徒“选举”之前,先祷告求神引导,因为他们想选出神早已拣选的那个人(箴十六33);他们那在天上、已被高举的主,在他们中间作工,也借着他们作工。这是圣经最后一次提及摇签,今天的信徒没理由以这种方法来确定神的旨意。虽然我们往往不会很容易明白神要我们做什么,但我们若愿意遵从,祂自会向我们显明祂的旨意(约七17)。重要的是,我们要跟从初期教会的榜样,着重神的话语和祷告。

并非主耶稣所有的跟随者都在楼房里,在场的只有一百二十人,但哥林多前书十五章6节提到,一时至少有五百人见过复活的基督。关于当时巴勒斯坦的人口,圣经学者的意见不一,他们的估计数字由六十万至四百万不等。不论你认同哪个数字,那一百二十个信徒都只是占小数,但他们却为基督带来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他们有什么秘诀?就是圣灵的能力!

路加医生在第二章会解释这一点。

研习题

1、假如要用一个物件来解释“能力”一词,你会选什么物件?为什么?

2、使徒行传是关于神借着信徒显出能力的记述。请翻阅路加福音二十四章44至53节及使徒行传一章1至11节,经文显示使徒行传怎样作为四福音的一个延续?

3、对于接受圣灵与基督复活之间的关系,耶稣有何教导?

4、作见证与基督复活之间有何关系?

5、请翻阅使徒行传一章12至26节。我们相信复活的基督,这对于彼此之间的合一有何影响?

6、我们相信基督,这对于祷告生活有何影响?

7、信心跟我们对神旨意的认识,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8、理性上知道基督复活,跟相信复活的基督,两者之间有何分别?

9、你怎样评价你对基督的信心?

10、这星期内,你可以怎样增强对复活的基督的信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