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保罗的祷告
有两件事必须强调。第一,这些描述并非出于反犹太主义。神知道,有许多人自称为基督徒,却对犹太人作了非常可怕的事,这是非常令我们羞愧的。但是,在教会草创时期并不是如此。典型的情形是:进行逼迫的是当权的人,当教会扩张的初期比较弱小时,有许多归正者出自犹太会堂,对于福音最为敌视的一些人,就是犹太会堂的当权者。无论如何,早期的归正者有那么多都是犹太人或皈依犹太教的人,如果说那时的教会是「反犹太主义」,可就滥用了这个词语。此外,保罗与其他人有时也面对来自外邦人的反对,这些事件也都忠实地记载下来(例如,保罗与西拉在腓立比遭人毒打、监禁〔徒十六16起〕;在以弗所发生的暴动〔徒十九23起〕)。保罗与路加(在使徒行传中)记载使徒们遭受的一些反对(读林后十一22起!!),他们记载的动机并非出于种族上的成见,而是因为他们了解福音将人类区分开来,不管是哪一个种族。
这也引我们来到第二个必须强调的因素。《现代中文译本》和《新国际版》等说到:保罗希望蒙拯救脱离「在犹太那些不信的人」,希腊文更为强烈,应该译为「在犹太不顺从的人」(如《和合本》)或「在犹太抗拒的人」。其间的差别很要紧,尤其在今日。我们很容易接受现代人的观点,认为「信仰」只不过是见解问题罢了。不管你是不是一个基督徒,都是私人的事情。它只是跟你的性格和所受的熏陶有关,并不危及最终的真理。然而,新约圣经的作者们,包括保罗在内,却从来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主张神已经以客观的方式将祂自己启示出来了——不单在遥远的过去,现在更是藉着祂的儿子耶稣基督(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作了具有决定性的启示。完全不信靠祂,并非纯粹是宗教偏好的问题,不是现代人所谓的「不信」的问题,而是存心不顺服,是道德上的悖逆。那是将个人的见解、偏好、优先级,高抬到神的中心地位之上,是有罪的;祂已经以无比的恩慈、宽容、与爱心,满有能力地将自己向我们启示出来了。不相信这样的神和这样的启示,原因全然在于以自己为崇拜的偶像,崇拜自己和自己短视近利的见解,是有罪的。简言之,这是明目张胆的悖逆。
所以,难怪保罗会请人为他祷告,使他在不久访问耶路撒冷时,可以蒙拯救,脱离这样的人。
他请求为他祷告,使他在耶路撒冷的服事可以蒙那里的圣徒接纳。这也是保罗自己所说的话:「为我祈求神—–叫我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十五31)。
这个祷告的请求,反映出保罗对于在耶路撒冷的局势具有牧者的敏锐度。事实上,在耶路撒冷的信徒差不多都是犹太人。他们当中一些人自然容易受到尚未归正的犹太人影响,认为保罗的行为卑劣。毕竟,基督徒经常受到周遭不信者观点的影响。保罗是个注重实际的人:他并不指望在耶路撒冷的所有基督徒都能理解他所作的一切,更别奢谈他们会称许他了。
他所关切的可能还有另一个因素。他带着从马其顿和亚该亚众教会募集而来的款项,要去賙济耶路撒冷地区贫穷的信徒。他热切地盼望这些礼物不单能满足神子民的需要,也能「叫许多人越发感谢神」(林后九12)。但是,有些人很不喜欢受惠于人——尤其是受惠于他们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存着正确的态度接受馈赠,是需要恩典的,就像存着正确的态度帮助别人也需要恩典一样。在耶路撒冷的圣徒如果存着正确的态度,不单可以叫感谢归给神,而且可以给散居罗马帝国内外的教会大大注入合一的灵。保罗之所以请求为他在耶路撒冷的服事祷告,原因正是在此。
这就是保罗在请求读者为他祷告时,特别提出的两个问题。今天,我们不可能请求别人为了完全相同的事情替我们祷告。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今天也有一些类似的需要,可以合理地应用这段经文。
当我们为了宣教士、植堂同工、牧师和其他属灵领袖祷告时,我们应该将许多的需要牢记在心。例如:在本章稍早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保罗请读者为他祷告,使他可以照着当说的话,放胆传讲福音:为了那些不断将福音传给别人的人,我们口中应当经常向神献上这样的祷告。但是,从保罗在这里请求的两个祷告看来,我们可以引申出下列两点:
我们应该为了基督徒领袖祷告,使他们不受那些企图破坏他们事奉的外来反对者危害。现在,这样的困扰不大可能来自犹太会堂。在西方世界大多数的地方,最具毁坏性的挑战,可能不是以危害性命的逼迫出现——虽然在某些都市犹太人区或狂热派异教徒、神秘教派和毒品上瘾者当中作工的基督徒,可能面对某种程度的身体伤害。事实上,仍然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可能威胁基督徒领袖的活力与事奉的果效,其中的一些威胁是来自教会外面的人。
偶尔,有些人积极活动,企图把某个基督徒领袖搞垮。有时,一个著名的基督徒会成为龌龊之媒体攻搫的目标。我曾经见过一些地方政府,在某个狠毒的敌基督者(借用约壹二18的用词)的主导之下通过一些法律,利用当地的官僚政治,来骚扰、限制,并且(可能的话)摧毁基督徒的事奉与领袖。此外,传道人往往在与异性的关系上太过漫不经心,那些在这个问题上失足的传道人也难辞其咎,而且常常是始作俑者;然而,我知道有两三个女人,专门负责诱惑传道人,把他们搞垮,其中一个还相当成功。在一些宗派里面,那些当权的人非常无情,而且毫无原则可言。教会里面的一些政客,尽管披着「神职人员」的外衣,从圣经的角度看来,却无异于「教外人士」。这些人往往把一些基督徒领袖冠上「保守派」、「拘泥于圣经文句者」或「基要派」,而予以解雇,从而毁了他们。
在我们的社会里面更常见的情形是:基督徒领袖遭受来自教会以外人士的危险,不是因为教会外人士公然策划要毁坏教会,而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影响力常常变成一个陷阱。说来可悲,许多传扬福音的传道人面对金钱和权势的诱惑而无法抗拒,其他的领袖就更甭提了。受邀加入某个俱乐部或董事会,可以增加基督徒领袖的影响力与交往的门路。事实上,大多数的基督徒接受这类的邀请,可能就是为了这个理由。但是,在许多情形下,接受这样的邀请也无异于给基督徒戴上嚼环,现在,有太多的社会惯例和义务,使他不能作个像先知一样的见证人。传道人成了被社会显要的皮带驯养的、限制的。
你还可以加上自己所知的例子。留心观察一下,很快就会发现基督徒领袖在哪些领域经常面对来自教会外人士的危险,所以也就知道需要在哪些领域为了保护神的子民而祷告。
我们需要为了基督徒领袖祷告,使他们所服事的人接受他们的服事。当然,有时候犯错的是领袖:受圣经约束的教会觉得必须执行纪律。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但却不是我想要在此探讨的问题。但是,为了某种理由,基督徒领袖经常发现:他们的服事不被他们想要服事的人接受,这样的反对可能带有非常大的破坏力。
目前,这个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baby-boomers)当权;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婴儿出生率骤减时期出生的人(baby-busters)。这两群人以不同的方式,把焦点放在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两个问题上。这些只看重一个问题的基督徒,无论他们看重的问题是居家教育、《钦定本》圣经、特定类型的崇拜方式、以在圣坛上发出呼召作为检视正统的标准、对外传福音的特定模式、某种的预言观,变得如此迷恋于他们的「异象」,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洞察力,只根据自己那套古怪的、简化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服事。
更糟的是,这一代有许多人上教堂,是为了寻找平安与快乐,而不是赦免与圣洁。他们想要得到满足,却没有发现基督如何应验了从前的启示。他们喜爱余兴节目胜过敬拜,喜爱演讲术胜过真理,喜爱节目胜过敬虔。如果这样的人在教会里面占了优势,教会的领袖虽然热切寻求忠于圣经(虽然所用的表达方式也并不过时),这种领袖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我们需要祷告,求神将有智慧、属灵、敬虔、有纪律、受过装备、肯祷告、忠于圣经的人差来牧养我们。但是,我们也需要祷告,求神使他们的事奉被圣徒们悦纳。如果太少有忠心、受膏、有异象的领袖,诚然是极大的悲剧;如果教会对待主所差来的人如敝屣,必承受可怕的罪名。这些事确实发生,而且经常发生。我们应更多向神祷告,求祂使祂大多数忠心、拥有属灵心思的领袖的服事,在圣徒当中广受悦纳。
三、对于保罗而言,为他的事奉祷告,也是着眼于他进一步的事奉
从保罗祷告的「远程」特性,我们必须推出这个结论。他写道:「为我祈求神—–叫我脱离在犹太不顺从的人,也叫我为耶路撒冷所办的捐项可蒙圣徒悦纳,并叫我顺着神的旨意,欢欢喜喜地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同得安息」(十五31-32)。我们必须根据紧邻这个祷告前面的背景来理解这段话。保罗所祈求的,不单是希望他能到罗马去,因为他急需度个假。保罗已经解释过:他一向胸怀大志,在处女地传扬福音,就是福音尚未传达之地(十五20)。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觉得在地中海东方再没有可以作工的地方(十五23)。接下来,他希望在前往西班牙途中,先在罗马稍事停留,拜访他的读者(十五24);他希望能在西班牙传扬福音,并且将他的事奉推展到新的范围。但是,他首先必须往耶路撒冷一行,并且交付他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小心募集的款项,以帮助当地教会贫穷的信徒。
所以,当保罗请求读者为他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祷告,他想到这个旅程的同时,不可能没有想到他完成耶路撒冷之旅以后所要展开的事奉。首先,他计划前往罗马,在那里分享他传福音的事工(罗一11-13),然后,以罗马作为一个根据地,他想要往西班牙去,在那里传扬福音。如果他的计划果真付诸实现,谁知道他接着会往哪里去?因此,在罗马「得安息」,不单表明他因在那里服事别人并受别人服事而喜乐,也表明他希望他能在那里获得一些支持,以帮助他前往西班牙。
这是一个伟大的、满有异象的祷告。它虽然清楚表达了在神面前直接关注的细节,也将广阔的前景牢记在心,而且设想着进一步向外推展的工作。它不是只有求神赐下够用的恩典,使我们能够经过眼前的困境,也继续求问我们将往何处去,该如何往外扩展,这个小规模的得胜该如何迈向下一阶段的扩张。
对于他目前正在进行的服事,保罗似乎想到了几个步骤。因为这个缘故,他这个祷告的请求不单针对马上要面对的挑战,并且将这些挑战放在较广大的服事方向中。保罗是一个敢于作梦的人,他正视新的需要与机会,将它们与他自己的祷告生活,以及他恳求别人为他献上的祷告紧密结合在一起。
有些人模仿保罗的祷告,但却是含糊笼统、一般性的祷告,与保罗的祷告大相径庭。我们全都听过这样的祷告:「主啊!将你的灵浇灌在全世界每一个人的身上。主啊!拯救每一个人。」这种祷告反映出神属性的一个层面:主不喜悦恶人死亡,而且祂自己呼喊说:「你们转回,转回吧!何必死亡呢?」然而,这样的祷告却不会得到正面的回应,正如圣经本身清楚说明的,所以,这么祷告,意义不大。但是我的印象是:每一个献上这种含糊笼统、一般性祷告的信徒,有不少人都泥足深陷,专注在几个比较有限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健康、顺利,或者好一点的,关系到下一次假期圣经学校的挑战,或青少年期孩子的浮躁不安,甚至全然失去了事奉的脉动与方向。他们不敢作梦;他们从来不曾为真正的复兴祷告;他们从来不曾设想下一阶段可能的事奉,以及由此到彼所能采取的步骤。
假设你是一个宣教士,在非洲中部的一个小部落工作。你为什么事祷告?除了较明显的需要——够健康,村庄里面传福音的工作,国民的训练——你的祈求是否有较大的视野?你曾否想过帮助建立一些本地的、恰当本色化的教会?你有没有想过要从这个部落把福音向外拓展到下一个部落?需要建立一间圣经学院吗?如果需要,应该根据哪些标准来建立呢?你自己作了些什么准备工作?这些梦想有没有影响你的祷告生活?
我不愿给你一个印象,以为每一个人都是蒙召来从事扩展性的、直接结果子的事奉。我们有些人蒙召从事的工作,进度缓慢,难有成效。即使这样,如果我们没有梦想,正视可能发生的事,就不可能会为它们祷告,且朝向这个目标作准备。我们的生活就只有应付每天所发生的事罢了。如果可能,要将眼前的关注与可能扩展的、更大的服事联系起来,是好得无比的。
再者,非常要紧的是必须认识到,保罗的祷告所关注的其实就是福音本身,以及福音在一个有需要的世界中的扩展。我们应该记得邦兹(E.M.Bounds)这段经常被人引用的话:「执行传福音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祷告。没有祷告,福音就不可能有效地传讲,忠心地宣扬,在人心中被经历,也不可能在生活中实行。理由很简单:一旦我们将祷告从属灵责任中摒除,也就将神摒除了;离了祂,祂的工作就不能推展。」【注释4】
因为这个缘故,保罗的祷告才会如此具有吸引力。他希望自己的服事能被在耶路撒冷的圣徒接纳,不致不见容于那里的犹太人,并不是为了叫自己的生活可以稍微安逸一些,或者为了在教会核心圈子中提升自己的声望。他希望自己能得平坦的道路,是为了可以进行下一阶段向外扩展的计划。他所关心的是福音;他热情激昂地致力于福音的扩展。那就是他祷告的动力。
那是不是我们祷告的动力呢?
四、最后,我们务必要知道,保罗的一些祷告得着答应,并未照他所希望的方式
具体地说,保罗祷告,祈求能蒙拯救脱离在耶路撒冷那些不顺服福音的犹太人,希望他的服事可以被在耶路撒冷的圣徒接纳,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罗马「得安息」,并且蒙他们支持,进一步将福音传扬到西班牙,在那里建立教会。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我们从使徒行传这卷书就可以得知。在这三个祈求当中,第二个得着答应了,第一个却不然(因为「在犹太不顺从的人」所煽动,保罗在耶路撒冷遭逮捕),而且就着我们所知道的,他不曾到过西班牙。他当然到了罗马,却不是照着他所预料的:在凯撒利亚被监禁两年,并且在一个显然已经腐败的法庭前听审以后,他上诉凯撒,搭船前往罗马,途中经历了另一场海难(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遭遇海难了!)。在这段经文中,当保罗祷告时,肯定不会想到这些结果。
然而,得知保罗的一些祷告,没有照着他所想象的方式得答应,颇令我们得安慰,因为那也是我们的经历。这不是圣经中唯一「没有得答应」的祷告,也不是唯一没有照着祷告之人所希望的方式得答应的祷告。在客西马尼园中,耶稣自己祷告说:「把这杯撤去!」虽然祂接着说:「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事实上,开头的祈求,仍然没有照着耶稣所希望的得着答应。
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一至十节,保罗曾三次祷告,求神除掉「撒但的差役」,就是他肉体上的「一根刺」,但神没有答应。神的回答是赐他更多的恩典,保罗终于看见,这是一个美好而明智的回答,但肯定不是保罗最初祈求时所想的。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假设:每次当我们为任何事情来祈求神,并且以某个合适的公式(例如:「奉耶稣的名」)结束我们的祷告,就会立即得到我们要求的。那么,我们将会怎样看待祷告?我们将怎样看待神?祷告岂不就成为聪明的魔术吗?神自己岂不是变得无异于非常强有力的精灵,只不过召唤祂的方式不是摩擦阿拉丁神灯(Aladdin’s lamps),而是祷告?「请你赐给我理想的配偶,今天就要。奉耶稣的名,阿们。」「求你再增加八十二名宣教士给扎伊尔(Zaire),在周末以前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奉耶稣的名,阿们。」这是多么容易而且服服帖帖的宗教啊!
但是,这不是真实的基督徒信仰。这是魔术,而不是敬拜;它是体验另一种能力,而非由衷地顺服基督的主权。它是迷信,而不是与这位智慧的、良善的、忍耐的父神建立个人的关系。
祂可能会将我们所求的赐给我们;祂可能让我们等待;祂可能拒绝。祂可能把我们所求的目标赐给我们,但是所用的方法却是完全不同的,就像祂赐给保罗更多的恩典,去应付肉体上那根剌所造成的痛苦,而不是除掉那根剌。
有两首诗,据我所知,是作者不详,用非常实际的词语总结了很多深奥的神学:【注释5】
我恳求主,使我
信心、爱心、各样恩典皆成长;
更多认识祂的救恩,
更诚挚寻找祂荣脸。
我以为祂会在某个可爱的时刻
马上满足我的请求;并且,
以祂爱的无比大能,
征服我罪并赐我安息。
然而,祂却使我感到
我心中隐藏的恶,
并让地狱忿怒权势
四围侵袭我灵魂。
我战兢呼喊:「主,为何如此?
难道你要追逐我这小虫到死吗?」
主回答说:「你求恩典与信心,
我以这个方法回答你的祷告。」
「我使用里面这些试炼,
释放你脱离自我和骄傲;
拆毁你尘世快乐的计划,
使你在我里面寻找你的一切!」
或者再看这首诗:
他祈求力量,以达到目的;
神却使他软弱,好叫他顺服。
他祈求健康,以成就更大的事;
神却使他体弱多病,好叫他作更好的事。
他祈求财富,以快乐度日;
神却使他贫穷,好叫他有智慧。
他祈求能力,以获得人的赞扬;
神却使他软弱,好叫他感到需要神。
他祈求一切,以享受人生;
神却赐他生命,好叫他享受一切。
他所求所想的,一样也没得到;
但他的祷告却得着答应。
这位拥有至高无上主权、圣洁、慈爱、智慧的父,就是我们奉耶稣的名向祂祈求的这位,关心我们,胜过关心我们的祷告;这是深具意义的。我无意贬低祷告的价值,我只是说:神对我们祷告的回应,不能从祂对待我们的方式抽离。
我无法从一开头就知道结局如何。只有神能。但是,祂关心我,因为我是祂的孩子,就像祂关心使徒保罗的生活和事奉一样。祷告这件事,有部分就是要更认识神,有部分是学习明白祂的心和旨意,有部分则是要教导我等候,或教导我看见自己的请求经常是偏离祂的心意的,或我的动机是自私的。
神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回答保罗的祷告,而且那是最好的回答(因为那是神的方式);祂回答我们的祷告,也照样总是为了叫祂得荣耀,叫祂的子民得益处。
复习与思考问题
1.你为别人祷告时,是否具有认真、迫切、坚持不懈的特色呢?如果没有,是为什么?
2.热爱福音与传扬福音,驱策你祷告到什么程度?你在这方面可以如何改进?
3.你是否觉得一些祷告没有得到回答?是否得到的回答不是你所期盼的?对你的经历有何启发?
4.想想看,在你的教会或小组里面,基督徒领袖面对哪些特殊的障碍,为这些领袖祷告(最好是与别人一起祷告)。
【注释1】Consistency is the hobgoblin of little Minds。译者按:这句话出自艾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的散文〈自立更生〉(Self-Reliance),原文为「愚蠢的一致性是头脑简单之人的妖怪」(A Foolish Consistency is the Hobgoblin of Little Minds)。
【注释2】这是G.P.Wiles,Paul’s Intercessory Prayers,SNTSMS24(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与Peter T.O’Brien,Introductory Thanksgivings in the Letters of Paul,SuppNovT49(Leiden:Brill,1977)这两份重要研究所获致的一个主要结论。
【注释3】两者之间在遣词用字上并无相似之处,无法支持这样的看法。见David G.Peterson,“Prayer in Paul’s Writings,”in Teach Us to Pray:Prayer in the Bible and the World,ed.D.A.Carson(Grand Rapids:Baker,1990),99,以及该处所引用的文献。
【注释4】E.M.Bounds,A Treasury of Player,compiled by Leonard Ravenhill(Minneapolis:Bethany Fellowship,1961),159。
【注释5】最近引用于J.I.Packer,in My Path of Prayer,David Hanes,ed.(Worthing,West Sussex:Henry E.Walter,1981),63-64。
跋:为了灵命更新祷告
现在,主我们的神啊!我求你赐福给读这本书的所有人,因为如果没有你的赐福,这本书将没有真实的益处。我们可能受到教导,却没有感同身受;我们可能有祷告的形式,却没有结果子的敬拜和代祷;我们可能有讲论,却缺少膏油;我们可能使你的子民震颤,却没有改变他们;我们可能开广他们的心思,却太少显出智慧和悟性;我们可能使很多人欢喜,却发现很少人是扎扎实实从你那可称颂的圣灵而重生的。
因此,我们恳求你的赐福,求你赐下圣灵的大能,使我们更认识你,也更明白你对我们的爱是何等诉说不尽。主我们的神啊!赐福给我们,不是给我们安逸,或无限的胜利,而是使我们忠心。赐我们有够多的眼泪,使我们的心思意念渴望认识并遵行你的话。使我们从深处有饥渴慕义的心,为真理火热,爱人的心肠。赐我们一个远景,能从永恒的优越位置来衡量所有的事情。使我们对于圣洁有明显的爱慕。在软弱时赐我们力量,在悲哀时赐我们喜乐,在患难时赐我们平静,遭反对或攻击时赐我们忍耐,遭试探时赐我们忠诚,被人恨恶时赐我们爱,当周围的风气喜好追求时髦而随波逐流时,赐我们坚固和远见。
圣洁而有怜悯的神啊!我们恳求你,使用我们更多开展你的国度,带领更多人真实认识你并爱你。
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给你亲爱的儿子,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带来荣耀。
愿平安的神,就是那藉着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们的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以各样的良善装备我们,来遵行祂的旨意,并且藉着耶稣基督,在我们里面行祂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附录:讲章的安排
在序言中我曾提及,本书原来是由七篇讲章组成的。一些阅读本书的传道人可能有兴趣,想要知道这些材料原来是如何安排的。比较多环绕着主题来论述的那几章,是那几章典型的解经讲道延伸的引言。这些材料除了在付印时进行一些编辑上的修改之外,这七篇讲章构成了以「与保罗一同祷告」为题的一个系列,它们的标题与经文如下:
1.根基(帖后一3-12)〔本书引言与第二、三章的材料〕
2.别人(帖前二17-三13,尤其是三9-13)〔本书第四、五章的材料〕
3.操练(西一1-14,尤其是一9-14)〔本书第一、六章的材料〕
4.卓越(腓一1-11,尤其是一9-11)〔本书第七、八章的材料〕
5.奥秘(弗一3-23,尤其是一15-23)〔本书第九、十章的材料〕
6.能力(弗三14-21)〔本书第十一章的材料〕
7.事奉(罗十五14-33,尤其是十五30-33)(本书第十二章的材料〕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