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耶佛合参

耶佛合参

作者:王景庆

简介

「耶佛合参」一书作者王景庆牧师,是一个数十年潜心学佛的人,直至他归信基督后,他整理了自己对佛教学说的认识,写成这本书,这是一本值得每位华人信徒一读的护教著作。

作者有丰富的佛教生活经验,他除了透彻了解佛教行的内心世界,更有从这种思想层面转而投向基督化思想的亲身体验,有这样独特的心路历程而写这个题目,是非常适合的,这点也是令本书生色和成功的因素。

张序

王景庆牧师写的「耶佛合参」出版至今已经十九年了,最近道声出版社打算重印,我非常赞成,因为关于这方面的中文书籍不多,再版有它的意义和需要。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的,这本书不光是想从理论的层面去比较耶佛两教的异同,而是作者数十年身为佛教徒与基督徒的生活经验里,亲身体验到两者在教理与生活方式上有根本的分别,让读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概括性的了解。这本书对那些未曾接触过佛教和基督教,而想了解一点两教根本思想的人六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由于作者有一种见证基督福音的使命感,带有浓厚的护教成份,因此这本书亦适合基督徒阅读。加上作者用浅显易明的文字介绍佛教的主要思想,避免了深奥难明的佛学术语,使人容易明白,这是本书的优点之一。虽然这是一本小书,但对基督教和佛教的基本教理作了全面和有系统的介绍,可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了解基督教与佛教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张子元 牧师

自序

这是一本文集,不是同一时间写出来的,是作者多年来在「道风」杂志上,及其它刊物上刊出的短篇,收集在一起,可是各文是集中在一个题目上──耶佛有什么区别?现在出了这本书,使希望研究基督教与佛教之间有何区别的人,得窥全豹。虽然不是怎样详细讨论耶佛之间的一切问题,但关于二教重要的题目,是提出了。本书适宜牧师、传道人自用,及在神学院宗教比较学一门课上作参考,同时也是一本布道书,信徒可以送给佛教亲友看,令他们明白什么是基督教。

有人说:「英文耶佛比较的书已出版得多了,何必又出一本?」我的回答是:「我曾收集不少这题目的英文书,可是多是些西方大学教授、学者写的,他们看了许多参考书,就写出一本书来,可能他们根本未曾到过东方,或者只旅游一次,参观几处庙宇,摄了几张照片,作者根本就无佛教生活经验,所写的尽是些理论,纸上谈兵而已。实在的佛教,不单是理论,也是实际的生活。这两方面,有时分别很大。比方欧美一班学者,只研究佛教的理论,觉得奥妙有趣,如果真的出家,住在寺中一、两年,他就会见到佛教的实际生活,不过是求签、烧香、烧钱纸、持斋、念经、拜佛、超度死人,求自己死后的解脱。

我可以举一个实在的例子:美国大学生艾肯小姐,最近在台湾出家,削发为尼,她本是一有名而无生命的基督徒,读过一些英文佛学书,觉得奥妙有趣,就跑到各图书馆搜集佛学书来看。佛教的教理吸引了她,觉得人生是空苦无常,须寻求涅槃寂静为乐,于是到台湾一尼庵出家。可是过了一年实际尼姑青罄红鱼的枯寂生活,她失望了。结果是离开尼庵,养长了头发,又回美国老家去了。

艾肯小姐走错了路,是由于那些佛书作者,只写奥妙的理论,而无实际的生活经验,而导致她误入歧途。不少朋友要我介绍佛书给他们看,我就苦于无一本合适的可介绍。我担心那些只描写佛教好,而不提佛教缺点的书,会令读者如艾肯小姐一样受到迷惑。最可惜,是寻佛道者没有将佛理与福音做比较,不知道福音的宝贵,就极易走迷路。为什么要写这书?其中一些特色,是本书不单举出耶佛二教确实的道理,可贵者,乃在作者作为佛教徒数十年,加上基督徒的生活经验,不是如欧美作者从外人的角度观察,乃是深入体验,而又是具体、扼要地写出,使读者一目了然。从此,人手这一本书,佛教便不再是玄妙不可测了。

王景庆牧师见证——我如何信主,如何成为传道人

佛教渊源

救主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十五16)

真的,按我的知识,我的环境,是绝不会信耶稣,我之所以能信仰救主耶稣,乃是主的恩典一步一步引领我。

我是安徽合肥人,生在虔诚的佛教家庭中,我祖父是地方上佛教徒的领袖,家中楼上设有佛堂,每逢初一、十五,各地男女信众都会来我家拜佛,我父也是从小吃长斋,念经拜佛,继续我祖父的志愿。我从小也是这样,乃是承接我父亲来的,我父亲盼望我接续佛堂的责任,帮助信众的信仰生活。

我一直长到二十岁时,不单不吃鱼肉,就连鸡蛋也不吃,因为根据佛教信仰,鸡蛋能孵小鸡,吃了是杀生,因果轮回,吃的人以后要投胎变鸡来偿债的。我从小就能背诵「心经」、「金刚经」、「觉世经」等书。我也时常跟随父亲去各乡探访信徒,有时步行数十里外,经过数日才能回家,我父亲有几种劝善书,到一处就召集道友来念或讲解给他们听。遇着有丧事,就举行三日至七日的佛事,就是供佛像、烧香、烧钱纸,数人奉诵佛经,让道友拜佛,在一起吃斋,我受各地道友热情招待,觉得很快乐。

表姐出家

我遇见多少虔诚道友,真是饥渴慕义,比方我的一位表姐,原是一字不识,她后来竟然能看书、讲经,她看破红尘之后,将衣物首饰,送与姊妹,出家为尼(我祖父、父亲,皆是以买卖木料为职业,是在家居士,许多道友,也都是在家人),云游名山访道,她曾几次劝我出家,说出家有许多好处。她虽然出家为尼,住在离我家约六十里的尼庵中,仍时常来我家探望,称我父为「二爷」,时常说二爷是她的恩人,使她觉悟。以后我每见表姐,只觉她愈来干瘦,枯干得像一位老太婆,原来她不单持长斋,而且持淡斋,就是连油盐都不吃。后来,有一年未来我家了,我母亲很挂念她,带我步行六十里去看她,到时,她的小庙是紧锁的,问到邻人,方知她已经去世了,邻人说,这位师傅(指我表姐)真是善良,在我们乡里中,无论老少,她都用爱心看待,她自耕自食,有余就施给别人,她为自己,一点也镇积蓄,常看见她用饭焦(俗名锅巴),用开水泡一泡就算一处,穿的袈裟,补了又补,真像一个叫化子,有一天早晨,邻人发现她已烧死了,我们想她是在前一晚,预备了大堆柴草在寺外空地上,点着火,然后坐在其上烧死的,次日早晨,她还盘膝合掌坐着,但已全身焦了。

执笔至此,我的眼泪不禁已落下来了,我这位可爱可敬的表姐,因为碰到人生痛苦,决志刚烈,出家求了生死,可惜无机会听见救主福音,若是她有机会听见福音,她的热心,不知要救多少灵魂啊!

我感谢主,在我十八岁时,即一九二五年,遇见艾香德老牧师,那时他在南京丰润门内设立景风山基督教丛林,招待佛道出家人与居士在该处学道,我父因人介绍,与香德牧师谈得很投机,当时该地每日供应的膳食全是素菜,因此我父愿意留我在该处学道,可是我因革命的浪潮所冲激,未受洗就参加革命去了。

一个十八、十九岁的青年,对于人生、社会,有平幺深的阅历呢?对久,我就碰到如我表姐遇到的人生痛苦了,我曾想到自杀,亦曾想到出家,我已自动削了发,成了和尚头,不要修饰,常到芜湖赭山广济寺中,阅经、静坐,当家自安法师、自静法师,与我成了知己,为何不就出家呢?只因有父母在堂,两弟俱幼,仍有老养责任,后来读到王阳明集,得知王阳明亦曾想要出家,只因有祖母在,放心不下,后来他觉悟到:「此心放不下是人性,若放得下,人类绝种矣。」

感谢主,主耶稣在此时找我,祂遣祂的仆人艾香德博士来芜湖看我,在我家住一日,查经、祷告,以后与艾博士常有见面机会,每次见面,我都感觉如沐春风中,身心俱极愉快。

感悟真理

一九三一年,我正在芜湖后方医院当上尉军医,听闻艾博士到了南京,特请假去南京景风山圣马利亚洞受洗。这次受洗,立志为基督徒,是因为羡慕艾老博士的人生观,因为正当我悲观厌世想要出家时,他对我说过一句话:「上帝叫我在世界一天,我就乐意地为祂做工一天,上帝何时叫我回去,我也十分愿意。」这差不多成了我终生格言,过了几年后,我对于主的道有了更深认识,觉得做基督徒,必须重生得救,经过四十日的祷告,我在主前倒空了自己,让主宝血进入我心中,洁净了我,这时我才与主耶稣亲自在灵里碰面。祂给我的,不单是好教训,乃是奇妙的救恩,因此救恩,我得与上帝和好。从此能在祷告里与上帝相交,信心就不再迷惑了。

我尝到主恩的滋味,立即向家人传道,首先我的妻、子受洗归主,以后我的弟弟也信主受洗,我的父亲最难信主,他以为耶稣是西方的菩萨,他已信佛六十多年,坚持绝不改变信仰,我的母亲对于耶稣救恩虽仍不太明白,但对于儿女的改变,她也很感动,她劝我父亲说:「即使耶稣是菩萨,我们也当信耶稣,因为儿子不会骗我们的。」我为父母祷告,四年之久,父母终于信了耶稣,而且是非常地深信不疑。

为主工作

我跟从艾香德博士在道风山传道──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六九年,三十多年了,其间虽短时间去北京入神学院进修,去北欧讲道,又去美国进修神学,但大部份时间都在道风山过修道士生活,一面研究基督教圣典,一面继续研究佛教教义,接触过许多佛教和道教的朋友。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二教在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对于历代诚心尽道者,皆曾给予心灵上的安慰,这是一定的,但其缺点,没有救恩,没有上帝。宇宙观没有计划,人生观也没有计划,只想靠自己修行或炼丹,成仙成佛,甚至染有低等宗教趣味,如画符、念咒、扶乩、烧钱纸、赶经签、问卦、拜大大小小神佛像,不少佛道教朋友,怕闻基督教,以为是洋教,那么,佛教不是外来宗教吗?真理是上帝的,上帝是人类的,救恩是为每一个人的。

请听圣经的话:「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

又请听救主耶稣说:「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六37)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