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基督教爱观研究
三、从爱佳泊转变为世俗爱乐实的过程
上述说明,可能会让人认为主导诺斯底主义的是爱乐实观念,而跟爱佳泊毫无关系。但事实完全相反;因为诺斯底派经常提到爱佳泊,而且非常重视它。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认定爱乐实观念就确实在诺斯底体系里面具有相当份量。爱佳泊观念只是虚名,实际主导一切的还是爱乐实观念。爱佳泊的原始意义已经荡然无存,并且被转变为爱乐实;然而,要留意的是,它不是转变成柏拉图及其弟子口中崇高的「天上的爱乐实」(heavenly Eros),而是转变成可悲的「世俗爱乐实」(vulgar Eros)。我们不难看出箇中原委。这必定是诺斯底派把爱乐实和爱佳泊混淆在一起而造成的结果,因为基本上诺斯底主义只知道爱乐实,却要勉强把爱佳泊融入其中。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上帝的爱」会代表什么意义呢?两个观念被融合在一起:首先,既然主导一切的是爱乐实思想,那么爱的意义就不外乎渴望、喜好、欲求;其次,既然这是上帝的爱,而且没有任何事物高于上帝,于是上帝的爱就不可能向上,结果就是,祂的爱只能向下,也就是以在祂之下的世界为对象。这两个观念结合在一起就形成向下的欲望,那就是世俗爱乐实。
爱佳泊转变成爱乐实的整个过程,可以从《奥菲图表》(Diagramof the Ophites)@117以及查士丁尼(Justinian)《巴录之书》(Book of Baruch)@118看出其梗概。
@117Origen,《反克理索论》vi.24-38.
@118Hippolytus,Elenchus v.23-28.
《奥菲图表》的用意是要描绘出诺斯底派的阶段宇宙论,俄利根把它保留在反克理索论(Clesus)的书中。克理索在攻计基督教的时候,曾经解释并嘲讽《奥菲图表》;后来,俄利根对他的回应是,不应该把异端的胡思乱想怪罪给基督教。他同时还比克理索更详细的解说《图表》,「为要告诉世人」,他说:「尽管我们不赞成这一切,但我们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比他还清楚。」对我们最有用处的部分就这样被保存下来。
《奥菲图表》认为存在分为三个领域,并以三个圆圈分别代表之:最上面的是《上帝的国度》(Kingdom of God)或者说纯粹灵性(Pneuma)的领域,也可以被称为纯粹光明的领域;其下的是中间或者灵魂的领域,因为灵魂是光明与黑暗的混合体;而最下面的是阶段宇宙(Cosmos)的领域。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最上面的领域,严格的说就是上帝的领域。它是由两个同心圆为代表,较大的同心圆是圣父(Father),较小的是圣子(Son)。不过,还有被标示为「爱佳泊」的第三个圆圈像铅锤一样挂在这两个同心圆下方:它就是吸引圣灵下降到低层世界的爱。@119因此,Αγάπη就演变成ἐπιθυμία(译注:欲望、渴求、热情)的同义语;圣灵的爱变得跟欲望(desire)或者说赤裸裸的感性激情(sensual passion)一模一样。
@119参俄利根,《反克理索论》vi.38.上个世纪(译注:指十九世纪)曾有许多学者对Celsus和俄利根绘制的《奥菲图表》提出各种解释。参J.Matter:Histoire critique du gnosticisme,1828,vol.ii.,pp.222ff.;R.A.Lipsius:Über die opbitischen Systeme,Il:Celsus und Origines(Zeitschrift für wissenschaftliche Theologie,1864,pp.37-57);A Hilgenfeld:Die Ketzergeschichte des Urchristenthums,1884,pp.277-283;H.Leisegang:Die Gnosis,1924,pp.168-47.插图是简略的奥菲派图示,对目前的讨论有其重要性。
游斯丁在《巴录之书》里面,对这个图表提出非常好的诠释,他把所有事件发展的顺序归纳如下:伊罗兴(Elohim)往下看的时候,心中燃起对下层世界的热情,下层世界被形容为一个半少女半蛇的尤物,而她的名字叫做伊甸或者以色列。伊罗兴与伊甸的结合(γάμος)生下了人类,人类的魂魄(soul)来自下层世界(伊甸),而灵性(Pnemua)则来自伊罗兴。因此,人类的双重本性就是人类双重根源——上帝与下层世界的永恒标记。@120但是伊罗兴的本性具有向上的驱力,因此无法永远逗留在下层世界。于是祂在天使的陪伴下,舍弃伊甸而重返上层领域。但是因他与下层世界结合而生出,并带有部分伊罗兴灵性的人类却被遗留在下层世界。@121这就是世界上苦难与悲痛的源头,@122也就是人类原本属于上层却被囚禁在下层世界,而且心中还有一股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向上渴望。世界陷于愁云惨雾的原因就是圣灵对下层世界的渴望、圣灵的爱佳泊或者说圣灵的ἐπιθυμία。@123爱佳泊就是伊罗兴的堕落;他落入其中而成为所有邪恶的根源,而他重返上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告诉人类,必须向上才能让灵性得到救赎。@124这条天路的领袖的伊罗兴再三差遣他的天使巴录——这就是《巴录之书》书名的由来。他奉命到摩西面前,然后到旧约众先知,接着到希腊的海克力士(Herakles)。但所有这些人或多或少都禁不住下层世界的诱惑,直到最后,在希律王的时代,巴录受差遣到拿撒勒人耶稣那里去,他能抵挡所有的诱惑而成为救世主,走在世人前面奔行天路。最重要的是,祂藉着死亡透露出灵性脱离属世的魂魄的方法。因为,当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属世魂魄与属天灵性之间的连结就此分离。祂用下面这句话:「妇人,妳领回妳的儿子」,把祂属世的肉身归还给下层世界,也就是伊甸;但是祂却把祂的灵性(Pneuma)交托在天父的手中,然后上升到美善的领域。@125
@120Elench.v.26,25:ἡ μὲν γὰρ ψυχή ἐστιν Εδέμ, τὸ δ πνεῦμα ‘Ελωείμ, ἑκάτερα ὄντα ἐν πᾶσιν ἀνθρώποις。
@121Elench.v.26,21—–τὸ πνεῦμα τοῦ ̓Ελωεὶμ τὸ ὂν ἐν τοῖς ἀνθρώποις。
@122Elench.v26,14:γέγονε δὲ ἡ τῆς κακίας ἀνάγκη ἐκ τοιαύτης τινὸς αἰτίας。
@123Elench.v26,19:…εἴ πως ἐπιθυμίαν ἐλθὼν ὁ Ελωμεὶμ κατέθῃ πρὸς αὐτής. 参 ν. 26,2: ἦλθεν εἰς ἐπιθυμίαν αὐτῆς。
@124Elench.v26,24:ἀναβὰς γὰρ πρὸς τὸν ἀγαθὸν ὁ πατὴρ ὁδὸν ἔδειξε τοῖς ἀναβαίειν θέλουσιν, ἀποστὰς δὲ τῆς Ἐδὲμ ἀρχὴν κακῶν ,ἐποίησε τῷ πνεύματι τοῦ πατρὸς τῷ ἐν τοῖς ἀνθρώποις。
@125Elench.v.26,31f:ἐποίησεν αὐτὸν σταυρωθῆναι ὁ δε καταλιπὼν τὸ σῶμα τῆς Ἐδὲμ πρὸς τὸ ξύλον, ἀνέβη τρὸς ἀγαθόν. εἰπὼν δε τῇ Εδέμ γύναι, ἀπέχεις σου τὸν υἱόν, τουτέστι τὸν ψυχικὸν ἄνθρωπον καὶ τὸν κοϊκόν, αὐτὸς δὲ εἰς χεῖρας παραθέμενος τὸ πνεῦμα τοῦ πατρός, ἀνῆθε πρὸς τὸν ἀγαθόν。
从这个背景看来,不难了解诺斯底主义为何会把爱佳泊视为创造原则(principle of Creation)。希波律陀(Hippolytus)对华伦提努派(Valentinians)观点的说明如下:起初只有圣父存在,「不过,既然祂具有繁衍的能力,于是祂认为繁衍并创造出祂自身最美丽与完全的部分会是件美事,因为圣父不喜欢孤独。既然,他表示,祂充满爱佳泊,但除非有关爱的对象否则爱佳泊就不是爱佳泊。」@126于是圣父创造出知识(Nous)与真理(Aletheia),它们则繁衍出道(Logos)与生命(Zoe),然后这二者则繁衍出人类。@127到此为止,基督教可以确实的说,上帝因为祂的爱创造出整个世界;但从诺斯底派的立场看来,身为创造根源的爱佳泊跟基督教的爱观毫无关系,而是要发展出爱乐实。在最古老的希腊诗歌中,爱乐实被视为整个阶段宇宙发展的动力;@128诺斯底主义添加在爱佳泊里面的就是爱乐实的这种原始功能。
@126Elench.v.29,5:φιλέρημος γὰρ οὐκ ἦν. ἀγάπη γάρ, φησίν, ἢν ὅλος, ή δε ἀγάπη οὐκ ἔστιν ἀγάπη, ἐὰν μὴ ἢ τὸ ἀγαπώμενον。
@127Elench.vi.29,6ff.
@128Hesiod,Theog.v.116-133.参Pauli-Wissowa,RE vi.,1909,col.489:「这种意义的爱乐实是阶段宇宙起源论的重要环节,海希奥德写的《神谱》就是一例;但尤其明显的是奥菲派(可能比海希奥德还古老)的理论,以及提到从世界卵(奥菲派所谓的法涅斯《Phanes;译注:希腊神话中光明之神》)中诞生出爱乐实的诗词。」
上面这些基本原则足以导致两种相反的后果:禁欲以及反道德,而二者都出现在诺斯底派。
比较明显的是禁欲主义。既然物质是出自一个邪恶(至少是软弱又无能)创造神之手,自然就应该尽可能的加以压抑与消灭。人类的不幸就是,内在的神圣灵性被囚禁在戴米奥吉创造的下层邪恶世界。因此,人类求自由的奋门就是一场对抗物质感官世界及其创造神的战争。所有能够重创与毁灭物质的作为都是救恩过程的一环。禁欲主义的作用与重要性就是在此;它是克制戴米奥吉霸权的方法。
然而,禁欲主义的趋势也会转为与之相对的反道德主义(antinomianism)。既然我们的内在(真实的自我)就是神圣灵性,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拯救我们整个人较低层次等的部分,也就是外在的自我。这是让灵性挣脱感官锁鍊的首要之务。但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得靠灵知而非禁欲,不是靠道德的修行,而是靠诺斯底密教(Gnostic Mystery-cults)的重生。因此,他们普遍对道德生活毫不在乎。属于低层肉体的人才需要过着完全合乎道德的生活,因为他们要靠禁欲和行善才能免于彻底的败坏,@129但属于灵性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天生就能免于败坏的危机并能在世界上随兴的生活。既然所有物质都不具有救恩的能力,因此就天性来说,具有灵性的一切都不可能败坏,这跟灵性人的生活形态毫无关系。「这就跟金子一样,当它落入污秽中的时候,不会因此失去本然的美,而是依旧保有其本然的属性,污秽无法玷污金子,因此他们确信自我不论在物质世界从事什么活动,都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或者失去其灵性本质。其后果就是,即使他们里面「最完美」的人也会毫无忌惮的肆意妄为,即使《圣经》断言『行这些事的人必不得承受上帝的国』也不在乎」。@130对灵性人来说,违法乱纪可能还是他们的天职。既然律法是这个世界的神所颁布的,那么违法乱纪就是利用我们整个人当中原本属世,应当任由他摆布的部分(译注:指肉体)对抗他,而且有助于破除他的能力。邪恶会破坏他自己的创造,但超越在这个世界之上的灵性,却不会因此受到伤害。@131
@129Irenæeus,Contra hæe.14.6,4.
@130Irenæeus,Contra hæe.i.6,2f.
@131Eusebius,Eccles.hist.iv.7,9:「根据他们(迦坡加德Carpocrates信徒)的教导,凡是想要贯彻他们的奥秘,或者该说他们的恶行劣迹的人就得触犯所有最恶劣的行为,其理由就是逃避他们口中所谓的世界统治者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可耻的行为摆脱世界霸权加诸他们身上的义务。」从这种观点看来,禁欲之类的想法自然都被排出在外。禁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助长戴米奥吉与统治者的权势;参Epiphanius,Panarion hæe.Xxvi.5,8:「他们谴责禁食的人,并表示禁食违法。因为禁食是创造这个世界的神的作为。」
这是基督教整个爱观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诺斯底主义不但把基督教爱佳泊丢入近古的宗教大熔炉里面,又贬抑它的地位,让它沦为宗教史上最低等最恶劣的教派的一环。它不仅仅是被转变成爱乐实,不仅是庸俗的爱乐实,而是其中最低级的一种。伊皮法纽(Epiphanius)曾经亲身参加过诺斯底派中他称之为菲比翁派(Phibionites)的宗教仪式,而他的叙述如下。他们一开始先享用一顿丰盛奢华的筵席,即使穷人也可以尽情吃肉喝酒。在他们酒足饭饱后,「先生会从妻子身边离开,并对自己的妻子说:『起来跟弟兄一起完成爱佳泊。』然后这些无耻之人就互相结合在一起。」@132接着就是精液交杯(sperma-communion):「他们互相表达羞耻,然后说:『这是基督的身体。』」@133更甚的是,伊皮法纽对这个诺斯底支派的叙述,不是单一个案。许多迹象显示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诺斯底主义流派都曾出现类似情形。大约在一百年前,希波律陀对拜西门派(Simonists)有如下记载:「他们说:『所有的土地都一样,因此一个人撒种,不论是在哪里撒种都一样。』因此他们就为自己能够跟陌生女子交合感到庆幸,宣称这就是完美的爱佳泊。」@134
@132Epiphanius,Panarion hæ.xxνi.4,4:ἀνάστα, ποίησον τὴν ἀγάπην μετὰ τοῦ ἀδελφοῦ。异教徒指控基督徒淫乱显然不是空穴来风,然而这不是指教会,而是指部分诺斯底支派。不过,不能指望异教徒能够区分二者,因为诺斯底派也自称为基督徒。正如在异教徒眼中,诺斯底派让基督教蒙羞,他们也可能是造成「爱宴」(agapai)在教会间声名狼籍的原因之一。
@133Panarion hæe.xxvi.4,7.
@134Hippolytus,Elench.vi.19.5:πᾶσα γῆ γῆ, καὶ οὐ δαιφέρει ποῦ τις σπείρει, πλὴν ἵνα σπείρη,ἀλλὰ καὶ μακαρζουσιν ἑαυτοὺς ἐπὶ τῇ ξένη μίξει, ταύτην εἶναι λέγοντες τὴν τελείαν ἀγάπην.。下面这一段由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在诺斯底派巴西利得(Βασιλιδεσ)之后所写的文字,也透露出相同的意思:「我们所领受的上帝旨意有部分是要我们爱万物,为的是替万有保存道。」(Stromata IV.,cap.xii.86,1。其基本观念就是:正如圣神的种(藉着上帝的爱佳泊或者’πιθυμία)跟低层的存在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人类,因此人类的种就带有神圣的创造力,且能产生新的人类(神灵〔Pneuma〕跟物质在他们身上结合在一起)。〔人类〕越是失去这种创造力而无法产生新人类就越好,因为这表示它不再受到物质神(Demiurge)的辖制,而被掳的灵也就得到自由可以返回神圣的源头。并参Jude12-14,以及Justin,Apol.i.26,6ff.和27。关于「完美的爱佳泊」观念,参Clem.Alex.,Strom.Vll.,cap.xvi.102,1.
「宣称这就是爱佳泊」——这句话就此成为谴责诺斯底扭曲基督教的铁证。对基督教基要观念荒诞不经的曲解莫过于此,尽管诺斯底派挂着基督教的名号,事实上二者毫无相同之处。即使以今论古的认定诺斯底主义把基督教的爱佳泊贬抑为最低级的「世俗爱乐实」也不为过,因为当时的人也抱持同样的看法。亚历山太的革利免对这一点特别感兴趣。他显然清楚知道柏拉图爱乐实论的基础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乐实。柏拉图称赞的是那种高尚、升华的爱乐实,因为出自美神(Aphrodite)而被称为「天上的爱乐实」。@135柏拉图把它和「世俗的爱乐实」,也就是「世俗美神」之子(πάνδημοςΑφροδίτη)清楚明确的划分开来,他在《飨宴》(Symposium)里面表示:「如今爱乐实,也就是世俗美神之子,实在庸俗,并且肆意妄为。这就是我们在下等人身上所看到的爱乐实。」@136「世俗的爱乐实」及其母亲引诱人类陷入轻浮放荡之中。@137革利免运用这种划分法,驳斥诺斯底派对爱佳泊的曲解。那些厚颜的异端竟然用爱佳泊之名称呼他们可耻的勾当,他们的πάνδημοςΑφροδίτη,岂不是胆大妄为?@138
@135参英译本49页以下;172页。
@136《飨宴》181。
@137同前书。
@138Clem.Alex.,Strom.lll.,cap.ii.10,i—–ελετήσαντας δέ ἐν τοιαύτη ἀγάπῃ τὴν κοινωνίαν。参cap.iv.27,1:εἰσὶν δ οἵ τὴν πάνδημον Αφροδίτην κοινωνίαν μυστικὴν ἀναγορεύουσιν ἐνυβρίζοντες καὶ τῷ ὀνόματι。
四、诺斯底主义与早期基督教的三个基本教义
虽然护教士在关于爱的教义中没有涵盖爱佳泊,却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创造、道成肉身和肉身复活,提到这三个基本教义。诺斯底主义就不是这样。在它关于爱的教义以及整个体系的其他方面都甚少触及爱佳泊观念。正如前面所言(第二段),它的救恩之道是以爱乐实观念为主导,即使在提到爱佳泊的时候,其意义只不过是指最庸俗的爱乐实(第三段)。而它对基本教义所采取的态度也印证它的立场跟基督教爱佳泊观念完全相反。诺斯底派反对这三个观念绝非偶然,他们确实认为攻讦它们就是自己的主要职责之一。
1.上帝不是天与地的创造主。至高神跟感官世界毫无关系。创造感官世界的是一个比较低等的存有,戴米奥吉,而证明他不完美的铁证就是整个被造世界:物质、粗野又污秽。犹太人把这个创造者当做神一般崇拜,而律法所表达的就是他的旨意。他以咒诅威胁所有违背他旨意的人,但他自己才是那「应受咒诅的上帝」(the accursed God)。前面提到的奥菲派就是用它称呼世界的创造者,也就是犹太人的上帝。@139其实,引诱人类离开创造者的那蛇原本是出于善意;牠教导他们分辨善恶,又揭发创造神的真面目让他们知道。因此奥菲派把自己的支派称为「蛇」(ὄφις)。
@139Origen,《反克理索论》VI.,cap.,xxvil.:…λέγοντες θεὸν κατηραμένον τὸν Ιουδαίων, τόν ὕοντα καὶ βροντῶντα καὶ τοῦδε τοῦ κόσμου δημιουργὸν καὶ Μωϋσέως καὶ τῆς καὶ αὐτὸν κοσμοποίας θεὸν。关于「应受咒诅的上帝」见Contra Clesum VI.,cap.xxvii.-xxix.
2.道成肉身同样遭到排斥。尽管诺斯底主义的教义中,也有跟救世主就是至高神差遣到堕落世界的使者这种观点相同或者类似的看法,@140却容不下「道成肉身」的想法,毫不认为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真有其事。他们也有类似基督论的教义,不过其特点是主张幻影论(docetic)。诺斯底派不厌其烦的坚称基督没有真正的成为人。如果祂跟其他人一样跟感官物质世界有所关联的话,就无法成为带领世人到神国的救世主与向导。虽然他们都表示救世主有必要降临世间,但驳斥关于祂降世的「低贱奥秘」依旧是他们的首要之务。@141他们承认福音确确实实的降临这个世界,不过他们更强调的是,这不可能是指圣子确实离开祂在天父旁边的位置,然后确实来到世人当中:「福音来到现实世界,然而没有任何事物从天而降;圣子(『蒙福的神子』)也没有离开那无法想象、充满祝福又无物质的上帝。」@142
@140Hippolytus,Elench.vii.25-26.
@141Hippolytus,Elench.vi.19,21:τὰ ἐν μήτρα μυστήρια μυσερά。
@142Elench.vil:24,6:ἦλθε δὲ [τὸ εὐαγγέλιον] ὄντως, καὶ <τοι>, οὐδὲν καγῆλθεν ἄνωθεν οὐδὲ ἐξέστη ἡ μακαρία υἱότης ἐκείνου τοῦ ἀπερινοήτου καὶ μακαρίου οὐκ ὄμτος Θεοῦ。
这种幻影论对十字架的见解跟传统观点不一样。耶稣的受难不是真实的,只是表象而已。
巴西利得(Basilides)表示,真正受苦的不是耶稣;祂没有真实的身体,因此不会被祂的仇敌拘禁,而且祂随时都能够上升到天父那里去。在钉十字架的时候,无形的祂站在一旁看着古利奈的西门代替祂受难,并嘲笑祂的仇敌被蒙蔽。@143因此,在认信时,表示基督「受难」是错误的;我们反而应该在认信时表示一般人认为祂曾受难。「凡相信〔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人仍然是奴仆,并受到创造我们肉身的那位的辖制。」@144这一点最能显明诺斯底主义与基督教爱佳泊观之间的差距。他们认为基督印证圣父赋予祂使命的方法不在于祂因为爱而牺牲自己,并承受苦难,而在于祂欺骗与嘲笑祂的仇敌——这的确是希腊人的想法。这让我们想起克理索提出的问题:「耶稣有那些伟大的作为能证明自己是上帝?他曾经羞辱过自己的敌人,还是曾经让他们自食恶果?如果以前没有,现在有何不可,他岂不是至少应该稍微展现神力,让他自己免于这场羞辱?」@145
@143Irenæeus,Contra hæer.i.24,4.
@144同前。
@145Origen,《反克理索论》ii.33and35.参关于这一点见英译本内文,p.204,n.1.
3.最后,诺斯底主义坚决反对道成肉身。救恩只限于精神层面,也就是指其脱离肉体的拘禁。如果救恩也包括肉身,那就毫无意义,因为精神的本质是神圣与不朽的,而肉体的本质是必朽的;@146肉体必须承受崩解之苦,然后被彻底毁灭,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让它逃避这种下场。这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如果物质物质也能得到永生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个世界苦难的根源就会永远存在。
@146Irenæeus,Contra hær.i.24,5:“Animæsolam esse salutem:corpus enim natura corruptibile exsistit.”
五、诺斯底派与护教士
我们最后必须要提到的是,后使徒时期基督教把基要观念的观点完全改变。
近年来,教义史家往往会高举诺斯底派而忽视护教士。他们把前者视为第一代的基督教神学家,他们的使命就是要努力维持基督教的特质;甚至有学者表示,他们远比后使徒教父和护教士都还了解这个使命。@147这个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哈那克,他认为「像是游斯丁等基督教哲学家和华伦提努之流的哲学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追求的是一种宗教,而前者追求的是对他们既有的世界观(上帝观与道德观)的确据。起初,二者都不熟悉整个基督教体系。诺斯底派努力要了解它;护教士只要能得到一个能够见证至高者,也就是无形的上帝,以及道德与不朽的启示就心满意足。从表面上看来,哈那克表示,护教士属于保守派,但这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深究传统的内容。「诺斯底主义想要确定基督教是否算是一个教派,因此,他们在确认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后,就把一切被他们视为崇高与圣洁的属性加诸基督教,并排除所有他们认为不妥之处。护教士则费尽心力探索宗教信仰与道德的权威,并要找寻一个可靠的阶段宇宙理论,一旦得到证实的话,就足以让他们确信永生的存在;而他们发现基督教的传统能满足这一切。」@148
@147E.de Fay:Gnostiques et gnosticisme,1913,p.442:「严格说来,这些诺斯底派对基督教分际的了解比后使徒教父还清楚,比起当时的基督教平信徒就更不在话下。」
@148哈那克:《教羲史》,卷二,172页以下。
哈那克这番话自有其理由。事实上,后使徒教父和护教士承接整个基督教传统,而没有像诺斯底派一样将之彻底改造。但是哈那克对此的解释完全错误,尤其是他把护教士和诺斯底派之间的对立视为道德与宗教之间的冲突。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道德阵营(religious-ethical principles;亦即两个拥有各自中心观念的宗教与道德体系)之间的冲突。护教士的传承可以经由原始基督教回溯到《旧约》,而且大都深受旧约律法主义的影响,然而他们比诺斯底派更有资格被称为基督教传统的守护者。诺斯底派跟希腊文化传统如出一辙,而且二者都完全以爱乐实观念为主导。他们初接触基督教的时候自然无法如实接受。如果他们要善加利用基督教,就必须加以修改而符合他们现有的基本宗教中心观念。前面所述所见证的就是这种宗教转变的过程,这种对立宗教中心观念相融合的潮流。我们不需要像哈那克一样拐弯抹角的解释诺斯底主义通盘排斥《旧约》的原因。这其实就是希腊精神对异己传统产生的自然反应。然而,不只是《旧约》,就连基督教的基要观念都同样遭受诺斯底主义的遗弃。诺斯底派与上帝相交的观念承袭自希腊文化,因此不但必定会攻讦《旧约》,而且特别反对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当他们大肆挞伐《旧约》中那位创世与颁布律法的上帝时,虽然早期教会的回应是完全集中在《旧约》方面,但这不表示早期教会倒退回《旧约》的层次。这毕竟是一场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宗教之间的冲突。诺斯底主义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救恩宗教。诺斯底派相信人类自己具有神性,加上他们自视高于世界的优越感,于是对整个阶段宇宙及其创造者发动攻计。人类在天启的帮助下,得以升返本来的家乡成为神明,并能胜过低等的权势。这是彻底的希腊思想,同时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跟基督教信仰截然不同。基督教是一个以上帝为中心的救恩宗教。创造以及救赎都是上帝的作为,而救恩不是人类灵性成长的一个阶段,乃是上帝基于怜悯、慈爱,愿意与人类相交而成就的作为。现代教义史没有注意到基要观念间这么明显的差异,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史家习于希腊观点而不自知。他们之所以接受部分希腊宗教思想,可能跟立敕尔学派(Ritschlian)神学家有关,因为立敕尔神学家认为宗教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人类的灵性成长而凌驾自然界之上,因此对救恩的诠释是以精神与自然、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冲突为出发点。@149他们认为每个宗教显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没有必要深入剖析救恩观念。只要一提到人类需要救恩——这对诺斯底主义来说尤其如此,就理所当然的认定这跟基督教之间有相通之处。@150但,事实上,需要与渴望救恩的不只限于爱佳泊观念的领域,而且至少希腊的爱乐实思想也同样重视这议题。早期教会对其间差异的了解比传统教义历史还深入。游斯丁知道所有诺斯底异端的共同根原:那就是希腊的自我神化(self-deification)。@151
@149参我写的Urkristendom och reformation,1932,pp.88ff.
@150前引书,11页以下:「传统教义史的最大弱点就是一遇到『救恩』这个概念,就认为它只有一个意义。即使知名如哈那克和达菲等学者也会单纯的认为,任何观点只要一被贴上非常「重视救恩」的标签,就足以证明这种观点具有基督教特色,或者至少非常近似基督教。他们只要一看到「救恩」这个词汇就感到心满意足,而无心深究「救恩」的实质内容究竟是指希腊的救恩观还是基督教的救恩观,是爱乐实的救恩之道还是爱佳泊的救恩之道。但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基督教教义的发展过程,而这两个相冲突的救恩观其实就是整个过程的推力。」
@151游斯丁,Apol.I.26,I:νθρώπους τινὰς λέγοντας ἑαυτοὺς εἶναι θεούς.A.Hilgenfeld,Die ketzergeschichte des Urchristenthums,1884,p.23,对这句话的评论是:「由两个撒玛利亚术士,西门和弥安德(Simon and Meander)开始的异端到如今依旧是自我神化。异端最后辗转流传到本都的马吉安(Marcion of Pontus),而他把创造主贬抑为不完美的存有,且其地位远低于至高神。前者的亵渎只是基础,而后者已经隐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