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受注意的敬拜者
十、不受注意的敬拜者
曾有人问指挥家伯恩斯坦,哪种乐器最难演奏?
他回答:
「第二小提琴,因为每个人都想当第一小提琴手。」
第一小提琴演奏的部分当然比较有意思,也会获得比较多人的注意。可是,如同伯恩斯坦的解释:「用和首席小提琴同样的热诚来演奏第二小提琴,这种人不好找。可是,若无第二小提琴手,声音就不和谐。」
我们都可以从这里学到一个功课,我们多半把焦点放在人生的某个层面上,人都喜欢受到注意,我们的文化又热衷追逐名气,为获得注意而不择手段的大有人在。但是,神看事情的角度却迥然不同,祂虽然也把舞台上的演出看在眼里,但祂更在意的是后台的情形。人常常只看外表,神却直指内心。我们只注重给众人看到的一面,但神总是更关心隐藏的、私下的部分。
路加福音21章1-4节的故事,正好说明这点。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乍听之下有点荒唐,但若了解耶稣看到的不是两个小钱,而是看进她的内心,你就能明白耶稣的意思了。祂从那两个小钱看到她甘心乐意的奉献——连养生的都摆上了。那是发自内心的、昂贵而充满信心的奉献。她周遭的人都没有注意到,只有耶稣属天的眼光看到了。
不受注意的敬拜者不求世人的注目——他们总是尽可能在私底下付出。但他们这种不求众人注意的奉献,反而特别吸引天上的注意。他们虽不受周围的人注意,神却不会不受感动。前面几章所举的例子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敬拜,但神要找的,是先在隐秘处虔诚献上的人——亦即没有人看见时的敬拜。
敬拜者的心如何在公开与私下之间取得平衡,可从大卫王的一生获得一些领悟。大卫显然从小就认识神,当他独自牧羊的日子,想必曾献上许多充满热诚而不受注意的敬拜。事实上,当撒母耳形容他是:
合神心意的人。【撒母耳记上13章14节】
那时他可能才15岁。
但是从那时开始,他的人生变得有点复杂,他成了当地最有名的敬拜者,打从歌利亚事件之后,他就开始投入一些公开的敬拜,妇女们也开始歌颂他:
「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母耳记上18章7节】
几年后,大卫登基作王。
在这当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大卫尽力保持早年的敬拜之心,一如人生变得复杂以前那样。从某方面看,当年的敬拜是很容易的——至少,他的敬拜动机是否单纯,很容易就可以检视出来;他所唱的每一首诗歌,所做的每一个祷告,都真的只是为一位观众——在孤寂的田野中,没有旁人目睹他对神的爱。后来,他成了公众人物,从此,他的虔诚被摊开在日光之下。考验来了:在他受托从事公众事务之余,渴慕神的心能否仍和从前一样单纯?
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尤其是敬拜的带领者和乐手。心灵的最大考验不在我们默默无闻之时,但从我们被托付公众事务开始,最难的考验就来了,可能是加入教会的敬拜团,担任伴奏或其他。总之,神要我们严格省察动机。我们既已站在台上带领敬拜,还会想不受人注意吗?或者我们心里其实多少有点想要「受众人瞩目」?我们还能快乐地服事吗?还是心里仍想保留一点?我们的诗歌仍然只对一位观众唱吗?抑或在内心深处,开始想吸引更多掌声?这些问题都不容易面对,却都是不应该避开的,要诚实面对,才能够忠于神给我们一生的呼召。
设计一艘船,在水线以下的部分必须比以上的部分重。否则,只要有一股强风或一道波浪袭来,船非翻不可。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纵使外表看来有模有样——或许学会几招很酷的吉他指法,或许歌声听起来比以前更厚实——但无限的神永远更关心在水线以下的部分。没有旁人看到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子?别人在带领敬拜时,我们有多投入?或者更直指要害的问法:当某人带领敬拜的风格不大合我们的品味时,我们有多投入?
还有,当我们领敬拜时,脑筋里会闪过哪些念头?是否当一切进行顺利时,我们会给自己小小祝贺一下?这些问题的确不容易回答。但敬拜若要做得正确,若真的要荣耀神,就非重视这些问题不可。关键在于,私底下的部分一定要比公开的部分厚实。诚如已逝的温约翰(John Wimber)所教导的,而今真正的考验将不在创作与制作伟大的新敬拜音乐;真正的考验将在于传递者的敬虔与否。
有一股潮流越来越令我担心,就是把敬拜当作一种表演,此潮流已潜伏多年,时至今日,敬拜聚会甚至被称为「演出」或「音乐会」,这种话让我们闻不到一丝真敬拜的味道。不知有多少次在敬拜聚会中,我发现自己一边渴望进入神的同在,一边还得奋力越过台前那些好看却让人分心的演出。可能有人会辩说表演也可以是一种敬拜。从某方面讲是没错,万事皆可成为敬拜,只要背后的动机正确。但表演并不一定是领敬拜的好方法,领敬拜者需要尽可能不受注意,只要以身作则,激励别人敬拜神即可。当应该注视神的时候,我们却在吸引会众的注意,不但不合乎圣经,甚至是危险的举动。
赞美与骄傲是互相排斥、互相冲突的,骄傲的人说:「看看我」,但赞美的人却期盼大家都注视耶稣。在神圣的宝座前,没有任何炫耀的空间。请你现在想象一个画面:我们站在全能神面前,在祂荣光之中,长老们无不俯伏敬拜,撒拉弗也以翅膀遮脸,然而在这画面当中,却有一个人在那里炫耀着什么,无论是表演一点舞步、突出的歌声,总之是做作而过火的表演,岂不是很荒谬?当然,用这种夸张的说法是为了强调一个重点,希望我说得够明白。不妨用这些问题来过滤在敬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真实的情形是,在全能神的宝座前,每一个人无不俯伏敬拜。
十八世纪法国有一个人名叫费奈隆(Francois Fenelon),他为所有的领敬拜者写下非常好的建议:
「在你心底把自己变小。」
我们若真的这样想,行为和态度自然也会跟着走;我们内心的姿势若够低,领敬拜的外在行为就比较可能做得恰如其分。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箴言25章6节】
不久前,我参加一次为敬拜带领者举行的退修会,神在我心中赐下一幅图画,我相信正可用来说明神给领敬拜者的托付。我看到一个人身怀珠宝,在路上走着。那是世上最美的珠宝,但不是他的,他只是受托把珠宝献给国王。因珠宝太珍贵了,所以一路上他都收藏得很好,偶尔经过村镇时,他会停下来歇歇脚,而这时正是他开始遇见试探的时候,只要拿出来炫耀一下,让大家惊叹他受托的珠宝,结果一定会造成轰动。他还是会把这些珠宝献给国王,只是在那一天之前,在这一路上,给自己找点乐子又何妨呢?!当他造成轰动,成了最受欢迎的人物,又有一个试探来了,他可以把起初的使命抛到九霄云外,把珠宝卖了,所得的钱足够他一生享用不尽,再也不必辛苦工作了。
每一次他在人群中,这些试探就越发强烈,不过,他保住了忠心,抵挡了试探,最后终于走到皇宫,进到国王的宝座前,献上完好无缺的珠宝。他抬头凝视国王,看到王的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敬拜带领者啊,我们都是在神圣的旅途中,身怀宝物,肩负使命。我们若真的看到大君王喜悦这个音乐敬拜的行动,则须好好走在这条窄路上,不可偏离。有时,讨人欢喜似乎是比较吸引人的一条路,许多领敬拜者颇具恩赐,两三下就令人刮目相看,只要你有意,你就可以把许多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但保持纯一、忠于所托才是你的挑战。我们要将旅程的终点摆在眼前,不可稍忘——当你献上无瑕的供奉,单单献给祂,王必因你而高兴喜悦。
从许多方面来讲,这是带领敬拜的关键时刻,随着敬拜越来越热烈,带领者可能越难保持纯一。最近我看到一本诗歌集,题为「当代最强有力的四十首敬拜诗歌」,这真是当代一大惊奇啊!是谁告诉他们的?是神吗?神多好啊,竟把祂最喜爱的四十首歌显明给人,让人制作成一本很有卖点的书!这种口气令我脸红,因为事实上那家公司也出版了很多非常棒的出版品,所以我无意挑剔他们。但我把它当作一个提醒,让我们凡事察验——省察每一次的心态,每一次领敬拜的方式,每一个被我们套上「敬拜」之名的资源。
我们应时时防备——这是神圣的托付。让我们的敬拜常讨父神喜悦,以圣子为中心,并由圣灵而非肉体所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