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点燃祷告之火

神使用我们的一体性

父、子、圣灵致力吸引所有的基督徒养成聚会的习惯,不仅是因为这表明我们在基督里合一的真理,也因为神计划使用我们的聚会,透过彼此分享在基督里的收获,使我们都得祝福。若想象三一神是一位艺术家,而世界是祂展示作品的舞台,那么如何使每位属于教会的人都日臻完全,好藉此让教会也日臻完全,便是这位艺术家持续在完成的巨作。这是宏图大业,无庸质疑,但这位艺术家应付裕如。正

如保罗在以弗所书第四章所分析的情况:神会透过每一个人、透过领导人们去传福音和栽培的恩赐来动工:

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2〜16)

这里有三件事特别需要注意。首先,「说诚实话」未将原意翻出,因为希腊文原文是指「以各种方式尽可能活出真理」。然而,我们找不到英文单字来表达这个意思。斯托得(John Stott)根据一些早期的注释书,使用「活化眞理」(truthing it)这个新发明的动词来表达其广阔的含意。1

其次,「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与其说是分别在无数人身上做个别的转化,不如说是所有基督徒所共享的单一共同目标。「满有」这个词是关键。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体现到如此程度。「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要直等到所有主的百姓都在荣耀里聚集,才能完全实现。到时,每一个人都带着蒙主施恩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是证据,证明天父、救主、圣灵复兴了我们,使我们成为基督徒,经历到神再造和转化的大能。这种荣耀的聚集状态,就会达致「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的目标,而到了那日,我们在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便是共同的目标;所有人于其中都「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J靠着神的恩典,我们每个人都是正在逐步长进的作品,但圣经超越现有的联合聚会,瞻望到基督徒彼此在主耶稣里相遇、相伴的盛况。因此,圣经以肯定的语气告诉我们,与其他信徒聚集在一起,应是我们一生中持续的目标和首要之事。故此,聚会应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晓得这是在荣耀中最终极的满足。所以,我们要活在基督徒的团契中,因意识到在聚会中,便是在为天堂作预备,也是为天堂而被预备好。所有向主的祷告,不论是私祷,还是与他人一同祷告,都需要将这幅未来的远景清楚摆在心中。

为了便于记忆(运用英语的头韵法),我们可说,神使用我们的聚集是为了启发(enlightenment)、开广(enlargement)、鼓励(encouragement)我们。我们可从诗篇一。七篇学到这些: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

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

点燃禳赏之火

就是祂从敌人手中所救赎的,

从各地,从东从西,

从南从北,所招聚来的。(诗一。七1〜3)

诗人在广邀所有蒙恩的人献上感谢之后,继续在这首诗中提出了一连串的见证。神的百姓一个接一个见证祂美善的作为,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相同的节奏(困难、祈祷、拯救、感谢):

他们在旷野荒地漂流,

寻不见可住的城邑,

又饥又渴,

心里发昏。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

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祂!(诗一。七4〜6、8)

那些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

被困苦和铁炼捆锁,

是因为他们违背神的话语——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

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祂!(诗一。七10~11、

13、15)

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

和自己的罪孽便受苦楚——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

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祂!(诗一O七17、19、21)

在海上坐船,

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

因祂一吩咐,狂风就起来,

海中的波浪也扬起。

于是,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但愿人因耶和华的慈爱

和祂向人所行的奇事都称赞祂!(诗一。七23、25、28、31)

以上几段经文描述了神施恩拯救绝望、不配的人,这些人因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而陷入困境一一发昏、绝望、愚昧、无助。之后,全诗归纳出神对穷乏人、正直人,以及智慧人的启示:

祂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脱离苦难,

使他的家属多如羊群。

正直人看见就欢喜;——

凡有智慧的,必在这些事上留心,

也必思想耶和华的慈爱。(诗一O七41〜42)

这首诗告诉我们,留意这类的见证,就能启发人。智慧人从其他信徒的经历中,学到神的救赎之爱是何等丰富、多样和浩大。当那些原本不配也不明白的人陷入困境,而谦卑自己,向神求救时,祂就持守承诺,垂听他们的祷告,且照祂所应许的前来拯救。今日,我们在团契中分享这种经历,也会带来同样令人快乐的效果,使智慧人更加明白神坚定不移的爱。

这首诗也使敬虔者的心胸得以开广,因他们的心受吸引,而随着那些蒙福的人一同感谢和赞美。诗篇一O七篇的见证会加深我们对神美善的理解。诗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人显示,神如何在我们身上动工,如何用世人从未想过的方式来拯救我们脱离各样的困境。因着神的作为,我们满心欢喜、快乐、赞美,并且得着活力,得以持续定睛在祂身上,以祂来充满我们的心,并将我们的心紧紧安置在祂里面。诗人在诗篇一一九篇32节,便以「直奔」来形容这种充满活力的状态:「祢开广我心的时候,我就往祢命令的道上直奔!」这颗被开广的心,不是心脏科医生要处理的病例,而是内在所经验的属灵历程;藉此,我们得着服事神的动力,并且毫无禁忌、不受限制地去实行。而若我们彼此分享所经验到的神的美善及其他属性,也会为今日及明日我们所处的团契,注入同样更新的活力。

当我们读到或听到神在危难中拯救人的故事,也会受到鼓励。这点实在是太明显了,无须再讨论。所需要讨论的是,当我们与人相交(不论是透过实际的互动,还是藉由阅读),是否以自己的方式将故事诉说出来。然而,这是我们和每位读者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情愿的参与者:学习及热爱聚会

本书是谈论祷告的书,而本章的章名是「参与群体」,主题在于突显一起祷告的重要性一也因此,写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怀疑作者是否离题了。其实不是的。我们一直在预备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而讲述在基督身体里的合一及固定彼此团契聚会,是因为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这两者是神为我们所订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后者是受前者管制的。我们想正视一个十分普遍的情形,这个情形若没有受到挑战并加以克服,将会使我们忽视聚会的重要性,也会阻碍我们从聚会生活中得着最大的益处;此外,还会阻止我们按照神的旨意所定的,去操练集体的祷告。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读者对这方面的重视,以便矫正失衡和清除盲点,如此才能调整心态,合乎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定的全盘计划。

我们想要挑战的个人偏差,是某些人所谓的「敬虔主义」——那真是对这个高尚名称的误用。眞正的敬虔主义是以真理为依归的虔诚、敬畏神和奉献的态度,认为个人与神的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最优先的事。然而,我们目前所流行的敬虔主义.(在福音派及其他宗派中都可找到),虽高举「个人与神的关系」,却受到现代化、世俗化,及带著文艺复兴血统的个人主义所扭曲,导致教导的是将个人独树一帜,有别于所有现存的社会体制(家庭、学校、政治、文化、教会等等)。在世俗圈中,这种个人主义美化了反叛者;在基督教圈中,则使基督徒难以认同自己的教会身分——尤其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懂得分辨神所看见且认识的普世教会,及我们所看见且认识的许多地方、宗派、以建筑或家庭为基础的教会,两者之间有何区别。流行的敬虔主义看待教会崇拜和其他教会集会的方式,就像是看待加油站和派对,或像是大学演讲一般:我们出席了,加满了油,接着就走自己的路,一点也不委身于那个提供燃料的源头。

存着这种心态的福音派基督徒,由于有一萝筐以圣经为基础的更正教崇拜地点可以选择,往往变成积习难改的教会游走者,无法在一间教会固定下来。在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里,这类在教会间游走的情形较少,但普遍来说,大多数人同样不明白与其他信徒密切相交,是在信心上维持与基督密切相交的必要条件。这些灵性上的个人主义者,赞同教会中要有好的讲道、好的牧养关怀、好的友谊,却不赞同全然委身于基督的身体,是全然委身于元首基督的必要条件。除非我们超越这种过于个人主义式的门徒观,否则很难尽本分与其他基督徒一同祷告。

健康的基督徒聚会并不会抹煞我们的个别性;相反地,聚会是一个让个别性得以发挥的架构。约翰•卫斯理曾经满有智慧地说:「独来独往的基督徒无异于异教徒。」信奉所谓「独行侠式基督教」的人,无法与基督徒弟兄姊妹相交,以致缺乏眞正的灵性成长。他们的灵命会无可避免地停滞不前,甚至走入歧途。我们是在个人认基督为主中成长,也在弟兄姐妹的了解和关怀中成长,与其他所有的圣徒一同迈向锡安。我们与救主建立个别的团契时,也需按着良心,与祂的百姓建立全面的团契关系,因为他们与我们都同属于祂的身体。这便是忠实门徒的教会观。

要将这样的教会观实行出来,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但对有些人则不然。我们当中有些人天生就很合群,与一群人闲话家常,或与两三好友侃侃而谈,都快乐无比,与亲友更是肝胆相照、无所隐瞒。有些人却是心性沉静、喜爱独处,与人闲聊两句就神经紧绳。然而,神呼召我们所有人学习一同祷告和一同敬拜。那些天生就喜爱聚会的人,必须体谅那些感到困难的弟兄姊妹。相反地,那些感到困难的基督徒,必须视这座将灵魂联系在一起的建筑为属灵的操练,在当中既为自己和其他人的属灵益处而努力,也为着敬拜神、讨神喜悦而努力。或许他们可以效法属灵的巨人鲁益师。就我们所知,鲁益师并不喜欢公众崇拜(虽然他享受属灵上的友谊)。尽管如此,他会训练自己参加,并且就像教会开门关门一般规律有致。我们也应如此。

我们所主张的是,所有基督徒都可以爱上同心的赞美和祷告,而所有基督徒也蒙召来学习一同聚会,绝非随意并排在一起向神致意而已。当然,假如我们当中有些人确实敞开了心胸,却仍不得不承认内在有一种出于本能的疏离感,这感受或许就不是文化制约的缘故,而是因为我们本就是喜爱独处的人,即使在祷告时都是。我们最快乐的莫过于独自与主同行。在日常生活之外,我们发觉单独一人很自在,群聚在一起却是一大威胁。大多数人在性格中多少都有一点这种倾向,至少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是如此。不论这是某个小时、某一天发生的状况,抑或是在忧伤、失丧、紧张或危急时才发生的状况,我们该如何回应这种内在的需求呢?

自我放纵一两天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伤害。一个礼拜的闭关和独处(姑且称之为退修吧)也挺不错的,尤其是可以用当中部分时间精心与神沟通。不过,若是把孤立独处当成一种生活模式,某些重要领域的灵性成长就会停滞——而且等于剥夺了神原本透过我们的出现,而赐予其他人共有的信心。更糟的是,我们阻碍了在基督里的合一,以致不讨神的喜悦。天生就倾向孤独的人,可能需要抓住自己的衣领,好好骂自己一顿:若是我纵容这种在情感上退缩和保持距离的态度,我在神面前的眞我,就会被破坏。这种态度让眞我无法被成全;只要我沉溺在这种内在疏离的情况中,就无法在恩典上成长;我的孩子和朋友无法从我所分享的信心例子中得益。神呼召我成为祂百姓中的一员,是要与其他人坦诚相交,预备好敞开心分享我自己的见证,正如我需要聆听别人的见证一般。此外,我也需要准备好与他们一同祷告,正如他们准备与我一同祷告一般。不时给予自己这种当头棒喝式的劝告,可以帮助我们接受神所托付的责任,与其他人一同向神赞美和祈祷,(有可能)最后甚至会乐在其中。

我们当中,生在北纬四十度以北的人,普遍视礼貌性的保留为美德,殊不知这正是我们要克服的——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灵性上的健康,也是为了神的荣耀。圣经提及基督信仰时,是用全体,提及基督徒崇拜时,也是用全体,而提及基督徒成长时,亦是用全体。基督教常被称为是群体生活,而群体生活是相亲相爱、彼此分享,常为其他人好处着想的共同生活。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

此外,我们也不容许一些基督徒个人的借口成为拦阻。《史奴比》(Peanuts)卡通的一位主角有一次说:「我喜欢人类,叫我无法忍受的是人。」我们被呼召要超越这种对人「无法忍受」的想法,而与有瑕疵的弟兄姊妹们,一起在基督里成长。读者诸君可能晓得这首陈旧的短歌:

与我们所亲爱的圣徒一起住在天堂,

喔,这会是何等荣耀!

与我们所认识的圣徒一起住在人间?

就另当别论啰!2

然而,我们不但可以,也必须要去爱人(为他们的好处着想),尽管我们很可能仍然无法去喜欢这个人。可是,只因不喜欢他们,就对有需要或急难中的信徒置之不理,基本上是一种罪。

因此,我们终于可以直接了当地谈论与其他人一同赞美与祷告的主题了。这里的其他人,指的是一同在基督里,因神的恩典与我们这些信的人合而为一的人。我们必须超越的障碍是,与其他人在形式上并排在一起,在灵性上却没有进入完全的合一,这是非常容易犯的一种疏忽的罪。身为牧师,我(巴刻)在领诗时面向着会众,这时不难看出有谁没有在唱歌(总会有些人不唱,经常是男士,虽不知道眞正原因,但大约可猜到几分);当全体会众祷告,就只有神知道有谁没在祷告了,因为所有人不是弓着背,就是闭上眼跪着。有许多人以为,只要在场聆听祷告就是参与其中了,其实并非如此。这一点或许需要进一步说明。

共同祷告有两种不同的模式,我们都需要学习参与。首先是没有文稿、非正式的祷告,通常在家人、朋友之间,或教会内外的祷告会中举行。其次是在教会崇拜中的祷告,不论是依循既定祷词的仪文式祈祷,还是以会众发言人身份带领人向神作即兴式的祈祷;这类祷词有部分或全部都没有事先写出,而是在说的时刻孕育而出。因此,在崇拜中带领事先写出,而是在说的时刻孕育而出。因此,在崇拜中带领祷告和带祷告会的困难度,基本上是一样的。有人在大声祷告时,最难避免的莫过于消极被动地听。正确的态度应是与带领人一同积极地在心中思想和祷告,使我们在听别人祷告时,就像是自己在祈求一般。养成这种习惯需要努力,但若不下功夫学习,就不是按着神的旨意参与了。

此外,所有带领祷告的人,不论是仪文式,还是即兴式,在发言时都要尽量口齿清晰、条理分明,将参与者的思想和期望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突发奇想、前后不连贯「孕育而出」的祈祷,或在读的时候,面无表情、生硬乏味的「既定式」祈祷,都绝非圣灵大能同在的象征。

用巴斯德的话来说,领人归主时,「神破碎人心的方式不尽相同」;3所以,当祂教导我们在基督徒生活上如何同心聚集时,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情而有不同的教导。对于天生就喜爱聚会的人,祂教导他们使用崇拜和祷告会的内容,去丰富他们个人与神亲近的时间;让公众聚会时的诗歌、启示、奉献的模式,使他们过去味如嚼蜡的私人灵修生活,再次生动活泼起来。至于那些在个性上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的人±,神让他们想到,他们觉得自在得多的私人祷告,就像是为聚会中的赞美和祷告作预备,也像是聚会的一部分,藉此让他们正视这些聚会。

温卡露(Carol Wimber)在早期的葡萄园基督徒团契中说:「就我们所知,我们与神独处的质量,足以决定聚会崇拜的亲密和深入程度。」4既然神渴望每个人都能享有深入的集体敬拜,我们当中那些害羞、退缩、不擅交际、本能地喜爱独处、与人保持距离之辈,最好能在自己固定的私人祷告中,学唱几首聚会时常唱的诗歌。我们无须成为老练的歌手。有些诗歌其实是众人聚集时向神发出的祈祷,另有些诗歌是在验证信仰及述说神的伟大,都值得我们采用作为个人委身的祷词。我们与神独处时,可以读这些歌词作为与祂交谈的一部分,即使可能无法实际唱出来。几周以后,可能同样的诗歌会出现在聚会崇拜里,由于我们私下已读给神听,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加入其他信徒的行列,在教会中一同吟唱。毕竟,我们在家中已练习过了。

同样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上个主日的程序单或教会惯用的祷告手册,运用在个人与神独处的时刻。我们可以大声向神祈祷,阅读和默念已设定好的经文,以其中的真理作为整日的提醒。渐渐地,崇拜的固定形式、礼仪性的祷词和回应很自然就成为我们与神交谈的一部分。一旦我们邀请神的灵指教我们,便会发现一些简短的词句充满了过去从未发觉的意义。藉由此种方式,我们与神独处的时间,将会获得更深入的意义——而当我们参加集体的敬拜,这层深意也会随着我们。

我们的底线是:选择联合一致,因晓得我们在基督里是不可分,且永远合而为一的,而我们的关系根植于一同的赞美和祈祷。选择不因害羞、不自在、社会传统或任何个人的限制而退缩(在态度上,要放下尊严、品味)。选择在一个谦卑且互相敞开的基础上,付出爱和接收爱。选择长期委身在一间教会,尽力认同其目标和成员,向其他信徒开放生活和家庭,且在必要时伸出援手。总之,选择同心合意,及全心全意。我们要密切参与会众的祷告和赞美生活,因为这是联合一致的最基本元素,也正是神的旨意。

思想问题—————————————

*与其他基督徒一起聚会,是令你本性上感到兴奋,还是感到那是一种挑战?

*研读希伯来书十章24〜25节。在这段经文中,有哪些原因鼓励你与其他基督徒一同聚会?你想要贡献些什么?想要得着些什么?

*温习第332页的段落,这段的结尾是「我们需要彼此!神已呼召我们一起在地上形成这个身体,这意谓着:我们要藉着彼此的关系,见证祂救赎的大能」。你曾经为本段中所描述的(教会中某些形式的连结)向神献上感谢吗?

*即使在教会中,都有人自组小团体,「排拒」其他人,特别是一些最需要归属感的上帝子民。你如何引导你的教会将耶稣的爱,延伸给那些尚未认识祂的人?

*请重读启示录第七章的天国的景象(第337页)。想象你自己置身于各式人种中。你感到舒服吗?为什么?你现在要如何与你未来永远在一起的各类人士建立关系?

*「天堂是世上天路客的目的地,透过基督的恩典,每位神的百姓都将在那里渡过永恒」(第339页)。「世上每位信徒因敬拜而聚在一起,可以很恰当地被视为将来荣耀的彩排。」(第341页)。在你许多次的「彩排」中,你何时曾瞥见天堂的荣耀?是何种景况?

*本章中讨论到「个人偏差」的段落(第350〜351页),带给你什么启示或挑战?

*约翰•卫斯理曾说:「独来独往的基督徒无异于异教徒。」(第351页)若是他正坐在你旁边,你想用什么话回应他?

*你可曾留意:你个人的祷告生活与你和其他信徒一同的崇拜之间有什么关联?你如何让这两项活动彼此促进?

*你会提供什么祷告的建议给「不情愿聚会」的人(第351〜358页)?

与神对话——————————————————-

*温习第354〜355页的「短歌」。当你读到「与我们所认识的圣徒一起住在人间?」时,心中有想起任何特别的人吗?若是如此,以祷告将你与那人的关系带到神面前。

*重读本章开头的诗篇三十四篇1〜3节,并以此篇作为祷告,将你对每一行诗篇的个人省思带到神面前。

书写生命————————————————-

*请再次大声朗读第336〜339页选录的启示录,将你的心灵、声音和思想融入其中的景象里,并写下你的印象。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