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燃祷告之火
神是鉴察者
目前,我们已省察了人生的许多层面;而无所不知的神对生命的各个层面都了如指掌、时时眷顾。倘若我们经常提醒自己这件事,并且保持警醒,将得着许多益处。不过,由于之前的省察已脱离了最初个人省察的范围,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回到起初的主题。本章原先提出的论点是:正如我们需要作健康检查一般,我们也需要作灵性上的健康检査。由此而论,一位明智的人会主动与医生约时间进行每一项检査,并且期望医生告诉他们检査的结果如何,提供一些相应的指示和忠告。同样地,如果我们是明智的基督徒,就会定期求神为我们作灵性上的査验,并嘱付我们当作之事,也乐意让祂在我们身上动工,以改正任何不符合祂心意的事。虽说本书的主题是祷告,而非基督徒生活,但是,任何信心上的软弱、轻忽悔改,或更确切地说,拒絶悔改、拒絶放弃不良习性及犯菲的道路、持续自私骄傲的态度,以及无法全心全意作主耶稣的门徒——只要是缺乏一颗清洁、专注的心——都会使我们的祷告生活变得枯竭无力。因此,当我们求问神、接受祂査验的结果,就要把网撒开,请祂将所有的事告诉我们——是的,任何事——就是那些会从我们与祂的相交中夺去生命、能力和喜乐的事。这样的处理本是理所当然的,而圣经也藉着一篇祈祷诗(一篇供我们效法的模范祷文)来予以强调。在诗篇第一三九篇,诗人不仅透过文字来颂赞神的亲密与威严,也清楚地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去行。
诗篇包含了许多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而第一三九篇就是其中的一篇。阅读这类的诗篇,需要采取非常个人化的方式。其中的「我」不只是个人的我,也是包含其他人在内的我。换言之,「我」是指诗人,也是指每位读者和背诵者。每位听见或阅读这类诗篇的人,都能将其内容转化成个人的祷告。因为我们每次读经,神都会直接问我们:「这是你的祷告吗?」这类诗篇是赞美和祷告的典范,能帮助我们投入其中;不过,一次只能单独一人。另外,由于诗篇第一三九篇是个人向神的祈祷,因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声朗读,好能同时诵读及聆听。现在,我们也想邀请你这样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将整篇诗(共六段,第四、五、六段比前三段稍短)抄录如下。当你朗读这篇诗,请将之化为你的祷告:
耶和华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
我坐下,我起来,祢都晓得;
祢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
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
祢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祢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
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
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
我往哪里逃、躲避祢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里;
我若在阴间下榻,祢也在那里。
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
飞到海极居住,
就是在那里,祢的手必引导我;
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
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祢不见,
黑夜却如白昼发亮。
黑暗和光明,在祢看都是一样。
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
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祢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
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祢隐藏。
我未成形的体质,祢的眼早已看见了;
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
神啊,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
其数何等众多!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我睡醒的时候,仍和祢同在。
神啊,祢必要杀戮恶人;
所以,你们好流人血的,离开我去吧!
因为他们说恶言顶撞祢,
祢的仇敌也妄称祢的名。
耶和华啊,恨恶祢的,我岂不恨恶他们吗?
攻击祢的,我岂不憎嫌他们吗?
我切切地恨恶他们,
以他们为仇敌。
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
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若是你刚才大声向神朗读这篇诗篇,就会由衷发出感恩,并在情感上经历到诚恳、炽热、超脱的感受。你会发现,这篇祈祷诗在一条边界上往来摆荡,有时接近前一章的默想(思想神的同在)主题,有时接近我们所谓的祷告(直接向神谈论有关祂自己、我们及生命的事)。诗人带领我们在这边界上往返来回;而诚实省察的祈祷和崇拜,也会带出同样的果效。
在前三段中,我们发现自己开始操练神的同在,也称颂祂的伟大。我们在第一节中称颂神的全知,而此处的关键词是祢认识(you know)。「耶和华啊,祢已经——晓得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1〜2节)、「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祢没有一句不知道」(4节)、「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是我不能及的」(6节)。但主,祢满有这样的能力。祢彻头彻尾地认识我。这是如此令人屛息!在某些时刻,几乎所有人都期望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但我们当然没有这个能力,而这或许是件好事。因为,的确有些时候,我们会为着没有人读得懂我们的心——上帝除外——而觉得感恩!不过,我们还是会感到些许不安。这一位神除了清楚宇宙最远星辰的面积、明白最深奥的哲学(缺陷与智慧)、数过我们每根头发之外,也了解我们的思想、欲望、动机和梦想,或许这会令我们感到不自在,但对信徒而言,却是无比的安慰。神认识我们,甚至到了这个词最透彻的意义——不论祂在我们身上发现何种怪异可耻的事,祂依然爱我们。
到了第二段,诗人开始称颂神的无所不在,此处的关键词是祢在那里(you are there)。在哪里?任何地方。「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祢也在那里。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祢的手必引导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8〜10节)我们绝不会离开神的眼目,绝对无法躲避、逃离它,或是脱离祂掌权的手——这就是神无所不在的意义。根据鲁益师的说法,「我们可以忽视神的存在,但还是无处躲藏。祂充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祂隐姓埋名在各处行走。然而,这番低调的方式,却不总是令人难以测透。我们眞正需要努力的,是去记住、参与祂的同在——事实上,是要醒悟过来,甚至还要保持警醒。」⑦
神的无所不在也会带来不安或安慰,如同祂的全知一般。逃避神是徒劳无功的——即便先知约拿以那么戏剧性的方式逃避神,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作为神的子民,我们如何回应神的无所不在,多少也关乎我们灵性的健康状况。倘若我们对于神时刻的同在感到不安,或许这透露出灵性患病的迹象,或是显明了孤僻离群的倾向,而我们需要为此求神赐予饶恕和医治。诗篇第一三九篇的祷告,也显示出我们应有的回应。
诗篇一三九篇第三段(13〜16节)讲述的是神的全能,包含祂的全知及无所不在。此处的关键词是祢所造的(you formed)。这个动词融合了权能的创造、有计划的设计和艺术家的巧思。神以大能创造了我、我的处境、我的时间、年日,任何关于我的事,以及任何与其他人有关的事。「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13节),「我未成形(unformed)的体质,祢的眼早已看见了」(16节)。现代人藉着超音波得以见到子宫里的胚胎,惊叹它长出的姆指、鼻子和脚趾;但是诗人在此告诉我们,早在这项技术发明之前,神就看见婴孩成形的状况。神认识他或她,祂也将肠胃、心脏、头发、指甲及性格实际形塑出来。神了解我们每一个人。就算是我们的母亲,也只能凭着逐渐隆起的肚子和腹中的振动,来想象是谁在里面成长。
神的权能,加上知识,有着深远的含义。「祢所定的日子,我尙未度一日,祢都写在祢的册上了」(16节)。我(凯奈丝)还记得,自己曾经坐下来数算长女雪莉在世的日子,她只活了八千一百七十五天。有一天,她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结束了她和腹中胎儿的生命。雪莉七岁时,差不多她人生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去了——而神知道,祂也数算她的年日。她参加大四的舞会时,已完成人生的四分之三了一而神晓得,祂早已数算她的年日。她大学毕业时,人生已接近尾声,在世的日子只剩下七十一天。神早已晓得。我感恩的是,拥有这样知识的是神,而不是我。当我晓得雪莉一生的岁月,是在那位全知全能神的掌握中,而她的生命(在人来看太过短暂)直到今日都与祂同在,我就感到十分安慰。那位创造的神形塑——孕育、建造、联络、控制——各式各样的生命,这种塑造的过程,是出于祂全能的行动。
诗人概述完神的伟大后,便发掘自己的内心,在第四段作出合乎情理的反思:「神啊,祢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其数何等众多!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17〜18节)。诗很可能是为了早些入睡,而开始数沙子(当然也可数羊)。然而,神的意念多到不可胜数,因此可能更有催眠作用。或许诗人确实是为了要睡着,而尝试数算它们。然而,他却充满欢欣地醒了过来,说出任何一对新婚夫妇都可能说的对话:「我睡醒的时候,仍和祢同在」(18节)。
此时,这首祈祷诗突然出现了一个转折。由于这个转折太令人惊讶,以致在公众场合阅读时,经常将其忽略。看起来,这个转折完全打破了整首诗目前所呈现的详和欢欣气氛。它提到憎恨与杀戮——以神的敌人为对象。第五段(19〜22节)告诉我们,诗人已从称颂神,转向渴求世上的公义与平安。「神啊,祢必要杀戮恶人——祢的仇敌也妄称祢的名」(19〜20节)。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事?首先,我们要记得,这首诗怀抱着难以掩抑的热情。若是爱德华滋被称作为神癫狂的人,那么这首诗的诗人更有资格得此称号。我们之前曾提过他热切的语气,希望读者此时已进入状况。在热情洋溢的时候,人类的心志常会突发奇想,相信你自己也有此经验,而诗人此刻也是如此:他在亢奋的情况下,表达了新的念头。其次,我们需要记得,诗人拥有如先知般极大的热情,他渴望见到神(眞可惜,我们如今一点都不明白这件事)——他们的神,超乎万有之上的公义之主,胜过所有那些环绕在他们周围,仇视神及诋毁神的势力。神有敌人!——就是那群「好流人血的」人;由于他们全然敌视神,所以也同样仇视所有与神站在同一阵线的人。诗人表达自己对神的和他自己仇敌的厌恶程度,好比我们今日厌恶恐怖分子和自杀式攻击者一般。
然而,基督徒使用这些诗句,以及其他诗篇的类似诗句时,必须要以撒但及其差役,「天空属灵气的恶魔」(弗六12)为对象,持续面对这场属灵的战争(我们对撒但的憎恶永不嫌多!)。尽管如此,基督的门徒当走的路,向来都是求神赐福给反对我们的人(太五44;路六27〜28、33〜34;徒七60)。但是,由于我们的心尙未完全成圣,以致在求神惩治祂的仇敌时,仍免不了动机不够纯净、夹带着私人恩怨。而洁净心灵,便是诗人接下来要面对的事实。
神啊,求祢鉴察我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六段(23〜24节)。「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这是诗人以第一节为背景所说出的祷词:「耶和华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虽然他晓得神无时无刻不在鉴察他,就像鉴察其他人一般,他还是求神将在他身上所看见的软弱告诉他。换言之,诗人在称颂神是伟大、美善的创造主,以及环境的掌控者之后,他便求神鉴察他这个人。诗人渴望得到彻底的检査,而由于他非常明白神的本相和属性,所以他期待检査结果是周密完全的。他照着所需,预备好自己,接受这项检视:
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
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诗人在此向神说:假如祢在我身上见到任何恶行,请告诉我,让我可以改过。如此,祢就能「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第一三九篇的前十八节颂扬了神伟大和荣耀的透视能力,我们惟有看清楚这些,才能体会「神啊,求祢鉴察我」这段祷词的威力。
有一首诗歌为最后这段祷词的重要性,作了详尽的说明。在这首作品中,诗人强烈恳求神使我们持守坦诚无僞的灵性,并将鉴察我们时所看到的一切,都告诉我们。
喔,神啊!
求祢鉴察我,试验我的所行,
祢侦测的眼
将我的人生显明——
使我清楚当行的道路。
鉴察我的感官,也明白我的心,
惟有祢能将它们测透,
并让幽暗、隐藏的部分
完全向我揭露。
祢将光投入黑暗的角落,
以及受激情掌控的领域;
激动我的良心,使它能以感受
罪的缠累沉重。
求祢鉴察我,
直到祢的眼目照下圣洁之光,
而我最终将蒙大恩与祢相遇。
如此,我将俯伏,
从祢得晓何等软弱如我,
而惟有在基督里的圣爱,
非言语所能形容!⑧
某个程度上来说,诗篇一三九篇23〜24节的内容,是延伸自称颂神的第1〜18节。诗人是一个眞实的信徒,他一心追求神,他一定也说得出诗篇七十三篇25~26节的话:「除祢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祢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份,直到永远。」诗人亲近神的渴望,胜于对世上任何事物的向往,正如所有重生者内心深处所切望的。在第1〜18节,他以无比喜乐的心与想象力,来默想着神(第1节:耶和华、主、守约的神)其实无时无刻都与他无比亲近。如今,他祈求神鉴察他,以保证没有任何事物会阻隔他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与神之间双向的交通,便是这首诗的基本精神;而他寻求神全方位的鉴察,也是为了要加深这份相交的关系。诗人晓得,当神鉴察人心,除了揭露出罪,让人重新悔改之外,也会提振人的灵性,使他具备属神男女所拥有的两种特质:倒空(神要我们不断倒空自己,好让祂来充满我们)和渴慕(对神的切慕,会反映出你被神充满的程度:你愈被神充满,就会对祂愈加渴慕)。最后,这篇诗以极深的渴望作结:「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这个结语绝不会太过激动、热切、剧烈;尽管有些事会做过头,但这件事绝对不会。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从内心深处持续祷告:「主啊,不论我需要付上什么代价,请祢照着祢的爱、信实及智慧,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一让我不断尽力奔跑向前一直到安抵天家。」我们应与诗人怀抱同样深切的渴望。
那么,神如何鉴察我们呢?这牵涉到两个层面。一方面,神将圣经中关于过敬虔生活的标准与理想放在我们的良心当中,并以我们之前所论及的信心、悔改、爱、谦卑和焦点,作为开始衡量的范围。在这过程中,祂也会让内住我们里面的圣灵,催促我们去评断自己。圣公会公祷书的全盘认罪篇,反映了我们眞实的光景:「我们太过于随从心里的手段及欲望。我们干犯了圣洁的律法。我们不去做许多该做的事,却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而这对我们一无裨益。」接下来,另一方面,神的灵在我们心中摆下许多必须回答的问题,象是目标、动机、态度,以及在我们内心的隐祕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许多专业的谘商辅导都知道,询问人的动机,并且揭露出决定行动与否的内在理由,除了会帮助人更眞实地去直接面对自己,也会让人在需要的情况下重新改变自己。神的方法也与此类似。鉴察这两个字,就包含了上述所提到的方法。艾略特(T.S.Eliot)的说法颇有道理:身为人类的我们,其实没有能力去面对现实;但是,当神鉴察我们,祂会依照我们所能,让我们清楚事实的真相。而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改造我们,使我们愈来愈有主耶稣基督的样式。祂在作成这件事时,(让我们绝不忘记这一点)是满有慈爱又有智慧的;而当祂鉴察我们,也会同时运作这两种属性。
一旦我们容许神在我们身上工作,在祂省察我们时也省察自己,祂就会应允我们所求,开始鉴察及揭露我们的恶行(指那些尙未达到最佳行为的举动)。惟有如此,才能经验到査验的果效。那么,我们要多久省察一次呢?健康检査一年一次就够了,但若要求神规律地鉴察我们的行为和心灵,最好能一个礼拜一次(清教徒选择在礼拜六晩上作这件事)。从古至今,天主教、东正教、福音派圣徒——前人的经验都値得我们效法。
错误的身分
作完这份灵性的省察,我们是否应该期盼祷告变得不再那样困难?当然不能。尽管我们可以期望祷告从此变得更加坦诚和深入,但「容易」一词绝不能用来形容眞正的祷告(请注意,这与我们在神面前无谓的喃喃自语或机械式的背诵有所分别)。在此,我们需要面对一项时常忽略,却攸关属灵生命的事实——我们常对自己存有大量的假象。我们一再地认为,不论对自己或对神都诚实无欺;然而,事实上,我们却是不断地在作假。大约四个世纪以前,教导祷告之路的天主教前辈塞尔斯(Francis De Sales)这么主张:默想及祷告的第一步,是要「将自己摆在神的面前」。然而,说比做容易,因为僞装的本性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鲁益师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而他的问题想必也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对于自己都有不实和不足的想法,往往还会达到自欺的地步。我们对自己存着错误的想象,时常带着公众的身分四处行走,而这个公众的身分,就成了我们隐藏自己的面具。然而,要脱下这个面具并非我们能力所及。我们并不明白自己眞正的面目,因此,我们需要神为我们脱下面具,正如我们需要祂在啓示中揭露祂自己,并且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好看见祂的荣耀。所以,我们渴望祷告时,必须倚赖神的灵,剥去我们对自己的幻想和迷思,好将真实的自己摆在真实的神面前。「在祷告中,」鲁益师写道,「仅这一次,眞实的我挣扎着向眞实的祂说话——而祷告中的祷告,应是如此:『惟愿这是眞实的我在说话,惟愿我是向眞实的祢在说话』——只有神能测透我们内心深处的意念。而另一方面,祂必须时刻摧毁我们内心的偶像——祂必须一一破碎我们对祂形成的每个想法,因为祂怜恤我们。」⑨同样地,我们对自己形成的许多想法,也应该让神来破碎;而显然只有透过圣灵的帮助,我们才能作出眞实无僞的祷告。
关于这一点,富希士提供了我们良好的指引:
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培养开口祷告的习惯。写下你的祷词,然后将它焚炖。将你的想法阐明出来。閲读一段经文,然后坐下来,将它变成书写或口述的祷词。学习作清楚、明确和详细,却不琐碎的祷告。若是个人的祷告沦为陈腔烂调、词藻华丽或拘泥形式的祷告,反而会腐蚀心灵。将你自己的心意阐明出来,是避开形式化的最好方法。这是神放在我们里面最好的,也是最健全的省察方式。我们在灵里发现自己,也来到自己的面前。因此,到神面前面对你特定的软弱和罪吧,驱策自己向神准确地说出你犯错的地方。而事情出错时,不要立即祈求情况变好,反倒要在祷告中求问,在你里面发生了什么事而导致错误,并求神矫正你内在的问题。让你的祷告变得具体、实在,并且成为生活经验的真实结果。⑩
倘若没有神的灵,没有人可以作出如此眞实及合乎现实的祷告。一九一六年,亦即大约一个世纪前,富希士提笔写下了这段文字;然而,直到如今,这段话依然适用。只要世界延续下去,它的价値就会继续存在。
接近本章的结尾,我们要再问一次:上述所提及的一切,究竟与我们日常的祷告有何关联?总而言之,这能使我们更合乎神的心意,以致我们的祷告有更健康的成长。健康的灵性,会对爱和顺服的工作保持警觉和积极的态度;反之,则是态度轻忽与闲懒,以致人生懈怠荒废、漫无目标。多年不看牙医,会让牙齿的情况坏到不可收拾;而持续逃避神的鉴察,同样会使灵魂朽坏腐败。忽视健康检查,会无从发现体内的病症;同样地,如果忽视神的鉴察,内在的肿瘤、囊泡和息肉,将会悄悄地蔓延你整个生命。我们的祷告生活,就是灵性生活质量的指标;麦锡金(Murray McCheyne)的格言说得眞好:「对人来说,没有比独自屈膝在神面前更重要的事了。」如果我们失去了祷告的热忱,很可能代表在整体灵性上产生了衰弱的征兆。我们必须来到神面前彻底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关于査验祷告,我们只能说到这里。因为,关于这件事,我们与读者都拥有不同的故事。你我都是不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问题。而神鉴察我们的结果,以及祂要求我们去作的改变,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读经、默想神的话,并以经文作为祷告的基础时,要呼喊:「主啊,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我们大可向神说:「主啊,祢正在鉴察我,祢看见了什么?若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求祢向我显明。」这项祈求应该是我们日常祷告的一部分,而我们也应当时常邀请神来检验我们的内在一就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的部分。若要说检验过后会发生什么事,那就是神与我们每个独特的人的事了。
以上所述便是神引导我们得着灵性健康的方式。健康的灵性会拥有充足的信心、甘心的顺服及活泼的祷告。但愿我们与神一同经历这个过程时,不会举足不前。
思想问题———————-
*如果你期待神「鉴察你的灵魂」,你首先要作哪些预备?
*我们从第169-177页发现,神很可能会査验我们的信心、悔改、爱、谦卑、智慧、焦点。请从中选出一个神已开始加强动工的领域,并思考祂使用的动工方式。
*请从上述六个领域中,选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神继续动工的领域。你如何在这个领域中,得着更多的灵性成长?
*关于神的全知,你欣赏哪一点(诗一三九1〜6)?这项知识可有什么令你感到不自在的地方?
*关于神的无所不在,你欣赏哪一点(诗一三九7~12)?你何时曾希望能躲避神,即使只有一刻?
*关于神的全能,你欣赏哪一点(诗一三九13-16)?关于祂的能力,你还有哪些疑问?
*若是你正在为诗篇一三九篇19〜22节预备讲道或撰写文章,你会如何解释这段祷词中较为刺耳的文字?
*承上题,第五小段中刺耳的文字(19〜22节)与第六小段祈求的话语(23〜24节)之间有何关联?
*「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富希士以这句话对我们的祷告提出挑战(第193〜194页)。在这段文字中,你可以使用哪一句来改进目前的祷告状况?你该如何做?
*你期望神鉴察你的内心,也就是只有祂和你自己知道的那部分吗?为什么?
与神对话————————————-
*请先安静一段时间,再开始祷告。默想神的全知、全在、全能。只要你怀着坦诚的态度,便可以慢慢运用诗篇一三九篇23〜24节来祷读。邀请神鉴察你的心思意念。在祂的同在中等候,让祂在鉴察的过程中温柔地引导你。
*鲁益师如此写道,我们最好在每次祷告前这样说:「惟愿这是眞实的我在说话,惟愿我是向着眞实的祢在说话」(第193页)。邀请神将鉴察的结果向你显明。请祂引导你走永生的道路。在祂的同在中等候,好让你明白其中的意义。
书写生命———————————-
*富希士说:「写下你的祷告文,之后将它焚炖」(第193页)。请写下一段话(或一页)来记录神在这次鉴察中向你揭露的事。尽可能使用这段文字坦诚地向祂祷告,最后将这份祷文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