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

庄祖鲲

该课的图标,请下载后分享。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不同宗教之间的相遇和对话是无法避免的。早在1893年,世界上主要宗教的代表,就配合当年的哥伦比亚世博会,在芝加哥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宗教会议,希望能增进彼此的了解。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东西宗教传统大交流,激起了美国对东方灵性追求的兴趣。会议之中,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教授D’harlez提交了一篇论文,名为“世界宗教的比较研究”。会议之后,美国一些大学纷纷开设“宗教比较”(Comparative Religions)课程。

19 世纪末期的这次大会,于1894年出版了论文集,在近 1200页的篇幅中,探讨中国传统思想的只有五篇,不及40页;其中由中国人执笔的只有两篇,还有一篇是当年美籍在华宣教士丁韪良的大作,题目是“美国对中国的责任”。显然,在该次会议中,中国传统思想和基督教并没有真正比较或对话的机会。

基督新教入华已超过200年,她与中国传统宗教正面的对话,恐怕到20世纪才开始。当然,这样的对话是从西方宣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对话开始,后来逐渐转变为皈依基督的华人学者和非基督徒的儒家学者或佛教徒对话。对话一旦进行,不仅需要彼此相互了解,还要把两种宗教的传统和思想加以比较。早期华人基督徒倡导的“合儒”和“补儒”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基本上,“宗教比较”这门学问在学术界有两派。一派认为,两种不同的宗教是无法作比较的(注:此派所持的立场为“不可化约论”,英文是Incommensurability Thesis),因为每个宗教都有不同的世界观、解释问题的不同预设,因此任何方式的比较都是不可能的。但另一派却认为,比较是可能的。这派学者以为,经过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宗教的一些平行观念,只要有详细的批注和描述,明白各自的特色,一些相对应之处,就可以找到相同之点和相异的看法。

若要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传统和教义作比较,需要精通这两个领域的学问,否则便是自说自话,没有多大的意义。不但如此,作者要尽量客观和严谨,免得所表述的观点无法被任何一方的信众所接纳。通常作宗教比较的人本身已有信仰的取向,虽然他把另一种宗教或思想体系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进行比较时,难免会把自己的信仰当作是较优的体系,以致在陈述他者的信仰时,不免有所偏颇。此外,将两种出于不同文化的宗教作比较时,我们很容易会把自己熟稔的理解,强加在另一文化中平行或对等的概念上。例如:基督教的“神”或“上帝”对西方人来说,是《圣经》所描绘的概念。但若把中国古书中出现“上帝”、“帝”、“天”或“神”等字,用《圣经》中“神”的概念去解释,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近代新儒家们几乎口径一致地提到这件事。

本书汇集了十二篇文章,探讨、比较基督信仰与儒、释、道的思想。其中六篇将基督教与佛教的重要概念作比较,三篇偏重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两篇在道家上着墨,还有一篇综述中国传统。大体而言,佛教对于人生的反省是从苦难开始;而孔子的儒学则是侧重务实,并分析“为人”的角色与责任;老子所关注的却是宇宙不变的法则—道,和道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基督教所强调的,则是人应以受造者的身分、用信心来回应造物者的召唤。

本书作者庄祖鲲先生既拥有化工博士学位,受过西方严谨的科学训练,又对中国文化有多年的研究,也在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拿到文化研究的哲学博士,通晓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如今将他的研究成果出版以飨读者,对于今日欲理解基督教思想和中国传统信仰的知识分子,不啻为一难得佳作。

陈宗清

美国恩福基金会创办人及会长

2008年4月于洛杉矶

————————————–

自序

这本书在我心中酝酿已久,直到最近才开始动笔。因此,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我四十多年来反复思想、推敲的结晶。

当我进大学的时候,我初次认真地面对基督教信仰,这时,好像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展开。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我的阅读范围远远超过我的化学工程专业领域。除了基督教信仰相关的书籍之外,无论宗教、心理学、中西哲学、艺术、文化、音乐等类的书,都是我涉猎的对象,都让我觉得眼界大开。

当然那时我只是随兴之所至,浏览群书而已,谈不上系统性的研究。当我大学毕业后开始进入化工专业领域工作时,虽然还继续涉猎,但是所读之书无论量或质都乏善可陈。直到1990年,我又回到美国,并转到神学院进修文化相关的研究(Intercultural Studies)时,我才重新开始比较有系统的阅读。

最近这十几年来,我比较关注的领域,是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佛学、儒家、道家的东西,就成为我经常阅读的内容。更由于我从事文化学的研究,又有理工科的背景,所以很自然地就会去比较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与哲学。近年出版的《契合与转化》是将我的心得以野人献曝的心情公诸大众的一个尝试。本书则是进一步地探讨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的异同。但是在各位读者阅读此书时,我要先声明,我写此书有一个“二不一是”的原则:

第一,这不是一本学术性的论著。虽然为了注明出处,我还是会引经据典,但是我希望这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所以我尽量避免过度地介入纯学术性的讨论及冗长的辩论。

第二,这不是一本批判性的书。虽然为了作比较,我当然会介绍基督教在相关议题上的观点。但是我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批判别的宗教,而是要沟通。

第三,这是一本宗教对话的书。所谓的“对话”,就是借着“各说各话”的途径,达到彼此交流、相互了解的目的,并可以澄清误解。

今天有太多人对许多议题都有先入为主、想当然的成见,这导致沟通上的障碍。有人说这好比是两个人吵架,却吵不对头。因此这本书的作用,就是要搭起一座平台,使得大家可以在正确的认知上彼此欣赏、彼此沟通,甚至不妨相互辩驳,以达到互通有无、自我省察的目的。

当我们迈入21世纪,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时候,也是我们透过深刻反省来更新中国文化的时机。儒、释、道三家的人生观,已经深刻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基督教的思想,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对多数中国人而言,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透过这样的对话,希望能达到中国文化的更新与再造之目的。这也是我衷心的期盼。

庄祖鲲

2008年7月于美国波士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