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磨练而得成果:操练忍耐

第8章  磨练而得成果:操练忍耐

我的弟兄们,当各种试炼和试探涌进你的生命,不必怨恨它入侵。如朋友般欢迎它吧!要晓得这都是要试验你的信心,使你产生忍耐。但你要让过程继续,直到完全培养出忍耐,那时,你就会有成熟的品格,恰当地独立。雅一2—4(菲腊斯译本)

为了接受管教,你们要忍受,因为上帝待你们好像待儿子一样。来十二7

注视耶稣,奔跑前路

你知道「磨练而得成果」(hard gaining)是什么意思吗?直到小儿开始对健身有兴趣,带了一本迎合这方面兴趣的杂志回家,我才知道它实际上是健身界的术语,指那些想有大力士身型的人,倾全力不断操练,使肌力发达,胸肌扩阔,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有骄人的体格。

每天例行锻炼不是乐趣,也不会不费力,但我发现那样做,有很好的效果。小儿在惩教署工作,比我矮,但现在比我重。即使瞥视一下,也会看出他特大的身躯满是肌肉。他经过严格训练(他们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得到成果;这是不二法门。

基督徒的成熟,即成长得完备的圣洁,也是严格操练必定带来的结果,这项严格操练就是忍耐(endurance)——同时是被动(忍耐,patience)和主动(坚忍,perseverance)的。新约圣经用两对希腊字,每一对都用一个名词和一个相关的动词表达这观念。这两对其实是同义词,其中一个动词(hupomonē,hupomeno)表达在压力下站稳,另一个动词(makrothumia,makrothumeo)表达在挑衅下保持冷静,不会迅速垮掉。其实,两个意思有重迭,忍耐的行为要有这两种质素。英国口语用stickability,美国口语用stick-to-it-iveness,代表忍耐。我任教的第一所基督教机构,座右铭是「正确、坚持」,正好总结以上的意思。

我刚才提的四个希腊字,在新约圣经出现了七十次以上,因为忍耐是新约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可以说,忍耐(被动语态,人在处理痛苦、悲伤、受苦和失望时,内心没有崩溃)是圣灵果子之一(加五22—23)。这是说,它不是天生禀赋,而是上帝所赐的,当上帝改变一些人成为基督的形象,就会赐恩给这类人,给他们这样的品格。

不过,这不会与我们上面所说的互相矛盾——经过严格操练,在我们里面造成忍耐。事实上,保罗提到每一种圣灵的果子,都是上帝命令,也是上帝所赐的。每一种果子都代表了人的某种明显的习惯反应,与我们预期的自然反应不同。因此,当人为了耶稣的缘故,爱讨厌的或看似讨厌的人,仁爱就最明显;当悲痛的事围绕我们,我们仍为救恩和救主欢喜快乐,喜乐就最明显;当我们确信上帝会用主权照管,我们不会恐慌或精疲力竭,而会保持平静,平安就最明显。

同样道理,当我们面对痛苦和压力,不是逃避、垮掉或崩溃,而是保持稳定,忍耐就最明显。但要养成这样坚持的习惯,是要学习的。我们不要轻看培养基督徒品格的严格训练:基督徒的忍耐(以圣灵果子的意思来说,是忍耐中有仁爱、喜乐、平安、恩慈,而不失良善、信实、温柔、自制),不是随意可得的。我们当中有很多人甚至未开始尝试呢。忍耐的习惯与我们的圣洁、成熟和基督的形象是分不开的。属基督的人要操练,养成这习惯,确保永不失去它。

希伯来书很明显是写给一间犹太人教会的。教会信徒受痛恨基督教信仰的犹太同胞折磨,他们以为返回正统犹太教,是明智之举,不会有所损失,又可以避开逼迫。作者写信劝他们在信仰里站稳。作者有系统、详细地解释,上帝道成肉身的儿子耶稣基督代赎受死、作大祭司和中保,取代和取消了旧约体系的恩典——上帝透过摩西所表明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他的论点表明,他们如果返回从前离开的犹太教,就不会得到什么,反而会失去一切,因为他们会失去救恩,并且要为自己的不忠面对可怕的审判。他们必须不惜一切站稳。

希伯来书是新约论述忍耐这题目的经典,许多篇章都极有分量,第十二章的开头部分是最有分量的:

所以,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十一章描述旧约的信心英雄,他们都恰当地掌握了站稳的价值),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应该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很明显,想活得容易的心常引诱他们背道),以坚忍的心(hupomone)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专一注视耶稣,就是我们信心的创始者和完成者。他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hupomeno)十字架,轻看了羞辱,现在就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这位忍受(Hupomeno)罪人那样顶撞的耶稣,你们要仔细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来十二l一3

在以上经文,两个关于忍耐的真理跃然纸上。

1、基督徒忍耐的人生像长途赛  新约到处呈现赛跑的图画(参林前九24—27;加五7;腓二16;提后四7),告诉我们两件事:首先,坚忍是得最后荣耀的唯一途径;其次,坚忍是要日复一日、持续地集中精力——专一、全心、舍己,在有生之日都全心竭力,透过圣子赞美上帝,讨上帝喜悦。正如在越野赛、马拉松赛、三项全能运动,出色的健儿调整自己的步伐争胜,基督徒也是一样的。正如我们说,有些运动员是天生的跑手,所有重生的人,也都领受了呼召要作跑手,意思是说,我们一生的策略就是用所有精力追求坚定的敬虔。像参加波士顿马拉松那样,基督徒一生要保持争胜的步伐,就要费力,有时是痛苦的。但坚忍和忍耐的真正意思是,无论如何你仍然坚持,因为你是上帝的儿女;用最深的意义来说,因为你正在跑终点前的最后一段路程。

这样持续在心里努力,尽你所能运用上帝赐给你的头脑、恩赐和力量,是基督徒圣洁的一个重心。没有这些,人的圣洁就沦为愚蠢地自我放纵。但真圣洁不是自我放纵或愚蠢。真圣洁是坚强、刚劲的;有骨气,有胆量,坚定不移;像终点柱在前头出现,激励人有喜乐的心。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指出,真正像基督就是这个意思——不折不扣——真圣洁意思就是真正像耶稣,正如我们说过的。

2、基督徒专一注视耶稣,活出忍耐 「注视」是个好翻译。希腊原文暗示人不看其它的,只定睛看目标。命令我们要注视耶稣,是这段经文的中心意思。基督徒被一些诱惑歌声围绕,甚至被震聋;这些声音要他们放弃作固执的基督徒,使他们没有骨气,与世人随波逐流。基督徒要学习忽略这些叫人分心的声音。当我们愿意从群众里站出来,逆流而上,才可以在圣洁里跟随基督。

作者说,忍耐的秘诀是定睛看耶稣:正如旧翻译说「望向」耶稣,意思是「目不转睛」地看祂。这卷书一直所说的,已带出这句短语的意思。首先,我们要注视耶稣,以祂为我们敬虔的模范和标准。「这位忍受罪人那样顶撞的耶稣,你们要仔细思想」(3节),祂「因着所受的苦难学会了顺从」(五8)——以前和现在都「忠于那位委派他的……是儿子,管理自己的家」(三2、6);「像我们一样,也曾在各方面受过试探,只是他没有犯罪」(四15);「经过试探,受了苦」(二18)。祂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愿意付上生命,也要向罪说「不」,是伟大的典范,我们要跟随祂的榜样(比较十二4)。

然而,圣洁忍耐生活最重要的真理,不是说耶稣是我们的标准(那真理是短暂的)。最重要的真理反而是,耶稣是我们的支持者、我们行动力量的源头、至尊的施恩者(参二18,四16),「我们信心的创始者和完成者」(2节)。正如作者在第十一章陈列了旧约信心伟人的事迹,信心对他来说(正如他在十一l所下的定义,「信就是对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还没有看见的事的明证」),是在一切逆境里确信、信赖、盼望,在信靠和盼望中执着地坚持。作者由始至终指出,信心能做到这一切,因为那位施恩带我们信靠的,我们现在信任的那位,帮助我们做到。「因为上帝亲自说过:『我决不撇下你,也不离弃你。』[申三十一6—7]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我的帮助……』[诗一一八6]」(十三5—6)。「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的是要领受怜悯,得着恩惠,作为及时的帮助。」(四16)

这种确信、有所期待的态度,是活跃的信心。正是荣耀的主耶稣用祂的话和圣灵,使我们产生信心和保持信心(这就是「创始者和完成者」的意思),当我们藉着专注、诚恳的祈祷注视祂和倚靠祂,祂就帮助我们站稳。人常说,「救命!」是人最好的祷告。当人向救主耶稣祈祷,这无疑最有功效的。而(据说)上面那句话一直以来对我们任何人都是真实的,因为作者继续说:「耶稣基督昨天、今天、一直到永远都是一样的。」(十三8)

另外两个关于基督徒忍耐的真理,现在变得明显。首先,耶稣是我们的榜样,反映出上帝呼召我们不屈不挠地坚忍,不是实践斯多亚哲学。这是指新约时代有影响力的希腊哲学家斯多亚派的道德理想。斯多亚派的理想以己为尊,坚定沉着。斯多亚派认为流露忧伤、痛苦、悲哀、后悔或任何受伤害的感受,是失去人性尊严。斯多亚派说,无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恰当的自尊会教你苦笑忍受,不让它叫你沮丧。要让你的心思转向内省,任劳任怨。要从你人性里支取资源,接纳人生的现况,避免流泪、抱怨、悲叹、呻吟或有其它软弱的表现。表现出悲伤是可耻和可鄙的。大人物不应流泪。如果你经常表现得像感觉不到悲伤,你就会逐渐感受不到它。那是一种美德,也产生力量。

毫无疑问,这种理想有一种英勇精神,但它是自我满足、荣耀自己的骄傲,是歪曲的英勇精神,是弥尔顿(John Milton)《失落园》(Paradise Lost)所描述的撒但的病态英勇行为。与此截然相反的,是耶稣顺服、倚靠的英勇精神,祂是完美的人,「曾经流泪大声祷告恳求那位能救他脱离死亡的上帝;因着他的敬虔,就蒙了应允」(五7)。然而祂结束祷告时,甘于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上帝不会救祂脱离死亡,祂接受这是上帝的美意(指的是客西马尼园的经验)。因此,耶稣从祷告得力,径直迈进死亡的门,「因着所受的苦难学会了顺从」——就是学会了实践顺从,并且为了顺从付上代价(五8)。祂被羞辱、责骂,死在十字架上,每一刻都感受到痛苦,直到苦难过去。

这种像基督的圣洁忍耐表现出来的,不是骄傲,而是谦卑;不是目空一切地倚赖自己,而是甘心顺服;不是在一个冷酷、无人关心的宇宙里,因着宿命论而沉默寡言,而是坚定顺服所爱的主(虽然常有痛苦),论到祂,曾有人真诚地说:「基督带我走过的暗室,不会比祂从前走过的更阴暗。」我们钉十字架的救主应许「作为及时的帮助」(四16),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该为这真理多多感恩!

其次,耶稣是我们圣洁忍耐的榜样,这个事实表示,持续流出能力的管子,主观来说是盼望,正如我们看过的,是向前看的信心(十一1)。当我们重温那骇人、荣耀的二十四小时,从楼房、客西马尼、审判,直到被人羞辱,受折磨的各各他,作者宣告耶稣「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轻看了羞辱」;其后祂得胜地复活、升天,「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作为万物的执行统治者)(2节)。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盼望支持着耶稣。祂确信会有荣耀,这盼望引带祂上十字架,并且经过十字架,到后来得胜。

正如作者说了,我们也有盼望支撑:福音应许我们必定有荣耀的盼望——我们一生忠心忍耐,就必然进到荣耀里。「我们有这盼望,就像灵魂的锚,又稳当又坚固」(六19)。船投了锚会稳定,信徒投锚在基督里也一样。那个锚就是我们在基督里的盼望,可以也实在使我们稳定。

盼望激励人忍耐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现代神学家常强调的一个真理。上帝造我们,使我们成为有盼望的受造物,常为自己的将来而活,本性是向前望,为我们预见的美事兴奋,对将来的成就和欢欣心生期望,因此有喜乐和力量面对今天的事。当你有所期待,生命总是更丰盛。我们说:「有生命,就有盼望」,但更深的真理是:有盼望,就有生命;因为如果没有教人兴奋的事盼望,活着就成了重担,不再感到生命有价值。

今天最悲惨的事,是有许多老人,他们不是信徒,没有什么可期待。他们的生命在逐渐消逝,身体日渐虚弱、朽迈,力气不复当年。他们觉得自己在黑洞里越走越深,周围越来越黑,尽头没有光,没有出路。他们发现没有盼望的人生,是个无法放下的重担。他们心里苦涩,跌入自怜的情怀,留恋旧日。假如他们使别人讨厌(唉,他们有时是这样的),那是因为他们首先讨厌自己。绝望消耗了他们的心灵。

有人最近探望我以前的一位校长,九十一岁才华横溢的学者,我问老人家最近怎样。回答是:「非常沮丧。我问他这些日子做什么,他只是说:『等待终了』」。据我所知,这位校长年轻时拒绝相信主,接受了某种佛教。这就是结果。没有盼望是悲惨的,更惨的是本来不必如此。上帝从来不想人类活着没有盼望,而祂实在已给了基督徒最奇妙的盼望。

新约用不同方式表达这盼望,但保罗的话使这基本主张清楚显现。他奉「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的命令(提前一1)宣告自己是使徒;他把那「奥秘」(他的福音信息)的「荣耀丰盛」,解释为「基督在你们里面成了荣耀的盼望」(西一27)。基督徒的盼望,是我们所相信的耶稣基督,现在与我们联合。我们与他联合,不是他吸纳、废除我们的人性,如印度教所想像的与神联合那样(无疑是逃离痛苦,但也失去快乐)。我们与上帝联合,是像配偶的关系,彼此相爱,在爱中联合,使双方比以前更活泼更喜乐。对,基督是我们的盼望。我们人人都向着祂为我们命定的路前行,直到永恒的喜乐,在那里,祂是我们无尽喜乐的核心、焦点和源头。

这是彼得前书第一章三节赞美的「永活的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要带给你们的恩典」(13节)。它使我们现在等候时有喜乐,在压力下有忍耐。保罗写信给帖撒罗尼迦人,一语中的。他以优雅的言词称赞:「你们信心的工作,爱心的劳苦和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而有的坚忍」(帖前一3)。我们应该在每位基督徒生命中,看到三重回应的努力,或用我的话说,三重努力的回应;信心、爱心、盼望;工作、勤奋、忍耐——全结合在一起。(上帝结合的,人不要分开!)这是像基督的生活。这是全面的圣洁。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宣告:「上帝的旨意是要你们圣洁」(四3),在结束时祷告:「愿……上帝亲自使你们完全成圣,又愿你们整个人;灵、魂和身体都得蒙保守,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无可指摘。」(五23)他是说,让信心、爱心、盼望、工作、勤奋、忍耐——都坚持到底。

保罗话语的格式,向我们保证三方面的真理,现在这些真理应该都很明显。第一,基督徒聚焦于将来的盼望,总是对的,不管盼望「死后享天上的福分」会惹来多少嘲笑。第二,基督徒专注盼望耶稣回来,总是对的(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也想像不到那时的情形,但这一定会发生),不管世人怎样嘲笑我们的盼望。第三,我们必须常准备迎见基督,这是说,我们必须常积极协助上帝使我们成圣的工作,积极抗拒所有唆使我们在别处花精力的引诱和压力。

以上所说的,也属于圣洁:盼望和圣洁是一起的。「亲爱的,现在我们是上帝的儿女,将来怎样,还没有显明;然而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我们必要看见他本来是怎样的。凡对他存着这盼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一样的洁净。」(约壹三2—3)不追求圣洁的基督徒,使人怀疑他们是否有这盼望。在牧养方面,知道人现在盼望什么,就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盼望和圣洁真的是一双一对的。

现代人对受苦的不实际看法

我们已看过了,基督徒的忍耐是指在不愿意的状态下,活得仁爱、喜乐、平安、忍耐。我们用一个总括性的词——受苦,来包括这种性质的所有处境。受苦是在精神上的;我们可以简单地下个定义:受苦,就是得到你不要的,得不到你要的。这定义包括所有形式的损失、伤害、痛苦、悲伤、软弱——所有被拒绝、不公平、失望、灰心、沮丧,成为别人憎恨、嘲笑、残暴、冷酷、忿怒和虐待的矛头——加上所有使你想尖叫、逃跑甚至想死的无耻、恶心和梦魇似的事。虽然有些人比别人更认识受苦,但人人都注定从最年轻开始就有某种形式的受苦。现在我会解释明白,受苦与圣洁的关连。

我的人生活得舒服、惬意,身体健康,有很多好朋友,我不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说到受苦,究竟人是否相信我。我觉得自己对许多事情都认识很少,受苦就是其中一样。尽管如此,以下是我*着主,希望坚持的一些真理,无论要经历任何受苦的过程——来自轻微不适,或极大困扰——我的「黄金岁月」,即晚年生活。1这些关于受苦的事实,是每位基督徒都需要认识的,我们不应忘记。

首先,我提醒自己,我们的时代不是对受苦有切实看法的好时机——也不是对上帝、2基督教、美德、关系、生死存亡等科技之外的任何事物有切实看法的好时机。精妙绝伦的科技,与极度感性的幼稚和贫乏结合,比基督教进入世界后的任何年代,令我们更深陷入自我中心、自我专注和自怜,这都是罪的遗产。

况且,从知识上说,这是后基督教时代,缺乏对上帝伟大和圣洁的意识,反而对祂多有不切实际的猜想。我们认为祂是每个人在天上的祖父,慷慨送礼物给我们,欣赏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任何罪的意识,时常期望祂像对大人物那样对待我们。我们每天习惯利用平等和公平的观念,确保得到跟别人一样多的好处。当所有人安然无事,只有一个人受苦——尤其当受苦的就是我们,我们就感到宇宙间不公平。今天几乎再也听不到为别人的利益牺牲——父母为儿女牺牲,夫妇为对方牺牲,经理为雇员和股东牺牲,政治领袖为他们宣称要服事的社会牺牲。社会很大程度已变成一个森林,人人要猎取享乐、利益、权力,为求达到自己目的,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同时,与上一代基督徒比较,我们对罪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对于罪所带来的羞耻和罪咎,意识实在薄弱得可怕。相反,我们有强烈得可怕的错觉,认为上帝应该给我们健康、财富、悠闲、刺激和性生活的满足。我们全不晓得,按着上帝的旨意受苦,是圣经所说圣洁的一部分,也是信徒常会遇到的事。

这些文化的对立,严重妨碍我寻找受苦中的圣洁。它们污染我所呼吸的空气,而且是强力的低含量毒药,在我的属灵系统里扩散。这无疑是一些原因,在我有轻微不适或受到轻责时,难以控制思想和感受,并且激起很多幼稚的暴怒。

我们要预期会受苦

其次,我要提醒自己,圣经明确地说,受苦(按以上的定义:得到你不要的,得不到你要的)是基督徒所领受的呼召的一部分,所以我和别人都一样。(论述生命的作者,不可能免于实际活出生命!)所有基督徒,无一幸免,都要预期会受苦,甚至要重视受苦。

上帝不会保护基督徒免受世人的敌视。基督徒讨上帝喜悦,藉此找到自己的尊严和喜乐,与一生奔波,只为得着享乐、利益和权力的人有别。基督徒就以这种生活方式,定了世人的罪(参弗五8—14;来十一7)。世人被刺伤,就怀着怒气报复基督徒。「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憎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约七7)所以祂向门徒说:「如果世人恨你们,你们要知道他们在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你们若属于这世界,世人必定爱属自己的……但……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人就恨你们。」(约十五18一19;参彼前四4;约壹三13)无论世人敌视基督徒是无意还是有意;是轻看和冷待,还是激烈和凶猛;是正式迫害,还是非正式的轻视和社会上的排斥,或多或少总是怨恨一些人——因为他们曾经恪守人所公认维持社会团结的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后来却拒绝遵守,虽然是和平地拒绝。

施密特(Thomas SChmidt)写道:「例如,一位商人努力在工作上跟随耶稣。上司要求他为客人的缘故,申报虚假资料。上司哄骗他,烦扰他,最后羞辱他,但他仍然拒绝了……他忍受恶待,心底里深信,他要回应那位超乎组织架构的至高者。结果如何?他的上司们心感痛悔,公司呈现新的道德风气?不。相反,因为他没有「通力合作」,上司就不考虑提升他。」3今天,我们不会像一至四世纪和现代第三世界或铁幕国家的基督徒,在意识型态方面受迫害,但施密特所描述的事每天都在发生。保罗说:「所有立志在基督耶稣里过敬虔生活的,都必遭受迫害。」(提后三12)这是迫害的其中一种形式。

不只世俗人会插基督徒一刀。看到教会里面,人心生怨恨,傲慢自大,使基督徒受苦,令人惊讶不已。信徒知道上帝呼召他们爱邻舍,信徒之间更要加倍地爱,但对待意见相左的人却不是这回事。他们为主的缘故,为真理和智慧争战,但当他们认为有些人的观念不合真理、没有智慧,就向他们发动人身攻击,好显出自已维护真理和智慧。诗人抱怨说:「连我信任的密友,就是那吃我饭的,也用脚踢我(诗四十一9),这不是他独有的经验。1991年5月,我读到以下一段新闻:

伦敦——坎特伯雷新任大主教乔治·凯里(George Carey)星期日面对不寻常攻击。一名牧师在报章上号召教牧人员将凯里撵走。此篇文章刊于《星期日电讯报》社论对面, 题目为:「主啊,救我们脱离这人」。该份右翼报章表示,文章「有匿名的必要」。文章说,英国圣公会……有危机,教会最好「在大主教排斥我们其余的人之前,先排斥他」。英国圣公会是世界上七千万圣公会教徒的母会。五十五岁的凯里,是英国圣公会福音派阵营的人。由于该会教友人数持续下降,他誓言要以十年布道工作,复兴教会。

《芝加哥论坛报》电讯社

就这样,凯里,一位笃信圣经、爱主、有魅力的行动主义者,上任作大主教后四个星期,被人公开诽谤。我们会觉得,未信主的人也未必如此蛮横。

但这样的事一次又一次在教会发生。我知道凯里博士成了其他圣公会人士仇视的对象,我同情他,但不惊讶有这样的攻击。人祈求主支持他们攻击主的仆人,这样的反常事见怪不怪,早于该亚法时代已有。这样的事(我现在要说的)引起痛苦,我们要学习忍耐这些攻击。

上帝不会保护儿女免受创伤和忧患——「承受损失,背负十架」,正如清教徒惯称的。相反!在这堕落的世界,罪使每件事物都混乱。救赎主耶稣也经验过忧患——家人不理解祂,民间当权者敌对祂,朋友令祂失望——现在得救赎、跟随祂的人,发现自己有同样的遭遇。我们看过了,基督徒像耶稣那样,被出卖,受伤害。像其他人那样,基督徒被人诈骗,被迫破产。像别人那样,基督徒也有家庭问题。当一切似乎顺利,有人突然患了癌症,有人入狱,有人痛苦地要永远倚赖别人,有人不应怀孕而怀了孕,有人得了艾滋病,有人孩子死了,有人被配偶抛弃。这些只是其中一些会发生的事。有人会觉得天塌下来了,正如约伯在炉灰中觉得完全孤独,倾家荡产。(基督徒在这个时候也要像约伯那样,忍受朋友自义、以为无所不知的指责,这样的指责只会使事情更糟。)

还有其他恼人的事,不是因为我们人际关系有问题,而是身体不健康,或思想不健康。例如,有些基督徒在成年后不住地与同性恋欲望斗争,他们明知不应沉溺于同性恋,但欲望仍然纠缠不休。我们文化有三大谎言:生命真正的目标,是满足自己;压制你强烈的欲望,是件坏事;任何你觉得舒服的行为,都是对的。基督徒同性恋者抗拒这些谎言,就感到与其它接受谎言的同性恋者隔离,甚至也与独身的异性恋者隔离,这种隔离的感觉使他们永远痛苦。同样,经常与没人能明白的缠人冲动(例如虐待狂,或盗窃癖)斗争,是痛苦的。不过,上帝没有应许我们,正直地活着是件容易事。在天上会容易,但在地上却不容易。由于有罪,地上的生活根本就是状况不良和失常的。爱罪人、拯救罪人的上帝,选择让生活大多这样继续下去。所以,正如我们过去曾被各类紧张、痛苦、失望、创伤和困扰侵袭,前面仍会遇上。我们要预期遇见苦难,要作准备。圣经已经预言,在每位基督徒人生中,喜乐不时会被坏经验打断,直到世界的末了。

要重视受苦经验

这样的想法是否吓你一跳?不应如此。世人当然不会在受苦里找到意义,他们没有理由会找到。但基督徒却不同,因为圣经向我们保证,上帝为了祂的美意,使我们的受苦成为圣洁。我们不像斯多亚派那样骄傲,假装不感到痛苦或忧伤,不过,我们也不应花尽时间怨忿地想自己怎样受苦,那是罪恶的自我专注。无论如何,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我们要泰然处理受苦,不是看为乐趣(它不是),而是知道上帝不会让它压倒我们,并且知道上帝最少为了三个美善的目的,用超自然能力使用它。

1、受苦塑造品格  

上帝藉着我们所受的伤害,使我们在道德上变成救主的形象。保罗说:「我们更以患难为荣;知道患难产生忍耐,忍耐产生毅力,毅力产生盼望」(罗五3起;雅一2—4)。我们早前已看过了,希伯来书第十二章五至十一节解释怎样作成这功效。作者首先鼓励读者不向罪恶低头,要注视耶稣,奔跑人生的赛程;然后告诉他们,天父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和悲伤,不是因为祂对我们冷酷无情,而是要训练我们的道德,把我们塑造成祂的模样。「为了接受管教,你们要忍受,因为上帝待你们好像待儿子一样;哪有儿子不受父亲管教的呢?……唯有上帝管教我们,是为着我们的好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但是一切管教,在当时似乎不觉得快乐,反觉得痛苦;后来却为那些经过这种操练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来,就是义。」(来十二7、10—11)伤痕与圣洁结合,痛苦有教育作用。

有教育作用的痛苦?听起来多野蛮!但这一点真的很实在!「哪有儿子不受父亲管教的呢?」父母爱子女,在他们年幼时,都会花时间管教他们;当他们长大后,会为他们感到自豪。这是真的。相反会怎样?「如果你们没有受管教,就是私生子,不是儿子了。」(8节)从古至今都常见到亲生父亲对私生子女不负责任(有时对婚生子女也是这样),造成不快局面。事实是,没有透过上帝的管教而来的圣洁,「谁也不能见主」(14节)。但如果上帝此时此刻费心以公义训练我们,就反映祂正预备我们,要与坐在祂右边的主耶稣享永恒的喜乐。这就是我们在天上的圣父,怎样为我们的好处而行。

我们在这里看到上帝的管教有两方面。十八世纪布道家怀特腓特曾表达其中一方面,他说,我们仁慈的主把荆棘放在我们所有人的床上,以免我们会像门徒在客西马尼园那样,应该警醒祷告时却睡着了。身体不舒服会使我们清醒;照样,环境缺乏舒适和满足,会使我们在属灵方面警醒。

耶稣向每位愿意作门徒的宣告,「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九23,参十四27),说出另一方面的真理。在耶稣的时代,只有被定罪的奴隶和非罗马公民,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到被钉的地方。这些人失去了公民权,社会判他们死罪,当他们快要在十架上受苦时——要记得,钉十字架是最残酷的处决方法——人人面不改容。耶稣在生命的尽头,实际上是列入了这类人当中。但圣经所记耶稣的话,反映出人们心里对祂有负面态度,所以在道德上来说,祂已被列入那类人中间。因此,祂的跟随者也必须清醒地接受,他们同样是被社会弃绝,因为他们若是要对祂忠心,就要预期受这样的对待。

这就是舍己的真正意思——不是稍为收敛放纵的行为,而是完全放弃天性喜欢受接纳、享地位、得尊重的渴望。这是说,预备被人拒绝,被人视为无价值、可丢弃的,并且被剥夺权利。施密特中肯、准确地说出这个意思。让我引述他的话:

彼得在他的第一封书信说:「你们若因行善而受苦,能忍耐,在上帝看来,这是有福的。」(二20)他在下一节又说:「你们就是为此而蒙召」,接着描述基督的榜样。信心生活的核心,是有建设性的受苦,就是有教育意义的痛苦。

保罗也强烈表达这观念。他在罗马书第八章十七节说,受苦是承受永恒产业的条件,呼召信徒「和基督一同作后嗣。我们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荣耀」。他在腓立比书第一章二十九节写道:「上帝为了基督的缘故赐恩给你们,使你们不单是信基督,也是要为他受苦。」4

因此,圣经把受苦看为上帝的圣召,当我们经历受苦——得不到我们要的,得到我们不要的,上帝就吸引我们更深进入基督的圣洁里,如同基督的形象,藉此预备我们与基督一同得荣耀。

罗马书第五章四节翻译为「毅力」(新译本)的希腊字dokime,严格来说表达一个复杂的思想:一种经过验证的素质——在这情况,由上帝亲自承认和赞许。 dokime之所以产生盼望(确信最终承受产业,与基督同得喜乐和荣耀),不是因为人不顾艰难险阻,屹立不动,靠自己通过信任票,而是因为他们所事奉的上帝在他们里面引发一种醒觉,他们靠着祂的能力,已通过祂所设定的试验。他们在压力下仍然向祂忠心,这种忍耐其实是祂所赐的,使他们比以前刚强。基督徒为主的缘故经过艰难,就通过试验,具有经过验证的素质。Dokime表达这种经过试验的得胜,有上帝的印证。

保罗说,dokime产生盼望。我们对于来生的荣耀,观念更清晰,渴望更强烈,一方面是自然衍生的结果,因为知道上帝现在为我们印证;另一方面也是直接产生的结果,因为知道,受苦实在使我们更能享受最终的荣耀。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四章十七至十八节写到一连串遇险经验(参一8—10),说得很明白。他不是出言讽刺,而是诚实反省和评估所经历的:「我们短暂轻微(!)的患难,是要为我们成就极大无比、永远的荣耀。我们所顾念的,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保罗当然不是说,受苦能赚取荣耀,像人工作赚取薪酬那样;也不是说受苦能制造出荣耀,像人雕刻做出石像那样。他只是指出,受苦使人比以前更能享受将来的荣耀,正如人患过很多病痛,将来会更享受康复后的健康身体。罗马书第八章有类似的看法,也有类似的见证:「我看现在的苦难,与将要向我们显出的荣耀,是无法相比的……连我们这些有圣灵作为初熟果子的人,自己也在内心叹息,热切期待成为嗣子,就是我们的身体得赎……如果我们盼望没有看见的,就会耐心地热切期待。」(18、23、25节)上帝用苦难的火炼净我们,使我们的品格像基督,也使我们更深感到喜乐的盼望和盼望的喜乐。

基督和保罗都有这样强烈的感情,摩西也一样。「因着信,摩西……拒绝被称为法老女儿的儿子。他宁愿选择和上帝的子民一同受苦,也不肯享受罪恶中暂时的快乐。在他看来,为着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为他注视将来的赏赐」(来十一24—26;强调重点是笔者所加)。让摩西成为我们因着盼望而活的榜样,像保罗那样发现,绝望会使人心更昏聩,压力却使盼望看来更璀璨。当信徒在圣灵的能力中忍受艰难,他们的盼望往往更璀璨。

2、受苦荣耀上帝  

上帝用两种方法,分别按照圣经「荣耀」和「荣耀上帝」的双重意义,使我们的受苦成圣。双重意义如下。首先,「荣耀」指上帝向受造物显出祂的完全——智慧、能力、正直、爱,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祂配得称赞;此外,上帝用言行向理性的受造物显出这些素质,使自己「得荣耀」。其次,「荣耀」也指,因为我们现在见到祂配得赞美,就感谢、信靠、尊崇、顺服、奉献,表达我们的赞美。当我们这样回应、高举祂,祂就「得荣耀」。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一章三节用双关语表达:「上帝是应当称颂的……曾经把……福分赐给我们创(译注:希腊文「称颂」和「赐福」同词干)。我们用赞美的话称颂上帝,上帝用大能的话把福分赐给我们。假如保罗说:「愿荣耀归给上帝,因他现在在基督里赐福分给我们,显出荣耀」,意思也大致一样。

以基督徒的体统面对软弱和痛苦的时刻,会使上帝在两个意义上得荣耀。一方面,上帝使我们继续前行,藉此显出在基督里荣耀的丰盛,使势不可挡的压力不能压倒我们,即使它看似要把我们压倒。保罗称颂上帝,他和同工们「四面受压,却没有压碎;心里作难,却不至绝望;受到迫害,却没有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好像是必死的,你看,我们却是活着的;好像是受惩罚的,却没有处死;好像忧愁,却是常常喜乐的」(林后四8—9,六9—10)。他解释,上帝要透过这些压力向所有人显明,基督复活的生命带着超自然的能力和恩典的能力,靠着这样的能力,圣徒在看似令人灰心丧志的处境下仍然继续前行。英国一个牌子的灯泡,多年来都以一句口号作宣传:「别的都灭了,我们的仍然亮着。」保罗告诉我们,上帝透过圣徒得荣耀的一个方法是,当别人都要停下来,祂仍使圣徒继续前行。

论到上帝藉着受苦的圣徒得荣耀,保罗写道:「我们在这宝贝[在基督面前,上帝荣耀的知识]在瓦器里,是要显明这极大的能力是属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我们身上常常带着耶稣的死,好让耶稣的生也在我们的身上显明出来。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为耶稣的缘故常常被人置于死地,好让耶稣的生也在我们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这样看来,死在我们身上运行……」(林后四7、1O—12)。

同样,正如我们看过的,说到神秘的「身上的一根刺」,他写道:「他却对我说:『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临到我的身上。故此,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艰难、迫害、困苦为喜乐,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十二9一10,强调重点是笔者所加)当上帝的仆人缺乏自然资源,超自然的支持就会来到。

这些经历不是专为上帝家里特别的人而设。相反,这是给所有上帝子民的应许。保罗早期向哥林多人说话,显明这应许:「你们所受的试探,无非是人受得起的;上帝是信实的,他必不容许你们受试探过于你们抵受得住的,而且在受试探的时候,必定给你们开一条出路,使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试探是决定性的时空,撒但要利用我们受挫的体验使我们跌倒,而上帝却使我们经历得胜,建立我们。试探常使人痛苦、悲伤、自恨、失望、恐惧、内里虚脱,使我们与看似没有忧困的人隔离,也使我们觉得自己面对和经历的处境比任何人都要恶劣。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当我们寻求「及时的帮助」(来四16),我们总会得到。无论是什么担子,上帝总有能力使基督徒不致被压垮。上帝是信实的,祂赐超自然能力给那些在基督里的人,使他们忍受艰难、胜过试探,像以往那样继续前行,上帝就藉着他们大大地荣耀自己。

许多诗篇(初学者可阅读第四、五、六、七、二十二、三十四、三十八、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篇)展示出事情的另一面。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被棍打,关进监牢,双脚拴上木狗,却能唱出赞美诗(徒十六23—25)。面对压力,正确的回应是赞美加上祷告。反对越凶,赞美应越强。赞美与祈求同样会使帮助来到。在水深火热之中,与平静时候一样,祈求加上赞美,最能直接尊崇上帝,荣耀上帝。正如赞美使赐力量给我们的那位得荣耀,赞美也使人有力量忍受苦难。巴克斯特在他的劝勉诗(今天已成了大家熟悉的圣诗)说:

地上劳苦圣徒,尊崇天上的王,

当你们向前行,轮流应答赞美,

无论好坏,接受所赐,

不断赞美,永活的祂!

忍受你的痛苦,神在上面得胜,

用你和谐心灵,向主唱出爱歌,

让每一天,直到末了,

无论什么,都要赞美。

巴克斯特是英国清教徒,像大多数英国清教徒那样,一生常要经受恶劣居住环境和身体疾病的煎熬,遭社会人士敌对和排斥,面对政治、宗教和经济的扰乱,以及实际的逼迫。清教徒领会到(我们今天很多人领会不到),上帝不是呼召基督徒按世人的标准,作世上最好的人;相反,他们为上帝的缘故抗衡传统文化,因为忠于上帝,所以与世人有所分别,有不同的动机、目标和价值观。当社会的人觉得基督徒行为古怪、好论断(基督徒即使没有真的论断,    社会上的人仍有可能觉得他们论断),就会联合起来设法反对他们。清教徒有这样的遭遇;从此以后,有了这方面教训的人也经历了清教徒所受的恶意偏待;坚守信仰的基督徒今天仍有这样的遭遇。格里(John Geree)在1646年描述英国敬虔清教徒的品格,用「受苦的必得胜」(Vincit qui patitur)这句格言来形容这样的模范。5自从宗教改革以来,清教徒看来真的与所有基督徒一样艰难过活。巴克斯特不是唯一一位清教徒跟随诗篇第三十四篇一节大卫的榜样,时常赞美主,因着操练赞美(清教徒喜欢这种操练,我们也可以)叫恒常使上帝得荣耀。这样,他就有力量在事奉中站稳。

3、受苦成就收获定律  

我们可以这样陈述这条定律:祝福之前,必先有受苦。圣经没有解释,但把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条定律首先由耶稣宣告,祂提到自己的事奉,说:「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结出许多果实来。」(约十二24)耶稣所说的许多果实,是指十字架为许许多多的人带来新生命。祂又说,跟随祂的人要愿意为祂献出生命(25节)。祂又宣告:「如果有人服事我,就应当跟随我」(26节)。我们自然可以推论,祂要求所有属祂的人,同样照祂所遵行的收获定律而活,像麦子死了,就结出果实来。每个痛苦、悲伤、沮丧、失望、受伤害的经历,都是小小的死亡。当我们在这世上事奉救主,就会遇到很多这一类的死亡。但上帝呼召我们忍耐,因为祂使我们的忍耐成圣,为要在别人的生命中结果实。

保罗几次论到自己的事奉,都显出他领会这原则。「我为你们受苦,我觉得喜乐。」又说:「为了基督的身体,就是为了教会,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西一24)我认为,这些苦难实际上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造就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保罗确定,他所受的苦难(他在监狱中写信),与基督进一步建立教会的工作是有关连的。在另一封相关的信,也是监狱书信,保罗自称「为你们外族人的缘故,作了为基督耶稣被囚禁的」(弗三1);他对哥林多人说:「死在我们身上运行,生却在你们的身上运行」(林后四12);他对提摩太说:「我为了选民忍受一切,好叫他们也可以得着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提后二lO)我们从以上各段经文清楚看到,保罗受苦与人得祝福真有关连,虽然经文没有确实说出有何关连。

无疑这原则的部分意义——即使不是全部意义——是透过我们受打击的经验,可以说,使我们破碎,我们的每一小部分就成为很多饥饿心灵的食粮:意思是有深刻的见解,与人同感,有智慧支持人。当我们服事别人,如果我们能说以下的话,一定帮助到他们;「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以前也有这样的经历,上帝在那里与我相遇,教导我功课,帮助我度过难关——让我告诉你那是怎么一回事。」

耶稣有一次解释,一个人生来瞎眼,不是上帝要惩罚任何人过去的罪,而是上帝现在要医治他,显出祂的大能(约九1一3)。所以,人问:「为什么这会发生在我身上?」正确答案是:不是惩戒或纠正昨天的道德错失,这完全与过去无关,而是单单关乎上帝计划明天怎样用你,你要怎样准备自己。今天折磨你的艰难和苦涩经历,比如所爱的人死了,是训练你成为向别人输送上帝生命的管子。所以,你应预期一生会继续有某些艰难,正如耶稣宣告:「所有属我[在我,葡萄树里面的]而不结果子的枝子,他[父上帝]就剪去;所有结果子的,他就修剪干净,让它结更多的果子。」(约十五2)收获定律就是这样运作的。

我们在以赛亚书第五十章四至九节看到进一步的解释。这是其中一篇仆人之歌,预言耶稣将来受苦和得荣耀。这首歌最先是以赛亚自己的见证。它开头这样说:「主耶和华赐给了我一个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接着说:「我把我的背给打我的人打,把我的腮颊给拔我胡须的人拔;我并没有掩面躲避人的羞辱和人的唾液……主耶和华帮助我……」这是说,以赛亚正因受过仇恨和暴虐,就晓得向疲乏的人说扶持的话。以赛亚把这两件事并列,因为原是同一件事。

主耶稣的经历更清楚说明,受苦的事奉是有果效的。耶稣「像我们一样,也曾在各方面受过试探,只是他没有犯罪」(来四15),所以现在「就能够帮助那些被试探的人」(来二18)。耶稣完全顺服父上帝,除了在救恩上有重要性,成了我们人类的第二位以外,祂在受试探时忍受压力(试想想祂开始地上的事奉时,在旷野四十天;结束事奉时,最后几小时在客西马尼园),也使祂能够帮助我们苦恼的人,此外没有其它方法。如果主人走这样的路,仆人走在同样的路上,就毫不希奇。

救世军创办人和将军卜威廉(WillLLiam Booth),有一年以「别人」这个词作救世军的座右铭,没有人能设计一句更基督化、更像基督的座右铭。寻求别人的好处,在他们需要的地方帮助他们,就是服事主。这要求我们为了别人的缘故,被上帝磨得更碎。奥古斯丁说上帝的仆人要「破碎,分给人」,使饥饿的得饱足;正如章伯斯曾描述,上帝使祂的仆人成了擘碎的饼、倒出的酒。从此,人接受了这说法。我们必须准备受苦。真圣洁是以基督和别人为中心,无顾虑地愿意被破碎。

保罗是个圣洁的人,他受了很多艰苦,却没有怨恨(参林后十G 3—33),反而在众人面前喜乐,见到这原则真的在自己生命里实践出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上帝是应当称颂的。他是满有怜悯的父……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上帝都安慰我们,使我们能用他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样患难中的人……如果我们遭遇患难,那是要使你们得着安慰……如果我们得到安慰,也是要使你们得到安慰……」(林后一3—6)。保罗愿意为别人而被磨得更碎。

各种形式的苦难一从最轻微的困扰,到慑人心魂,使人呻吟和尖叫,精神和肉体所承受的痛苦,既然都得了上帝的容许,则处理这些苦难的方法;就是带到上帝面前,祈求祂透过苦难,在我们身上成就祂的旨意。默观式祷告,常是静默无言,也无任何思想活动,只是深惰款款地望着上帝。默观式祷告,也是顺服地望着上帝,思想和说话的能力被痛苦压倒。耶稣在十字架上就是这样。我们知道父上帝使耶稣的受苦成为圣洁,作为赎价(太二十28;林前六20),而且成为无罪受苦的榜样(彼前二20一23),也作为我们的先驱,实际学到顺服的代价(来五8)。同样,正如我们看过的,父上帝使我们的受苦成圣,磨练我们的基督徒品格,使我们成熟,在我们身上显出超自然的能力,也使我们服事别人时有实际果效。耶稣圣洁的其中一面,是祂愿意为上帝的荣耀、为人的好处而受一切痛苦。耶稣门徒圣洁的其中一面,是愿意由上帝带领走同样的路。

坚毅:勇敢而忍耐

可怜的洛奇,丧了胆。

从名字来看,你会猜洛奇是个强壮的男人——一名拳师、保镳或其它只由硬汉担当的职员。不,洛奇是一头小黑狗,躯干粗壮矮小,有些粗毛,步态左摇右晃,鼻子狭小,一条扇形尾巴跟祂的身型差不多大。它大约四英寸长时,小儿从学校带它回家,认定它是挪威猎犬。我们其余的人认为它是头混种狗。它使人想起小熊维尼,不太有头脑。这话不是轻视它,但你要紧记这一点。它是头很神气的小狗,直到有一天,它要在水上走——或说得准确一点,它不能在水上走,它不再神气了。它从此失去了胆量,很少再跑,一双受惊斜视的眼睛,显得内心充满恐惧。可怜的洛奇。

第一次,它昂着头,追捕一只小鸟,湖边只高出水面几英寸。它显然没有留意地形,就全速跑离湖边。看见的人告诉我,它前腿发狂似地扑腾了一阵子,脸上呈现异乎寻常的惊惧神情,然后像小熊维尼故事中的小猪,发现自己完全被水包围,挣扎着爬回岸上,吓坏了。第二次,它在海边的石头间跳来跳去,踏上了两块石头之间的海草,以为是块干地,但其实不是,结果又一次掉进水里去。现在它怀疑整个宇宙,认定水是危险的东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信任。它一向不喜欢洗澡,现在更抗拒了。现在每当屋外刮起暴风,特别是雷暴,它就会蜷缩在人的脚下发抖。当它在轿车内,外面下起雨来,或车子溅过水坑,它会像人受折磨那样打颤、发抖、哀鸣。它显然丧了胆,没了坚毅的心。我要再说一遍,可怜的洛奇。

坚毅,是中世纪道德神学四个首要德行的最后一个,比勇敢更高超。勇敢可能只是间歇性的,而且会衰退;坚毅结合勇敢和忍耐,是持久的。我们在前几页思想到(参林前十五58:来三6,六19—20,十23—25,十二l—13),当我们坚持上帝所应许的盼望,信心就助长坚毅。坚毅的观念从亚里士多德而来,但实践的能力唯有从福音而来,在耶稣基督里实践信心和盼望而产生。

当那些实在承受压力和忍受悲伤的人切实地接受上帝给我们的保证,知道我们在天路历程一定会遇见痛苦和挣扎,当他们存着纯洁的心,信心就会助长坚忍。祈克果(SCren Kierkegarrd)曾在一本书中宣告,「心灵纯洁是专志于一事」——所指的就是上帝的命令和荣耀。受苦经验使人纯洁,圣经称这种纯洁为单纯——心灵专一,目光专注。十八世纪英国的万事通约翰逊医生(Samuel Johnson)发现,假如人知道自己两个星期内会被吊死,他的心就会奇妙地专注起来。当基督徒晓得,上帝领人进入的生命,在属灵方面就像是丘吉尔(Winston Churchi¨)所说的「鲜血、劳役、眼泪、汗水」,他们也会奇妙地专注起来。世界的引诱就不会那么诱人,他们更清晰知道自己需要,并且也渴望与父上帝和圣子亲密同行,透过圣灵紧紧倚靠它们,支取力量。因此,在受苦的处境中,信心洁净了心灵。

诗篇第一一九篇有三节经文证明这真理。「我受苦以先,犯了错误;现在我谨守你的话。」(67节)不愉快的经历会指出上帝的不悦,要求我们为过去的轻率和疏忽悔改,更提醒自己行父上帝的旨意。「我受苦是对我有益的,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71节)这好像是说:我没有看清楚祢想我怎样过这一生,也不知道圣经为我清楚讲述的行为模式实在要求我怎样做,直到我被不幸的事打击我,我才明白。最后,「耶和华啊!我知道……为了你的信实,你使我受苦」(75节)。上帝的心意是与儿女有亲密的关系,祂是信实的,不愿见到他们不能与祂亲密相交。所以,祂使我们受苦,叫我们紧紧倚靠祂,吸引我们与祂紧密相交。

约翰纽顿表达成圣这方面的真理,叫人难以忘怀:

求神叫我在信心,爱和恩典里长进,

更认识祂的救恩,更恳切寻求祂面。

祂教我这样祷告,我相信祂会垂听,

但事实叫人意外,使我完全的失望。

盼望在最好时刻,祂立刻垂听祷告,

因爱用祂的大能,抑制罪使我安息。

祂却使我更感到,里面隐藏的罪恶,

让地狱愤怒权势,在每方面攻击我。

似乎亲自用双手,增加我种种不幸,

阻挠所有好计划,摧毁我脑击倒我。

我战抖问:「为什么追击你的虫至死?」

主回答:「就是这样」答应赐恩典信心。

用这些内在试炼,使你不自我骄傲,

破坏地上的享乐,在我里面找一切。

当我要结束时,我要说两个坚毅成全圣洁的例子。第一个是梅布尔(Mabe1),一位八十九岁,眼瞎、耳聋、疾病缠身、患上癌症的老妇人。施密特在一所疗养院遇到她时,她卧病在床已经二十五年。他问她在那些寂寞的岁月,她想什么呢。「她说:『我想到耶稣…』我问:『你想到耶稣的什么?』当我写着,她从容不迫地回答我,说:『我想到祂对我多好。你知道吗?祂对我一生实在太好了……我是那种最满足的人……很多人不会理会我想什么,很多人认为我很保守。但我不管。我宁愿有耶稣,祂是我的一切。』」

施密特真的确信梅布尔有能力——就是保罗为以弗所人祈求,能「领悟基督的爱是多么的长阔高深」(弗三18)的能力。我也真的相信,所以我引梅布尔的例子,她是坚毅的榜样——勇敢、忍耐。真正的基督徒圣洁有能力和坚毅这两种要素。「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透过痛苦,会有大收获。

第二个例子是韦特(Terry waite),1991年底获释的英国人质,他在黎巴嫩被单独囚禁近五年,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被锁在房间的墙上。他在一次接受访问时说:「我在囚禁的日子定意,现在也这样定意,把这次经历化为使其他人得益的事。我认为应该这样面对苦难。我看基督教怎样也没有减少苦难,它是使你接纳、面对、彻底经过,然后改造它。」7这也是一个清楚的见证,真圣洁是透过受苦而有收获。

西方现在是个娇嫩的年代,世人把轻松和舒适视为人生最高价值。富裕和医疗资源使世俗人认为有权活得长寿,有权一生人都不贫穷,没有痛苦。有许多人甚至在这些期望落空后,就对上帝和社会生发怨恨。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真正经过艰苦、经磨练而得到成果,这样的圣洁才是真基督教。

我说过了,保罗是真圣洁的人。他甘愿舍弃自己,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所以,我们用他的话作结束:

我也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为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他,我把万事都抛弃了,看作废物,为了要得着基督……使我认识基督和他复活的大能,并且在他所受的苦上有分,受他所受的死;这样,我也许可以从死人中复活。

……竭力追求,好使我可以得着基督耶稣要我得着的。弟兄们,我不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目标竭力追求,为要得着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召我往上去得的奖赏。所以,我们中间凡是成熟的人,都应当这样想。腓三8、10-15

成熟……?噢……对,我明白。我是个愚昧的孩童,每天蹒跚而行,笨手笨脚,跌跌撞撞。圣父、圣子、圣灵,我需要祢们的帮助。主啊,怜悯我;从现在开始,坚立我,保守我坚定。阿们。

附注:

1、关于这一点,参Peter Kreeft,Making Sense out of.Suffering(Ann Arbor:Servant Books.1986):Elisabeth Elliot.A Path through Suffering(Ann Arbor: Vine Books.Serrant Publications.1990):Joni Eareckson.A Step Further(Grand  Rapids:Zondervan.1978).

2、我曾在著作中纠正某些错误的上帝观,参Knowing God(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 Press.1973)。

3、Thomas Schmidt,Trying to be Good(Grand Rapids:Zondervan,1990).I31。

4、Schmidt.Trying to be Good.130ff.

5、Packer.A Quest for.Godliness.151.

6、Schmidt.Trying to be Good,182.

7、Church Timtes,December 27.1991.2.

目的:

理解为何忍耐在成圣过程中极其重要。

重温兴反省:

1、什么是基督徒的忍耐?它在什么情况下最明显?为什么基督徒缺少了它就不会成熟?

2、为什么长途赛跑是对基督徒生命的适当形容?这样的形容与你相关吗?你是否亲身经历过其它要求努力不懈、专心一志的磨练?

3、希伯来书劝勉我们「专一注视耶稣」(十二2)。这句话为什么很重要?我们应当注视耶稣的哪两方面?

4、斯多亚派信徒凭借什么经过艰难时期?基督徒凭借什么经过艰难时期?两者各有怎样的自我观念?

5、巴刻将一句俗语改写成:有盼望,就有生命。这句话如何突显更深的真理?什么是基督徒「永存的盼望」?它带来了什么分别?

6、巴刻如何为受苦下定义?有什么受苦的因由,使基督徒因着他们是基督徒而受苦?有哪些受苦的因由,是人的共同命运的一部分?

7、本章提出了三个理由,解释为何基督徒要看重受苦。假如你要在一个成人查经班陈述第一个理由,你会如何解释?

8、罗马书第五章三至四节论到患难产生忍耐,忍耐产生毅力,毅力产生盼望的进展过程。你透彻思想这过程了吗?毅力如何产生盼望?

9、第二个要看重受苦的理由是,受苦使上帝得荣耀。在哪两方面受苦可使上帝得荣耀?上帝如何透过保罗的受苦、诗人的受苦、英国清教徒巴克斯特的受苦得荣耀?

10、「收获定律」是基督徒要看重受苦的第三个理由。这条定律说什么?在圣经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它?耶稣的生命如何显明这条定律?对那些问「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的基督徒,这条定律提出了什么实际的答案?

11、什么是坚毅?信心在哪两方面产生坚毅?

回应:

.在属灵竞赛中,我的参与程度有多高?——我是认真的竞争者?散漫的参赛者?还是观众?我希望「跑赢比赛」吗?今天我要做什么,才能专一注视耶稣?

.我常思想耶稣的再来吗?当我想到上帝应许给坚忍的人的奖赏,我会得到鼓励吗?还是把它当作不值得重视?我有在盼望中成长吗?

.我怎样看巴刻对受苦价值的解释?这会帮助我在受苦中更加泰然自若吗?会帮助我欣然接受它对我的益处,就是在我的品格里形成基督的形象吗?会帮助我用赞美来回应吗?会帮助我更愿意为天父的荣耀和他人的益处而受苦吗?

.祷读希伯来书(特别是本章提到的部分),好使你更明白和认识忍耐的操练。

.花些时间反省你研读本书时所学到的东西。立志作出一些实际的回应。让你的反省带你进入祷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