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字里藏珍

第六篇:世界

当我们用“世界”这个词的时候,心中所想的通常是周围的事物和人。这个普遍的观念,在不同的处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我们从物质和地理的角度看,“世界”就是指地球这个行星,以及其中的化学结构、气象规律、人口统计、原始物质的每年产量—–等等。若我们从种族和人类学的角度看,那么“世界”就是指所有国家的人。当我们说到世界卫生、世界和平和世界舆论时,我们所指的“世界”就有不同的意思。又或者从社会学或文化的层面入手,“世界”就是指一种特别的人生观,以及一种群体生活的形态,正如我们自己所划分的“西方世界”和“共产世界”。另外,它又有一种时间上的对比,世界用来指现今的万物,有别于从前的样子,例如“摩登”时代是相对于“古老”时代而言。我们还可从个人或主观的角度看,于是“世界”就是指某人眼中所见的,以及人按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所观察得来的事物。于是我们说:“某某人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无论我们的世界观是属于那一种,有一个因素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所思想的世界,是人所认识、所看见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或他的世界,或我的世界。在我们有关世界的思想中,人永远是中心。

圣经的世界观所涵盖的范围,大致与世人的概念相同。它同样是指这个地球,并地球以外的宇宙,以及地球上的人类,或有时只单指人类而已。英文圣经曾把——些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字译作“世界”(world),而其意义不过是指“可以居住(或已有人居住)的地球”。但当圣经提到“世界”时,它的观点却与我们的观点显著不同,因为圣经中的“世界”是一个神学性的字词,即是说,这个词的含义是神所定的。圣经中的“世界”永远是(必须强调这一点)神的世界——是指它所创造、拥有和管治的万物之秩序,即使他所有的受造物都要努力挣脱他的主权。因此,圣经的世界观不是参考人而写,而是以神为根据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以圣经所描述的,即以神为中心的观念去看世界,而这种描述不-定常常符合人所察见的,乃是照着神所看见的和思想的呈现出来,因为神对世界所存的思想,才是世界真正的状况。

创造的秩序

新约圣经中最常见指“世界”的那个字(大约出现一百五十次)是kosmos。kosmos一字的基本意义是“秩序”(order),而秩序的概念——指不同的原素和能量和谐地连在一起,是圣经在陈明神的创造大工时一个主要的思想。请注意创世记第一章的编排。它所强调的,并不是神从无变有这个事实(神从无变有这个教义,虽然毋庸置疑地在创世记一章一节中暗示了,但它其实是从其他经文中推论出来的,如诗三三6;约一3;西一16等节:来一一3)。创世记第一章所强调的,是神藉着它的话语和圣灵(即言语和呼吸),从太初的混乱中建立秩序。“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呼吸)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就有了—–”(创一2等节)。它继续告诉我们,神如何将陆地和海洋分开,建立昼夜的固定规律,年年不息,用植物充满干地,又使雀鸟、走兽和人类住在其中,“各从其类”(1l、21、24等节)。无论何处,神创造的工作都是从混沌中产生秩序,否则混沌的情况将持续下去。这是创世记第一章所告诉我们有关神这位创造者的中心真理。

一个有秩序的世界的诞生,牵涉到在空间和时间中定立一些规限和界线。每件物体必须限制在某个范围内,好让神所计划的每一样东西都有活动的地方。因此,神限制了雨水和海洋在某个空间内(创-6一10;参伯三八8等节;诗-〇四9),好让旱地上的生物能够按着神的美意生活。同样,当人生养众多时,他又为每-种族分配居住的地方(申三二8)。此外,又划出时间界限,不但关乎所有活物的生命,每年的季节是各种生物应有的自然过程(例如植物开花结果和动物冬眠);人类历史中朝代的交替,也是如此。保罗曾对雅典人解释这些神为人类生活而设立的规限:“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一七26)

英文圣经钦定本(KJV)的译者把希腊文aiōn一字译作“世界”(world)(约三十次之多),其实跟其原意并非相差太远。(该译本每逢提到“这个世界”,并以此明显地或不明显地比对“将来的世界”,或者每逢它提到世界的末了时,希腊原文总是用aiōn这个字。)aiōn一字在字典中的意义的确是指“时代”、“年代”,而好些英译本经常把钦定本这个译法改为“世代”(age,即使在正文中没有修改,也在注脚中有所修订)。但新约圣经aiōn一字,其实是指事物现今的整个状况,从时间上看是有限的,因此是短暂的;而kosmos一字,也是指到事物的同一状况,不过把它看为一个总合的整体,由受空间限制的部份组成。因此,aiōn和kosmos事实上是两个彼此相辅相成的字词,两者基本概念相同,只不过用不同角度表达出来而已!

因此,神起初所造的,正是一个世界秩序。从创世记第一章很自然得到的结论,就是神对于他所造的每一件事,并他在人类堕落之前完成的整个创造工作,都看着是好的,它之所以是美好的,最低限度基于一个事实:创造的每一个步骤,都进一步消除混沌。创造者是-位有秩序的神,而不是混乱的神(参林前一四33)。

我们不能在此详述圣经中的创造故事(创一l至二4上;二4下一25乃补充一26-30,有如一段颇长的注脚或附录)与现代科学中宇宙起源论说之间的关系,但对于圣经的创造记载,我们可以这样说:

(1) 圣经有关创造的记叙,乃是对创造的事实、创造者的智慧、权能和美善的礼赞,而不是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观察和检视。

(2) 记载的焦点不是宇宙系统本身,而是创造者;若没有他的旨意和话语,宇宙系统就不可能存在。

(3) 经文的记叙充满想像力、图像、诗意和颂赞(是用崇拜的形式把荣耀归于神),不像一篇冰冷的科学研究,描述精确而行文冷漠。

(4) 经文以地球为中心去陈述创造,但这不是反映出圣经对太阳系和外太空的无知,乃是从神学角度,反映出地球人类在神的看佑下所具备的独特性和须负的责任。

(5) 圣经记载的目的,明显是向读者显明他们在神的世界中的位份和召命,叫他们明白安息日的永恒意义,是记念神的创造,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就把许久以前发生的事情详尽记录下来。

从以上观点来看,就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去了解六日创造,及如何把创造过程与人常变的科学假设关连起来。但无论是哪种方法,亦最多算是合理的猜测,不可能加以验证。所以,任何以上述五点为根据的假设,都只可当作是合理的假设,并非唯-绝对的真理。提出假设的人必须态度谦虚,并且容纳其他观点。

人被造是要来管治万物。神把受造物中最尊贵的人,置于创造秩序的首位,并叫他要治理这地(创一28);即是说,人要利用一切地上资源,尽力加以利用和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并且顺服神。神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参提前六17),祂的旨意是要人学习欣赏和赞叹祂的智慧和美善,去荣耀祂。换言之,神任命人类建立文化和文明。有人称创世记一章二十八节为“文化使命”,也相当合理。

神从起初就派亚当管理园子(创二15)。做园艺是人类文化使命的完美写照。亚当要学习把整个创造看作是神交托他管理的任务,而他就是那园丁。神造人的目的不是要他们过野蛮人的生活;“回到自然”绝不是回到伊甸园的途径,因为神造人是要他们管理自然,做自然界的主人,并享受大自然的美果,以荣耀创造者。根据提摩太前书四章四节所写下的原则:“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诗篇作者也曾说过:“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此神(细字)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诗八4-8)

显然,神要我们在生活中公开承认他所造一切事物的美善,我们无论如何清楚知道人因为追求自我而滥用了神的创造,或确实知道需要逃避周围的人种种自我放纵的方式,然而我们绝不可以漠视创造本身的美善,否则就羞辱了创造主。摩尼教(Manichaeism,第三世纪兴起之异端——译注)认为物质世界、肉体生命和感官的乐趣是无价值和邪恶的,因此属神的人必须敬而远之。过去十六多个世纪以来,这种主张在教会中滋长出很多丑恶的东西,形成物质界和属灵界之间错误的对立,对婚姻中的性生活产生抑制和罪咎感;高抬肮脏、破旧的外貌与原始风尚,并从文化活动中退出来;又以追随歌罗西书二章二十至二十三节所描述的禁欲主义而感到骄傲;对文学、艺术及一切美的创作和享受均表示反感(“你知啦,那是不属灵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主基督或会呼召我们摒弃很多我们喜爱而又美好的东西(例如放弃在音乐界、商业界或体育界的职业,甚至婚姻、家庭温暖等),正如有一次祂叫那年轻富有的官变卖一切所有去做穷人(路一八18-23),而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回应这些呼召(参太一九12)。但我们切勿忘记,在这些情况之下所舍弃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不是邪恶的。

罪的介入,破坏了伊甸园的完美状态,却没有消除人类的文化使命,也没有否定这原则:当人把创造中的美好事物看作是神的赏赐去接受和享受,并为此向神献上赞美和感谢的时候,神就得着荣耀。这些原则对今天基督徒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仍有决定性的作用。

悖逆引致混乱

亚当一次犯罪,就破坏了神所创造的整体秩序。首先,罪基本上破坏了亚当和神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本来契合和平的关系变为人一方面感到罪咎、羞耻,并要逃避,而神那方面则要施行制裁、斥责和审判(创三8-19)。另外,亚当所犯的第一件罪破坏了他的本性。行为产生习惯,而亚当的灵魂,现已渗入不法、不信、自作主张、敌挡神等性情,而这些性情就是导致他犯罪的因素。现在,他只有魔鬼的形像,而非神的形像,他的后代,就是从这扭曲了的形像中繁衍出来的(参创五3)。就因着亚当的原罪,我们都承受了原罪的罪性。因此,历世历代以来,一个普世性的真理就是:“原来体贴肉体[承受亚当罪性]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八7)由于这种扭曲了的遗传本性,人类遂恒常抗拒神的管冶和法则。

因此,新约圣经中的“世界”(kosmos)一词,很多时候小用来指那一大群有罪的、彻头彻尾地不虔不义、及与真理和神的子民为敌的人(参约一五18等节;林前一2l,三19)。就这意义而言,“世界”是由三种邪恶的势力管辖着——“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约壹二16):即逸乐、图利和升官的意图。基督徒必不可爱世界,也不可效法这个世界(参罗一二2——这儿“世界”一词原文是aiōn)。随波逐流,让世界的思想辖管,对基督徒来说是容易就范及充满诱惑的;但基督徒无论怎样也不可让自己就范,因为属世正是对神最严重的不忠。雅各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字义直译是:“淫妇们!”——他竟然向信主的读者如此说!)“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四4)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见何谓属世,从而避免一个错误,就是以此相等于运用和享受神所造的百物。属世的意思,是屈服于那使人类趋向随落的精神,就是那种漠视神、追求私利和自我放纵的精神。因此,一个人是否属世,不是视乎他从今生中美好和欢愉的事物汲取多少乐趣,乃视乎他在获取这些享受时的心态。如果他让这些万物奴役自己(林前六12),成为他心中的神——换言之,成为偶像(西三5),就是属世。另一方面,他若能节制地运用这些东西,不放纵以致令自己跌倒或绊倒别人(林前十23-33,八8-13),不让这些事物占据了自己的心思意念,而是存着感谢的心把这一切看作是神的赏赐去领受,藉以向神献上赞美,为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欢愉的经验感谢神,不容让次好的取代最好的,那么他就不是属世的,而是属神的了。再说,被人称赞并不是属世的,但为着人的赞赏而活,又藉着取悦众人,而不是藉着完成神的旨意,来获取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才是属世。属世是一种精神,是用一些世俗的理想(例如享乐、利益,或受大众欢迎)去取代人生真正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在一切的事情上赞美和取悦神。

圣经另外又指出由罪恶所产生进一步的混乱:人际关系的崩溃,彼此为敌。该隐杀死亚伯(创四8);拉麦颁布了弱肉强食的森林律法(创四23等节);人为利益彼此讹骗;以暴虐和残忍为乐;国与国之间为霸权而鬬斗争,彼此交战;人为着彼此和平共处而组织的社会结构,由于社会责任感的不足,难以维系,以致全然瓦解。科学被利用来达到自私的野心,艺术也用来破坏道德的标准。在罗马书一章二十六节至三十一节,保罗就他在当代异教社会中所见的现象,描述了人际关系崩溃的可怕情况,但这情况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今天在我们这个基督教后期(post-Christian)的世代中,又见它重新涌现。

圣经称撒但是现今世界的“王”和“神”(约十二3l,十四30;林后四4)。意思是说,撒但现在占据着世界,在其上掌权(弗二2,参六12)。“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五19),这恶者力求蒙蔽世人的属灵眼睛,使他们一直悖逆神(林后四4;弗二2:参约壹四l一6)。但神已超越了世界和撒但,而基督藉着它的死已粉碎了撒但在神儿女们身上的一切权柄(来二14等节;约壹四4;参路十一17-22:启十二20)。

救赎带来新的秩序

现在我们要综览一下新约圣经究竟记载些什么真理,是关于基督和基督徒与人类这个大千世界的关系——就是那一大群被罪恶所奴役、需要救恩的不虔不义的人类。在这一方面,约翰所写的福音和他的第一封书信是我们主要的指南。

在约翰的著作中,基督的救赎工作与世界,看似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关系。有时,世界是基督救赎的对象。圣经说,神爱世界上的人(约三16),并且差它的儿子来拯救他们(17节,一二47;另参林后五19);基督是世界的光(约八12,九5),是世人的救主(四42;约壹四14)它为世人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二2;参约一29),又为了赐生命给世界(约六33),舍去自己的性命(51节)。但根据其他一些经文,世界看似给摒除在救赎的门外:门徒是从世界中被选召出来的(一七6),而且基督拒绝为世界祷告(一七9),也不向世界表明他自己(一四17、22)。这些经文是否前后矛盾呢?不;因为约翰在他的著作中所用的“世界”(或“世人”——译注)一词,从来没有带着统计学上的意义,虽然找们经常从这个角度去了解这词。约翰所指的“世界”永远不是指“每一个人”。从一般性和涵盖性的意义而言,这个词是指所有的人类,包括不同种族和国籍,不分犹太人或外邦人,而它所指的数量永远是不确定的。它的核心意义,是指着性质而不是指数量而言的。约翰是从道德和属灵方面用这个词,而非从统计学方面人手。华菲德(B.Warfield)在传讲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的信息时说:“’世人'(world)一词正代表着一切邪恶、可厌可憎的事物。在其中没有什么可以吸引神去爱的地方—–作者在本节中用这个词,不是要说明世界之大,以致需要很多的爱去怀抱他,而是说明世界是那么败坏,以致需要一种特别的爱去爱他,而当神把它的儿子赐给世界,藉此显明它的爱时,这爱就更见浩大了。”(参华菲德著Biblical and TheologicalStudies;Philadelphia,1952,514等页)。换言之,在这一节经文及以上其他引述的经文中,“世界”不过是各地败坏之人的同义字。至于它确实的意思是什么?是指那些现已或将会被拯救的坏人,或指那些没有被拯救的坏人,或只是指那些需要拯救的坏人,则需要凭上文下理去判断。

那么,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又如何?作为一个基督徒,他不属于这个世界(约一七14、16),但却仍住在其中(11、15节),并向它作见证(太二四14)。世界必敌挡基督徒(约一五18等节;约壹三13),世界既不爱基督,更不会爱基督徒,基督徒必虐受世上的同侪所误会和怨恨。然而,一个证明他们是从神而生、是基督徒的证据,就是他们能胜过世界,正如他们的主曾胜过世界一样(约壹五4;约-六33):即是说,他们不但不被世界管辖,不“效法这个世界”(罗一二2),尽管他们在社会中面临种种阻力,还坚定地事奉神,而且充满着无穷的喜乐。他们若如此生活,就是“世界的光”(太五14),“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二16)。他们继续生活下去,力上加力,企盼有一天,这个“世上的国度”会变成“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启一一15);那一天,整个破造的宇宙都承认基督是王(腓二10等节),而神是“在万物之上,为万物之主”(林前十五28)。

重组混乱的世界

有些人想从圣经揣测未来,其实作用不大,因为神从圣经所展陈给我们看的未来,是透过古代东方人作者的笔法,以丰富的,甚至是令人惊讶的想像力写成;他们比较喜欢去感受和表达出属灵事物的光辉和荣耀,而不是客观或准确地描述事实。达秘(J. N. Darby)的名言“预言是预先写好的历史”是对的,但这句话和其他任何真确的陈词一样,都会误导人,因为它鼓励我们去读这些预言中的细节,包括数目字(尤其是充满犹太启示文学特色的预言性经文,当中有许多数目字和凭丰富想像力写成的细节,例如但以理书和启示录),把它们当作是现今的历史书,以为内中所记载的都是可按照字面解释。其实,这些细节不过是藉着象征手法来表达某些意义,而它要传达德具体意义,往往比由全部细节引伸出来的意义为少;同时,每一个细节所能够肯定的意义,只是它的神学论点而已。举例说:启示录二十一章十八节至二十一节告诉我们,新耶路撒冷将会用黄金造成,在它的根基上有十二颗宝石,月有十二度门,每一度门用珍珠造成。这个细节肯定要传达一个意思,就是无论新耶路撒冷是否建立在地球之上(释经家有不同的见解),都是极之贵重和美丽的,但上述细节是否“绝对精确的事实写照”?第十六节说这个城将会是一个立方体,长阔高都不少于一千五百哩,这又是否“绝对精确的事实写照”?这些问题本身已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在研读预言的时候,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东方作者受神默示并凭丰富想像力写出来的神学意象,就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话虽如此,我们仍可进而肯定圣经对于未来世界的盼望(无论是自然界或人类世界),都是明确和正面的。

首先注意保罗的教训(罗八19-22),他说,因为亚当的堕落,所有受造物都或多或少“服在虚空之下”——希腊原文是mataiotēs,意思是指挫败,即完全没有达成任何目标。保罗的意思是指受造物(即自然界)向着混沌的方向倒退了相当的路程。究竟自然界的“张牙舞爪”(参赛一一6-9)是否属于这种现象,抑或它指着地震、瘟疫、寄生虫、有毒的昆虫和爬虫等,再加上神特别指出的一些现象(就是要汗流满面的才得糊口——创三17一19);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是容易的,但要解答就相当困难了。我们应慎重思想保罗如何用拟人法去描述受造的世界在现今这个混乱秩序的虚空中“叹息劳苦”、“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

但终有一天,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整个宇宙的秩序将会猝然崩溃,然后重新建造。“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三l0)彼得把那个时候的景象形容成核子爆炸一般;或许真是如此,但我们所能够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必然是突然来临,而且是灾难性的,那时地上的一切都要消失,每个人只知道自己正站在主耶稣基督面前接受审判。这些事情令人难以想像,然而彼得说:“我们照它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即一个新的创造),有义居在其中。”(13节)一切混乱将成为过去,神的子民和自然界将会恢复完美。难以想像吗?是的,但无论如何却是肯定的。

彼得继续说:“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即新天新地),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当防备,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堕落。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阿们。”(14、l7、18节)在我们这样的世代中,这些话是合时的,智慧人务须留心倾听。

罪恶问题的终结

聪明的读者亦会汪意到,当我们对世界存着这种盼望时,所谓的罪恶问题就会随之消逝。今日基督教神观中最严重的难题,是存在着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困惑。从理论层面来看,问题是:我们能否相信一位创造者,他既是善亮的,又是这个充满苦罪的世界的主宰?我们要面对的罪恶与苦难多的是——道德的罪恶,就是人性中的善变坏了;环境的罪恶,就是好人遭遇厄运,坏人兴旺,美好的东西被糟蹋;个人的苦难,就是灾难、疾病、贫穷、凶残、剥削、失望、绝境所带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如果神是良善的,却没有支配世界的主权,或有主权却又非良善的,那末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苦罪就可以理解;但神确实是善良、无所不能,并且掌管一切的,而我们周遭的罪恶与苦难又是那么真实,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一般人就是这样排出质问)。至于从实际方面来看,问题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遭受什么罪恶的压制,我们应如何去处理和胜过?我们若果对将来没有一个新天新地的盼望,我们无论对苦罪问题有什么见解,都会显得輭弱无力。但我们若存着这种盼望去理解现在的困惑,情况就会全然改观了。

从理论的层面而言,圣经中新天新地的应许,提醒我们神实在是积极地执行祂从起初所承担的、至高至善的责任,就是重新组织因罪而带来的属灵、道德和肉体上的混乱。撒但堕落(这就是一切混乱的始源)后,神为何容许撒但把亚当拖垮而令人类全然败坏—–这些都是奥秘的事,但神为这一切所作的事,却毫无秘密可言。他现在是朝着一个境界作事,要使宇宙达到一个完全没有罪恶苦难的境界。透过他儿子耶稣基督,拯救教会,好在将来更新的宇宙中永远荣耀他,享受它的同在,祂没有对人类的困厄袖手旁观:圣干耶稣道成肉身,在地上度过一生,就是神自己进入罪恶的深处,忍受种种的苦难;而基督在加略山上胜过了罪恶的势力(参约一二3l:西二15),就是神所完成的伟绩,以保证基督在天掌权的时期结束之时,一切都有最后荣耀的改变(参林前一五22-28)。

神根据祂自己(而不是我们)的时间表行事,而且祂知道自己作什么(参彼后三3-9);我们可以完全合理地假设(当然,目前是不可能证明的),现在的一切似乎是耽延,甚至神容许祂的计划暂时受挫,但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总会明白一切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是为了在那全无罪恶的新秩序来临之前,在现今这个堕落的世界中作好准备,成全至大的美善,以迎接永恒。当我们一旦想到,神可能要在目前的罪恶中成就最大的美善,以彰显它的至善至美,虽然我们无从了解神如何成就这件事情,但我们那些关乎罪恶的理论性问题,也就因此不存在了。

至于如何面对及胜过罪恶的实际问题,简单的答案是:在神所赐不同形式的帮助上,我们有一个确实而肯定的盼望,就是神能力的保守,可以在未来新秩序的荣耀中享受他的慈爱并与它相交,这实在是个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能力泉源。那些和保罗一样,相信“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此、永远的荣耀”(林后四l7)的人,就能找到力量,抵挡和胜过罪恶所带来的压力。保罗在罗马书八章三十五至三十九节为所有基督徒发出呼喊,这段经文刚好可以用来结束这段的讨论: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足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